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说“出入”。
先看李鸿章(1823-1901)先生一副:
身修天爵贵无比,心有菩提香益清。
上联“身修天爵贵无比”,就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种自我荣誉感就是天爵,比别人的评价、社会的承认要高贵得多。西方人所讲的“贵族精神”、“骑士精神”,多少有点这层意思。
下联“心有菩提香益清”,“菩提”是佛教语,大约可指大彻大悟,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的。这一句的意思大致是——宇宙间所有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虚幻的、都是空的,能这样大彻大悟,心中自然会澄明清净。
这一联也是一样,上联讲入世,下联讲出世。
下面看徐世昌(1854-1939)先生一副:
爵入高天非人可攫,鱼藏大海与世无争。
这一联,上联“爵入高天非人可攫”和上面“身修天爵贵无比”意思一致。下联“鱼藏大海与世无争”很通俗,虽然没有“菩提”高级,但真能做到“与世无争”,也是很不容易的。
接着看邓春澍(1884-1954)先生一副:
游咏山林,贤者而后乐此;
怀抱天地,至人足以当之。
这一句反过来了,上联讲出世,下联讲入世。
上联“游咏山林贤者而后乐此”,意思大致就是“后天下之乐而乐”。
下联“怀抱天地至人足以当之”,“至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就中国传统文化来理解,大概是堪称“内圣外王”的人吧。这样的人,定然是“怀抱天地”的。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讲,就是“宇宙的天民”。他的使命,或许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吧!
下面看翁同龢(1830-1904)先生一副:
真余诗酒兴不浅,唯有道义思无疆。
这一句也和上一联一样,上联讲出世,下联讲入世。
看上联,“真余诗酒兴不浅”——饮酒作诗,兴趣不浅,会娱乐,会休息。
看下联,“唯有道义思无疆”——争担道义,不敢息肩,有担当,有作为。
接着再看翁同龢先生一副:
守独悟同别微知显,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这一副,我们先看下联“辞高居下置易就难”,“置易就难”就是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别人不干的苦事、难事,我来干。这就是入世。“辞高居下”就是在利益面前不伸手,别人想要的地位、名利,我不争。这就是出世。
上联“守独悟同别微知显”和本讲的主题无关,但这里顺便也说一下。
先看“守独悟同”,意思大约是——既能保持具体的个性,又能体察一般的共性。 这里的“独”就是个性,“同”就是共性。关于个性和共性,这里举个有名的例子:
战国时的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先生,以“白马非马”的辨术名扬一时。他辩论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说明“个性”和“共性”关系——“共性”是人通过自己的理性抽象出来的,与直观看到的物体是两回事。作为共性概念的“马”和眼前这匹个性实物的“白马”,在逻辑上不是一回事。
再进一步联想,“守独悟同”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也有相通之处。从这个角度上理解,“守独”可以看作能保持独到的见解,不会随波逐流,不会墙头草、东西倒;“悟同”可以看作能尊重团体的共识,不会一意孤行,不会认死理、钻牛角。
曾见过何绍基先生写过这样一联:
待船客子思同济,沽酒人家竟独醒。
大家看看这里的“同”和“独”,与“守独悟同”中的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
再看“别微见显”,意思大致是——要深入观察、仔细辨别细微之处。要知道,即使看似相同的东西,差别也可能会很大的。比如鲸鱼看起来很像鱼,其实根本就不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
下面看陈鸿寿(1768-1822)先生一副:
忙里求闲情自惬,进中知退计非疏。
这一联中,上联“忙里求闲情自惬”和下联“进中知退计非疏”意思差不多,上联说的事情小一些,比如忙了一周,好好清闲清闲度个周末;下联说的事情大一些,比如忙了十年八年,趁着换工作的机会,好好休息它一年半载的。
《菜根谭》中有两段话说得好: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再仔细琢磨下联“进中知退计非疏”,好像还含有韬光养晦、激流勇退等意思。辛亥革命前夕被清廷解职的袁世凯,隐居河南安阳洹上村,赋闲垂钓,正是“进中知退计非疏”嘛。
如果说袁世凯袁大总统是韬光养晦,那袁枚袁大才子就是激流勇退了。袁大才子少年得志、24岁就中了进士,在官场仅仅浮沉了十年、34岁就辞职不干了,在南京建了一个“随园”,享受起了风花雪月,直到82岁终老。
最后看胡适(1891-1962)先生一副:
要知处世似临阵,终想做人如作诗。
上联 “要知处世似临阵”,就是鼓励人要拿得起,要勇敢,要坚韧,要做不屈不挠的斗士;
下联“终想做人如作诗”,就是奉劝人要看得开,要放松,要自由,要过如诗如画的生活。
上联讲“入世”,下联讲“出世”。胡先生对这一对矛盾的处理,于我辈也该有所启发吧。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