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十,有一定的经历,有些许的困惑,有过思考有过探寻,还因为有可爱的女儿,有了传承的义务,新进又获得了些许的新知,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体会,所以我尝试把这些集合的东西整理记述下来,用来指导自己,纠查自己。此外我还将呈出来,希望获得一些交流,如果碰巧能对他人有一些启示,就更为意外之喜了。
在我的构思中,也许会有一点点长,再加上我说话不精炼不简洁的毛病,因此,这篇文章将会分章节陆续地写作并登出。
本篇是《大脑/人生/管理》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了解前篇请阅读:
第一认知 大脑的基本特性
人和人先天存在大脑结构的不同,存在基因差异,尽管这种差异性与相似性比起来微不足道;99.9的相似性决定人和人的同类属性;0.1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大脑能力上的差距。
所谓“大脑能力”只是方便表述的一个统称,就像考一张综合科目的试卷,总分有高低,但具体到每个科目,每个科目可能又有高下之分;
大脑又具有后天性:大脑毕竟是有机肉质的,这决定了其后天一定程度上的可塑性,就像一切人体肌肉,是可以后天锻炼其强度的
正视大脑的后天性、可塑性,是激励成长的基础,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意义;
正视大脑的先天性,我们就会理解总有个天花板在限制你的努力;这是与自我和解的基础,和解能够让我们更从容、不焦虑——这是人生智慧。
相似性和差异性、先天性和可塑性,是大脑的两对基本特性。认识这四个特性,我们就能够在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智慧,正确地对待努力和妥协,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亲子关系。理解了四种特性,我们对于改变和成长,需要做的就是认真的审视自我,观察自我,有意识地去锻炼出分辩的智慧,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努力,哪些地方是我们的天花板。如果你要有教育后代的责任,你更需要具备这些基本的认知。
因此,在这一认知的背后,我想说的是:
人生而不同,不要盲目比较,不盲目就是不要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做某种简单的比较;人生焦虑痛苦的根源就是始终在和别人进行这种短视的比较;
改变是可以发生的,但要认识到改变就如呵护田里的禾苗,你需要做的是时时的浇水施肥,而不是时时盯着它发生了什么。
但在这里,我也要说的是,道理讲起来都很容易,但做起来确实很不容易。
我们既然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就和环境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交互,周围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情绪和思维,我们很难做到泰然从之。
前两天去参加孩子学校的公开课,感触颇深,一方面,学校的纪律氛围确实很好,呈现出的是一种秩序井然节奏感很强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普遍也表现出的是紧张高效的状态。但另一方面,智力发育好、专注力强的孩子如鱼得水,他们凭借这种优势不断地建立优势和自信心,走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人与人大脑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存在于结构上,也存在于发育时间上。不可避免地一部分孩子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会敏感地感受到差距,甚至在幼小的心灵里投射下挫败感。
既然存在于环境,适应环境就是每个生命体所必须学会的。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会根据自身的状况形成自己的自适性体系,这种交互非常复杂,不同的神经结构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压力环境下,每个孩子都有不甚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但可以确定的是,神经对压力的耐受性都有一个度,如果超出这个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崩溃的情况。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伴随左右,我们的自我认知都倾向于自我美化,都会高看自己一眼,自己家的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孩子强,这是人的心理舒适区,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真正在较量中落后或失败的时候,很多人情感上接受不了,因此总是充斥着焦虑感,焦虑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焦虑传导着失望的信息。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过早地表现出我们的焦虑,我们真正应该焦虑的不是竞争或智力不够强大,而是我们对成长关键因素一无所知。
我们确实存在于一个竞争社会,但正如一场汽车拉力赛,汽车的绝对速度并不是胜利的唯一因素,我们同样也应知道,绝对智力也不是人赢得竞争的唯一因素,事实上,它甚至都不算是主要因素。绝对智力只能说让你处在了一个优势的起点。
真正的赢面基于我们对大脑的深刻理解,让它成为一部运行顺畅、拥有持久动力的人生发动机。
这也是本文接下来继续要探讨的内容。
下篇,我们将探讨大脑能量与供给,关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