孩子总爱玩攻击游戏,你越认真,他越起劲
和孩子游戏,你若认真你就输了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情感表达都是从“我可以伤害你,但我不会那样做”这样的信息演化而来。比如亲吻,表示“我可以咬你,但我不会那样做”;爱抚,表示“我可以打你,但我不会那样做”;挥手或握手,则表示“你看,我手上没有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孩子总喜欢玩攻击游戏,其实是在表达情感,建立联结。
那天,小晞和一个哥哥一人拿了一把枪,两个人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有人从他们身边走过,两个孩子应该是玩high了,举着枪就对人一通扫射,成人正常的反应都会是气愤,觉得拿枪打我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当时那个人也不加思索地说,“枪头不可以对着人。”于是两个孩子停顿了一会儿,互相看了看对方,跑开继续玩了。
当下的情境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可以和孩子玩成一片,和孩子联结的机会啊!可是成人的一板一眼就这样把联结阻断了,甚至还以为自己逮着了多好的教育机会,可以好好教育孩子,避免他们误入歧途。然而事实是,不管这个游戏看起来多么具有攻击性,多么不合群,其实是男孩感到孤独,他们在邀请你一起玩,想和你联结,而成人的说教阻断了联结,让他们继续在攻击游戏里体验孤独。
如果我们真的想把攻击性游戏转化成爱的游戏,不如和孩子说:“呦,你找到'爱之枪'啦!如果我被打中,我就会爱上开枪的人。”就这么简单,将“武器”转化成“爱”,然后张开手臂,一脸傻笑地去抓那个朝你开枪的孩子,他若跑就赶紧追,一场游戏就这样拉开帷幕。
和孩子游戏,你若认真你就输了孩子的表达方式有时真的不是他们心里所想,越是孤独的孩子,越可能和你说“我讨厌你,我再也不理你了。”翻译一下是“都没人和我玩,我想和你在一起,可是你都不理我。”这像不像谈恋爱,女孩越是说“讨厌”其实越是爱你,孩子也是如此,只是他们并不是口是心非,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孩子需要的是联结和关爱,最不需要的就是说教,不要总拿自己的三观去评判孩子的游戏,即使一百个不愿意,还是要和孩子坐在地板上,玩他们想玩的游戏,听他们喜欢的音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