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塑的我》:女人的内驱力,是每个人生命深度自我探索过程

《可塑的我》:女人的内驱力,是每个人生命深度自我探索过程

作者: 罅隙浮萍 | 来源:发表于2021-06-20 20:35 被阅读0次

“我的青春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到头来却还是一无所有”,一个50岁阿姨跟我侃侃而谈她的经历,神情黯淡忧伤。

为什么她除了容颜老去,还是一无所有?

老公嫌弃她除了洗衣做饭,不会打扮,没有兴趣爱好,也同样与他没有共同话题可聊。

孩子嫌弃她什么都不懂,没有一份正经工作,什么都拿不出手,除了一双粗糙的做家务手。

我觉得,她是自我认知与定位不足,无法认清自己且发展自己,可塑性,是每个人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陈婕君老师在《可塑的我》书中写了人生各个关键阶段所要面临的选择和挑战直击种种问题,帮助我们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帮助我们最终成为自己。

01. 一边探索,一边成长,是每个人必经之路。

掌控力特点是什么呢?

掌控力是在计划的推进和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预料到事情会发生改变并及时进行调整,能接受这些改变和调整是自然发生的事情。

 

婚姻对每个女人来说是必经之路,在婚姻中女人同样要学会成长,因为成长是每个人生命深度的自我探索过程。 

那到底什么是成长呢?在我看来,成长就是不断精进,不断学习的过程。

上学的时候,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工作后,我们要学习为人处世,学习工作技能。

结婚后,我们要学习处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与朋友,爱人,亲子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会更加自信,有收获感,有力量感。因为我们懂得了取舍,懂得了成长,这是一条自我塑造的路,会使得我们拥有更系统,更全面,更成熟的思维方式。

我们无法回避成长,也要不断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方向并且持之以恒的发展自我。

陈婕君说:“掌控力其实是一个剖析,剥离,重建的动态过程。”

以前我只想好好的相夫教子,做一个全心全意带娃的妈妈,受到别人的鼓励,我迈出了第一步出来工作,工作后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愚蠢,事事不如人,一直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自认为自己聪明,现实却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

工作后,我开始学习与人相处,慢慢习惯别人的“嘲笑”,这是一种给我继续学习的变相鼓励。

正是因为别人的瞧不起,才会有我的奋发图强。

工作后,我开始注意自己的体重形态,注意自己穿衣打扮,开始锻炼身体,开始忌嘴不吃零食,目前减重10斤,接下来的任务继续锻炼减去小肚子。

”拥有一定的人生智慧后,人们就会本能地把这些智慧整合起来,融会贯通成自己的能力,自然就会想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

02. 运用“核心关系冲突主题”,找到自己的价值。

首先我们得知道自己是谁,“我们是谁”,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外界的互动又会影响我们怎么看待自己。

陈婕君在书中解释:CCRT是”核心关系冲突主题“的主题。用CCRT这以模型探索内在模型,有助于把人生剧本的基调看的更清楚。

我们是50岁的中年人,人过中年,懂得取舍,该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如果孩子已经成家,保持和媳妇适当的距离,知分寸,懂进退。

知天命的年纪,得了解陪你走到最后永远是自己另一半,所以与另一半保持良好关系是自己后半生的福气。

另一半伴侣才是自己的核心关系,孩子迟早会离开我们,我们只会陪孩子走一段路,余下的风景自有人与他携手共度。

完美退场,才是核心关系的真正价值。

运用CCRT分析,我们能有以下的两点收获:

第一,在关系中,看清并正确地表露自己真实的愿望,做出合理的调整,最终在关系中满足自己的愿望。

第二,努力修正自己对他人反应的预期,看到自己的诉求,也看到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他人过往的反应,以对自己的模式拥有完整的理解。

我想来聊聊前段时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的工作相当于是发货员,每天与驾驶员打交道,驾驶员的工作是一份特累的工作,所以他们经常对我们发脾气。

他们因为很多鸡毛蒜皮事情而动气,这些事情是完全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展,所以我们成为了他们的出气筒,任何不愉快心情动不动就会爆发,每天我都会被这种“枪林弹雨”轰炸,被埋怨,被骂神经病。

有次,天气炎热的一天,驾驶员可能太疲劳心情也不好,我跟他说了几句话,他将水泼了我一脸。

我们大吵了一顿,越吵越厉害,争得面红耳赤,一个都不愿相让,不欢而散。

第二天上班后,我还是主动与他说话了。我看见他与其他的同事交流时竖起了大拇指,是暗示我没有因昨天的事而斤斤计较。

我的想法是:工作的事情对事不对人,不能固守自己底层逻辑,用某件事情来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要用多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自我认知很重要。

03. 做自己是一种“创造”,而不是“找答案”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到平衡点,姚晨曾在采访中说:“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会有人说,你是一个糟糕的妈妈,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觉得,这不算一个职业”.

女人成为母亲后,在人们的固有思想中,孩子必须还母亲带,失去工作带孩子也必须是母亲,母亲成了一个被动的选择,好像无路可走却必须要选这条路。

带孩子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只有孩子,孩子的一颦一笑,蹒跚走路成了你扬在脸上的笑容。

带孩子后你会发现你变得邋遢,懒得打理自己,暗自觉得不见人何必捯饬自己呢?

带孩子后你会发现你没有奋斗的激情,理想被柴米油盐磨得逐渐消失,什么提不起兴趣。

就这样,我们熬到了中年妇女的年纪,一事无成,且还被男人和孩子嫌弃,嫌弃我们唠叨,嫌弃我们没文化,嫌弃我们身材臃肿且浑浑噩噩,没一点朝气与活力。

然后你会发现,做自己太难了,和孩子捆绑一起,和家庭连接在一起。

那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是怎么做呢?陈婕君在书中写道:

第一,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并非事事都要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是在事情发展变化时可以从容面对。

第二,在目标实现受阻时能快速认清事实并灵活调整计划,而不是严重受不良情绪影响而变得情绪化,不理智。

第三,对于很多人普遍认为需要高度自律才可以做好的事,真正能掌控人生完成得毫不费力,没有内耗,而且很开心,很快乐。

写在最后: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可以塑造的自我,50岁这个年纪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只要你敢想敢做,你的青春才刚刚开始,你还可以仰天大笑,你还可以好好打拼自己的事业,你还可以好好为自己轰轰烈烈的活一次,只要你愿意。

人生掌控力这把钥匙一直在你自己手上,梦想的大门,只能你自己亲手去打开,时间刚刚好,你从现在开始好好为自己活,从现在开始照样笑傲江湖,纵横商海,只要你愿意。

做为一个女性,我在陈婕君《可塑的我》读到了勇气,坚持,探索,成长,找到价值。

塑造自我,从现在开始吧。

下个星期,我将独自一个人坐高铁出发去义乌,义乌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这是我长这么大一个人出远门,求偶遇,不是遇桃花运,而是希望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将家乡的产品文化传播出去。

用陈婕君在《可塑的我》书的一段话做为结束:

”和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并且在建立关系过程中逐渐看清自己,发展自己,意味着开始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想要怎样的关系,以及怎样建立适合自己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可塑的我》:女人的内驱力,是每个人生命深度自我探索过程

    “我的青春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到头来却还是一无所有”,一个50岁阿姨跟我侃侃而谈她的经历,神情黯淡忧伤。 为什么她...

  • 晨读感悟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心理学中,内驱力认为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以及自我内驱力。 而自我内驱力是最强的。 1. 从小培养目标性 要培养孩...

  • 内驱力(学习)

    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 在三种内驱力里,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学习动机,...

  • 孩子内驱力培养(842)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生命的源动力来自内驱力。如何培养孩子内驱力? 鼓励孩子爱探索的天性,尊重孩...

  • 内驱力的三种分类

    奥苏贝尔三种内驱力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在奥苏贝尔提出的三种动机中,只有认知内驱力是内部...

  • 谈一个为人父母在不同时期如何引导孩子

    今天在学习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说,主要内容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部分,认知内驱力是因为自我的...

  • 20220330:奥苏伯尔的内驱力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分为三种,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发自内心...

  • 181、素材72-教育心理学4

    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可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

  • 提升孩子学习力【驱动力】

    【积极人生早安分享】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曾提出自我决定论,将每个人行动的动机分成内驱力和外驱力。 内驱力是指人们通...

  • 亲子日志开启啦

    今天加入【天妈 内驱力100天训练】,开始内驱力的探索,下面是我一天的亲子日志,记录一下。 早晨7:00,和往常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塑的我》:女人的内驱力,是每个人生命深度自我探索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is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