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090465/43e922126b20c83c.jpeg)
继续分享《刻意练习》这本书。
这部分的内容,可能对于很多有娃的简友们会有帮助,解惑大多数家长关注的一个问题:到底应不应该在小时候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
答案是:如果孩子喜欢,还是尽量支持,具体原因可以往下看。
1. 训练对大脑的影响
实验人员发现,与非音乐家研究对象相比,音乐家大脑中控制左手的区域明显大得多。特别是控制手指的大脑区域,已经占据了通常专门用于控制手掌的那些区域的一部分。此外,音乐家开始演奏的时间越早,这种膨胀就越明显。
音乐训练以各种不同方式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与运行,使人们的音乐演奏能力进一步增强。 换句话讲,当你演奏音乐时,这些训练改变了你大脑中的部位,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你自己的音乐。
人类大脑和身体通过发展新的潜力以响应各种挑战,其背后潜藏的原理是有目的刻意练习。
但是研究也发现,只有从儿时就开始练习的人,大脑才会有这些特征,成年后再开始练习乐器,即使你可以演奏的很好,但是大脑中并不会再发生相关变化。
这个研究也印证了之前学习的儿童脑发育课程,因为大脑在发育中会逐步修剪突触,一些不经常使用的突触会被修剪掉,只留下常常用到的,这个过程在青春期逐步完成,16-18岁之间基本定型。
所以,孩子在小时候是不是应该多培养兴趣爱好?答案是,如果条件允许,孩子喜欢,还是要及时做。
2. 大脑的重新布线
研究也发现,与非数学家的研究对象相比,数学家的顶下小叶中的脑灰质明显多得多。这个大脑区域负责数学和看见空间中的物体。
爱因斯坦的顶下小叶比常人大许多,而且形状也格外异常,这些发现使得科学家们推测,爱因斯坦的顶下小叶,可能在他进行抽象数学思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由于技能不同,具体细节也各不相同,但总的规律不变: 经常性的训练会使大脑中受到训练挑战的区域发生改变。大脑通过自身重新布线的方式来适应这些挑战,增强其执行那些挑战所需的功能。
因为年轻人的大脑会以诸多不同方式来发育,因此,幼年时期进行的练习,实际上可以塑造后来的发育路线,从而造就更大的改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那么成年人就彻底躺平吗?并不是,就拿英语学习来说,我们70,80后,都是初高中,甚至大学之后才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有一些人通过数年的练习达到了同声传译的水平。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人的大脑结构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也会发生变化,但并不是像孩子的大脑一样某些部位变大,而是缩减了其他一些部位的活跃度来增强某些部分以达到当下的需求。
敲黑板划重点:
想要学习新事物,新技能,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经过刻意练习都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是在童年做脑开发,是可以事半功倍的,3岁孩子的大脑突触比成年人多50%,但多余的这些,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经常使用的就被修剪掉了。
所以,兴趣班这件事,你懂了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90465/1c7a8931fa551c30.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