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要事第一,这是对抗疫情期间网络焦虑的不二法门

要事第一,这是对抗疫情期间网络焦虑的不二法门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05:05 被阅读0次

近日和一位小伙伴聊天,他诉苦,疫情被迫在家里待着,看似时间多了很多,但做的事情越发少了。

毕竟,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光是犹豫做什么事,就耗去大半天时间。

对此我也深有感触。时间多了,写上计划清单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自己能做的限度。

最近在一本谈精力管理的书《掌控》里读到这么一段话:

想要实现的目标太多,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估计过高;每天不停地奔忙,希望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意义;每次达到目标、得到夸奖后,短暂的快乐转瞬即逝,为了再次得到别人的认可,又努力地向另一个目标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体验到各种焦虑,有时也会隐隐觉得目前的生活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但是为了取得成就、得到他人的认可,还是会选择忽略内心的声音,逼着自己完成这个、完成那个,胡乱忙碌,直至精力耗尽,疲惫不堪。

作者指出,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容易引起情绪失控、精力散乱,还会让人食欲大增,在不经意间吃下更多对身体健康无益的食物,使身体变得肥胖。

因为当我们压力大、感到焦虑时,会不自觉地想吃高糖高脂类食物,它们能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这是一种会让我们愉悦和亢奋的神经递质——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和焦虑感。

这段话真实地说出了网络时代生活不易的关键所在。

一、网络,有一万种方法让人焦虑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和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时时刻刻“在线”,时时刻刻与别人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在塑造负面情绪方面,有时比当面交流更有效:看到别人晒在朋友圈里的塞班岛旅游图,你怎么会知道他(她)只是P图?那个美美哒、瘦瘦哒完美女生,你怎么知道用了多少美颜?

你只知道——如果你正巧在苦逼地加班的话——你的压力更大了。这种对比令人沮丧。

如果你是青少年,有各种烧脑的游戏给你玩,让你沉迷不能自拔;如果是中年人,有各种心灵鸡汤供你品啜,更加努力地负重前行;如果是老年人,一旦上网,就会发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危险,震惊!赶紧发给孩子们去。

疫情期间,以往至少在理论上不上网的低年级孩子们,也合法上网了;上班族的996,变成007。

“网络茧儿

很多人不得不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同时运行多个社交程序,专注力也因此难以聚集。

社交工具、网络工具的发达,就是这样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比时间、金钱更宝贵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事实上,一天24个小时中,能够集中起来的有效注意力只有2—3个小时而已,能够达到的高度有效的工作时间,也不过这些。

如果我们把这些注意力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分配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能做的事情就更少了。

这反过来,也增加了我们的焦虑。

二、增加定力,才能打败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定力尤为重要。

所谓定力,就是那种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既定目标上,按照既定方针和原则做事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定力?我认为,有三个原则。

1、要事第一

有一句俗语:“将军赶路,不逐小兔。”将军有紧急要务,不会为突然跑出来的野兔浪费弓箭。

但我们普通人没有那么多重要的紧急的事情,所以往往在处理日常事务中,不停地被各种乱入的事情所打断。

很多人上网,会有这个体验:本来是要查一下某个人物或名词;但在这个的解释上,又发现了很多不知道的名词或人物,点开链接,“诶,我怎么不知道?了解一下先”。

于是,一场网络漫游就开始了。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哦,原本的目标呢?

在人生道路上,这种现象又何尝不比比皆是。

我们最初的人生目标,经常被各种更现实、看起来也更急切的目标插队。等到蹉跎一生,才发现,初心不知何处去,一生惟余一声叹息!

史蒂芬·柯维在他的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指出,“要事第一”,也就是保证先做最重要的事情,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

人生有四类事情,就像下面的“四个象限”:

这种现象如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当陷入这种死循环的时候,唯一可做的就是安静下来,安心地把拆解下来的零件,一件件放回去。

3、一次只做一件事

这个原则也是上面这一条的推论,更加具体。

你可以同时接受很多任务,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生很难有手里只攥着一件事的时候。

但是,在具体处理的时候,最好就一次只做一件事。就像火车车厢一样,进入一节车厢,别的车厢里的事情就不要考虑了。

直到完成这一件事,才去考虑别的事。

时间的沙漏,一次只过一粒沙子

或许有些天才可以左右互搏,同时处理多件事。不过那样的人不需要看本文了。

为十件事着急、犹豫,可能考虑很久都无法下手。不如抓住一件事做起来,或者最重要,或者最着急,或者最顺手。

不要想太多,抓过来一件事就做,效果比认真考虑好每一件事要强得多。

三、建立自己的“核心算法”

培养定力,就是执行“要事第一”和“专注”。

说到这里,还可以向下再挖掘一层。因为首先要有个“要事”,你才能把它放到“第一”和做到“专注”。

那么这“要事”,究竟是什么事呢?

它不一定是人生最早的那个初心。因为人生的初心,年轻人的志向,在多数情况下,就像初恋一样,并不具有可行性。不具有可行性的初心,在现实面前,自然会被证伪,也就自然被放弃。

这里的要事,更应该是一种“目标+原则”的混合体。史蒂芬·柯维指出:

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第二象限的活动上,是一个以原则为基础的思维定式。

他认为,不管你的心里是以配偶、金钱、朋友、个人还是其他外在的东西为生活中心,都不免会被陷入第一和第三象限的活动中。所以他强调:

如果你对事务优先顺序的安排是建立在主导原则和个人使命的基础上,而这些原则和目标已经深深地刻在你的心里和脑子里,那么你就会很自然地认为应该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第二象限的活动中。 

如果觉得这个说法太复杂和太拗口,我们可以来看看罗辑思维的说法。

罗胖在2019年的跨年演讲上,提出一个“人生算法”的理论。他认为,人生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人生算法,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在找到一种成功应对世界的经验、套路时,就要不断重复这个套路,在重复中不断加强它。

这种情况下,这个套路就是“要事”。

核心算法,要事第一,看似简单,坚持运行起来,却威力无比。

我所接触到的那些成名人物,都是有一个核心算法的。也就是说,会一直在某个领域深耕。

别人提到他,都知道他在做什么;或者一提到某件事,都知道他在做。

深挖一个领域,到达一定层次,所希望实现的各种外在的事物,就都来了。

不过,如果自己的核心算法,与本职工作有分歧怎么办呢?

我想起读研究生时候的一位老师。他虽然在国家级的干部培训院校工作,但笃信佛教,对于主流思想根本不屑一顾。

有两次在给我们上自然辩证法课的时候,干脆讲起了佛教发展史。

他懒得发表论文,也不屑与追求职称。但唯有一点:始终在佛学领域,不断精进。

好多年没有他的消息。最近,我在一个音频平台上看到他讲《金刚经》的课程,200元。多少人买呢?30万。

这也算是一个找到人生核心算法的案例吧。

小结

能找到自己的核心算法的人是幸福的、强大的。 

有了人生的根本原则,面对环境的改变时,就能在嘈杂喧嚣的干扰中删繁就简,时刻倾听内心最渴望的方向,远离颠倒梦想,不再焦虑。

相关文章

  • 要事第一,这是对抗疫情期间网络焦虑的不二法门

    近日和一位小伙伴聊天,他诉苦,疫情被迫在家里待着,看似时间多了很多,但做的事情越发少了。 毕竟,可做的事情太多了!...

  • 疫情期间的情绪对抗

    这段时间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焦虑的。时间一天天的流逝,没有工作,但仍然没有生活,我们没有去旅游,我们没有读很多书,我们...

  • 疫情期间的焦虑

    在疫情初期响应国家的号召,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待着,加上又是过年期间,所以也还过得心安理得。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一天...

  • 疫情期间,育儿焦虑

    女儿上三年级了。说实话,三年级之前,我对她的学习没怎么关注。同为教师子弟,女儿告诉我,班上很多同学的妈妈都来看过他...

  • 疫情期间我的焦虑

    闲疯了因为没有一点规划,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我想疫情期间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状态,为什么要说焦虑呢,因为要养家糊口啊...

  • 疫情地图、小区疫情、辟谣神器···这些超好用的疫情工具你知道吗?

    在这场全民对抗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互联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网络媒体对于疫情的宣传,还是疫情期间对我们信息沟...

  • 一个下午提升落地页 8% 转化

    这是疫情在家办公期间接到了需求,花的时间不多但是效果很好,很想分享一下。 背景 疫情期间不便外出,通过网络在线问诊...

  • 疫情期间,你焦虑了吗?

    原创 橙小池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的出现打破了很多人原定的计划。 旅游、聚餐、工作、还款…… 如...

  • 疫情期间的焦虑症

    美国这边从今年2月底开始,渐渐严峻起来。孩子们也从学校转为各种网课,生活也就变得鸡飞狗跳起来了。各种不适应,对...

  • 疫情期间妈妈们的焦虑

    2020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的本命年,我一直期待着这一年,想象着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结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事第一,这是对抗疫情期间网络焦虑的不二法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iy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