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还是伟大,这是个问题。《郑也夫的社会学专题50讲》在社区管理的过程中看到很多管理者以家长的身份来训次社区里面儿不同意见者。而实际的效果其实很不好。也引起了很多人都叛逆。那么如何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孩子的教育中来看我们告诉孩子要吃苦。有吃苦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人天生是追求快的,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人也是追求伟大的。从社会学郑也夫老师的这个分享中,我们得到启发。与其让孩子自找苦吃不如激发他内心追寻英雄之路的这种生命力。让他的生命力,自我绽放,他会自己去找苦吃。所以才社区运营的过程中,也是很多人想在这里面有所成就,去成就自我。那去激发他的这种生命力。为这种生命力提供服务。去培养一个又一个的领头羊,而不是强制性的价值观的灌输。另外,在表达方式上,仅可能呢,少用反问句。这是一种审判者的心态。这是一种家长的角色默认这种社区关系不是一种对等的社区关系。是一个命令者,而不是领导者要带头示范行为士先。
《追求快乐还是伟大》-郑也夫的社会学专题50讲 老鼠的选择实验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被实验的老鼠前面放着三个小杠杆:
按第一个杠杆会出来可口的饮料;
按第二个杠杆会出来美味的食物;
按第三个杠杆,预先已经安置好的装置会产生一束电流微微地打击老鼠的下丘脑,使它产生快感,乐不可支。
老鼠熟悉了这三个杠杆的功能以后,它不吃不喝,不间断地按能带来快感的杠杆,最后因不吃不喝而死。
学者们认为,这个实验证明,老鼠不可以一味地追求快乐。
你听了可能会说,不是这样,这个实验不就是证明老鼠在一味地追求快乐吗?
可是它死了呀。
如果这个人为的环境持续下去,让一只只老鼠经历这样的实验和淘汰,就会一只只地死掉。直到有一只老鼠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不一味地追求快乐,才可以脱离死亡。既然它有这样的基因,繁衍出的后代也不一味地追求快乐,就能使自己逃脱这样的“剪刀”。
这是一个很离奇的人为制造环境,我们回过头来看大自然中的环境。
老鼠以及别的动物并不是一味追求快乐的,生理上的快感常常很短促。为什么它们不能沉溺在快乐中呢?很可能以前有同类常常沉溺在快乐中,这样品性的动物被淘汰了,所以留下来的,都是有节制地追求快乐的。
自然选择留给动物和人的生理快感确实都是非常短促的。
性交的生活都不是很长,为什么呢?如果你长久地沉溺在性交这样的快乐当中,你可能就成为天敌的点心了。虽然性交很短促,但你完成了繁衍后代的任务了。
当然,灵长目动物和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相比,不同的是脑力发达,认识到了能带来快感的是哪些活动。所以将性与生育脱离,能更多地沉溺在性所带来的快乐中。
第一个原因是灵长目动物能力卓越,认识乐之所在;第二个原因是它们有余力,沉溺于这类活动的同时,能置身在一个安全的场所,不至于因为沉溺在快乐当中,就成了天敌的点心。
但尽管如此,这些灵长目动物比如说大猿、人类,在天赋上食性的能力却仍然极其有限,你能胡吃海塞吗?不能,虽然吃的时候挺快乐,但胡吃海塞的后果是将患上糖尿病、血压高等等一系列疾病。
在性这个方面,第一,你知道了这个事有乐子,无奈的是你能力有限。第二,如果你肆无忌惮地施展追求,陷入了婚外恋,就将付出代价,它将破坏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等。
以上我们说的是天赋没有给我们一味追求快乐的能力,我们不拥有这样的天赋。
吃苦精神
接下来和你谈谈吃苦精神,老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老者常常对少年的教诲。
可是脑子好使些的少年听了以后,常常并不服气,他们要么和老者辩论,要么心里自己和自己辩论:我们努力工作、改良社会,目的不就是要摆脱困苦吗?家长们为什么总告诉我们要找苦吃呢?不是陷入悖论了吗?
你问我怎么解释这个悖论,我认为长者和少年两方面都有问题。
我们先说少年的问题,少年认为长者的话有毛病,努力工作、改良社会的目的不都是摆脱痛苦吗?所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得不对。
这个反驳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舒适是我们生存的全部目的所在。如果生存果真是这样,那么你说的是对的。
但是,我们的生存不像你说的这样,追求舒适不是生存的全部目的。本能驱动我们行为的还有其他目的,比如追求伟大。在追求伟大的时候,我们很可能要牺牲掉舒适,牺牲掉快乐。
什么是追求伟大?比如你要做英雄,比如你要做不寻常的事情。走向英雄之路上,追求不寻常的路径上,必定要吃很多苦。
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在很长时间里被污名化了,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要看你怎么理解。污名化的关键就是“人上人”,你要想做个压迫者、剥削者,社会环境制度是不允许的。
我们大可善意地理解“人上人”就是在技艺上超群的人,不是寻常之人。你在技艺上要超群,要做不寻常的人,你不吃寻常人所没有吃过的苦,那做得到吗?
另一方面,其实苦也在演变,过去的苦可能已经被淘汰出局了。比如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吃不饱,没有室内取暖设备,这些苦难都几乎被我们淘汰出局了。
虽然温饱解决了,但仍然有别的苦可吃。
举两个例子,你喜欢拉小提琴,但专家告诉我们,业余琴手拉到上乘起码要练习3000小时,你要是有心想做一个职业提琴手起码要操练过一万小时。在这样的操练当中,你肯定要割舍寻常人的很多舒适和快乐。
我再跟你讲讲NBA的故事,科比曾经在一场比赛当中投中了81分,这样的“人上人”是怎么得来的?科比在每天的训练当中有一个必修的科目、必达的标准,就是每天要投中1000个球,然后才能再操练别的。
我们虽然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走出了一些过去的苦难,但如果你要走英雄的道路,要做不寻常的人,不怕没得苦吃。相反,没有吃过这份苦,你是不可能走向卓越的。
我们评价少年的说法有问题,接着我们说说长者的这句话。长者经常告诫少年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找苦吃。
我觉得劝人吃苦常常是无效的,我甚至觉得如果强迫他人吃苦,有点暴君、奴隶主的味道。人家不愿意吃这份苦,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劝告人家呢?更不能强迫人家吃这份苦。而这个被他人强迫吃苦的人,有点像受气包了。
我认为不要劝告后辈吃苦,要把用心放在培养他们的英雄情结上,不仅是父母长辈,还有学校,要培养后辈的英雄情结。
我们要知道走向英雄之路是必然要自找苦吃的。
我要成为科比这样的一个球星,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的提琴手,我不操练那怎么可能呢?我不吃常人没有吃到的苦,不抛弃寻常的舒适快乐怎么能达到呢?
所以我的看法是,家长不必劝孩子有吃苦精神,只需鼓励他们生长自己的英雄情结,有了这份情结,他们会自找苦吃。
要做不寻常的人,当然要做不寻常的事,而那个不寻常的事不会是寻常的舒适和快乐的事情。
下一讲我们讲讲情绪问题,情绪其实是你的工具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