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房对联选萃:出入(二编二)

书房对联选萃:出入(二编二)

作者: 流水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1-13 09:33 被阅读0次

        这一讲继续说“出入”。对于出世和入世,除了前一讲所说的并行不悖、和谐统一,人们还有更多选择。

        先看谭延闿(1876-1930)先生一副:

    年抛造物甄陶外,心在飞鸿灭没间。

        上联”年抛造物甄陶外“,是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现在年龄大了,老天觉得我没啥用了,就把我给放了;

        下联”心在飞鸿灭没间“,是说——你看见那空中若隐若现的鸿雁了吗?我的心儿呀,早就飞到那里去了。

        上联”年抛造物甄陶外“,出自苏东坡的七律《寄题刁景纯藏春坞》,原诗如下: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屦中。

    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烂熟滴阶红。

    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这里的”造物“就是造物主,就是老天,“”就是甄别鉴定,“”就是陶冶培养。”年抛造物甄陶外“直译过来就是——年龄大了,老天一鉴定,属于废品了,不值得再培养了,就给扔了。

        下联”心在飞鸿灭没间“,出自苏东坡的七绝《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原诗如下:

    其一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其二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其三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大家看,东坡先生的诗句,就是这样信手拈来、清新自然。这三首小诗,说这“聚远楼”上的高人,既是“闲人”、又是“万户侯”,还是“地仙”。这个“地仙”呀,“幽人隐几寂无语”——倚靠在小几之旁,幽然自在,悄无言语,但是,他的“”啊,早已超然世外,沉醉在“飞鸿灭没间”了。

        接着看沙曼翁(1916-2011)先生一副:

    归老林泉谢车马,祀先乐岁有鸡豚。

        上联”归老林泉谢车马“,是说——为人民服务了几十年,现在老了退休了,和热闹喧哗拜拜了,开始悠游林泉、过清静日子。

        下联”祀先乐岁有鸡豚“,是说——现在清静日子过得也不错,鸡呀猪呀都不缺,祭祀祖先,颐养天年,都没有问题。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下面看吴云(1811-1883)先生一副:

    儿女债完生白发,利名心淡爱青山。

        上联”儿女债完生白发“,是说——儿女们都长大成家了,我的任务也算完成了。任务完了,人也老了,头上已经满是白发了。

        下联”利名心淡爱青山“,是说——辛苦打拼几十年,世事恍如一梦间。现在没什么心思追名逐利了,只是越来越喜欢绿树青山了。

        大家看上联”儿女债完生白发“,这一句不仅外国人看不懂,就连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好理解。在中国传统的人生模式中,生养孩子,教育孩子,直到给他们都结了婚、成了家,甚至照看到孙辈们都上了学,这才算尽到了父母的义务。老百姓把这样的义务戏称为”儿女债“,也就是说,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好像欠了他一笔债。

        中国传统讲究”多子多福“,因此好多人一辈子都在养儿育女。对于一般老人来讲,过年过节时,一大家人吃上顿团圆饭,拍上个全家福,眼看着热热闹闹的满堂儿孙,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家生养的孩子也少了,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了。这时候,普通民众的自我意识才开始觉醒,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逐渐兴起,传统的人生模式才慢慢发生了变化。

        整体看上述三联,都是上联讲入世,下联讲出世。都在讲先尽好自己的人生义务,等到该办的事都办完了,头上没人管了,心面没挂念了,这才坦然放下一切,开始考虑享受生活。

        《菜根谭》里有句话讲得好: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接着看张伯英(1871-1949)先生一副:

    阿难陀信口头都是津筏,

    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

        上联”阿难陀信口头都是津筏“,是说——佛陀的弟子阿难陀有大智慧,他随口说出的话,都是度人出苦海的妙语。

        这里的阿难陀,就是佛寺里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塑像前右边的那一位,也称阿难尊者。和他相对的、左边那一位是摩诃迦叶,也称迦叶尊者。

        下联”苏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是说——苏东坡这个人呀,看啥都不顺眼,总想说三道四。你看他那圆滚滚的肚子,里面装的尽是“不合时宜”。

        这一联中,上联讲阿难陀能妙语度人出世成佛,下联讲苏东坡想入世有为、却处处碰壁。

        关于下联,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是这样写的:

        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坡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是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

        东坡先生博览群书、悟性极高,他的学养完全可以支撑他超然物外、独乐其乐。但知识分子的良心、却告诉他不能那样,因此他往往是非过于分明,看见不满的事情,便如蝇在口、不吐不快。对于这样做是否会得罪别人、招致灾祸,他一点都不在乎。用他的诗来讲,就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大家看,东坡先生的“不合时宜”,不就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良心吗?这个良心,就是给社会、给国家找毛病、守底线。这个良心,总在提醒大家不管国家多么富强,我们始终都要保持高度的危机感,都要随时牢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下面看沈兼士(1894-1974)先生一副:

    未能与时浮沉陶冶世俗,

    聊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

        上联”未能与时浮沉陶冶世俗“,是说——自己生性与世不和,不愿意委屈自己、服务他人;

        下联”聊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是说——既然如此,那就遁迹山水,吟咏老庄,凑合着打发日子吧。

        大家看,这里上联说得很委婉,是想给自己免责;下联说得很无奈,好像是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拿老庄这个精神鸦片来麻醉自己了。

        反复读这一联,可以看出作者入世无门的苦闷与出世无奈的惆怅。虽然身在林泉,但心仍在眷恋着尘世。

        整体看最后两联,入世遭到打击了、受到挫折了,或者凛然前行、我行我素,继续自己的“不合时宜”;或者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唉,算了吧!该放就放,“托怀玄胜远咏老庄“,一个人怡然自乐、享清福去吧~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房对联选萃:出入(二编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lg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