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房对联选萃:寄托(二编二)

书房对联选萃:寄托(二编二)

作者: 流水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1-10 21:00 被阅读0次

    这一讲继续说“寄托”,我们来看看诗文书画。

    先看马衡(1881-1955)先生一副:

硕人自有安心处,吾道寓于游艺中。

    上联“硕人自有安心处”,是说——牛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当沉醉其中,必然会心安神宁。宋朝的徽宗皇帝喜欢书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艺术家;明朝的天启皇帝酷爱木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木匠;风流千古的东坡先生,其兴趣则非常广泛。怎么个广泛呢?我们来看看林语堂先生的赞叹吧:

    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世上有一个苏东坡,却不可能有第二个。个性的定义只能满足下定义的专家。由一个多才多艺、多采多姿人物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组读者喜欢的特性,这倒不难。我可以说苏东坡:

    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画家,

    是伟大的书法家,

    是酿酒的实验者,

    是工程师,

    是假道学的反对派,

    是瑜伽术的修炼者,

    是佛教徒,

    是士大夫,

    是皇帝的秘书,

    是饮酒成性者,

    是心肠慈悲的法官,

    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

    是月下漫步者,

    是诗人,

    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这里的“硕人”,原指《诗经·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那个美女,此处可引申为指“牛人”、“高人”。

    下联“吾道寓于游艺中”,是说——我常常沉醉于艺术之中,艺术就是我安身立命的乐土。

    这里的“游艺”,同上联的“安心”一样,“”是动词,“游艺”就是“游于艺”,就是“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自在遨游”。

    接着看余绍宋(1883-1949)先生一副:

风月有情常似旧,丹青妙处不可传。

    上联“风月有情常似旧”,明白如话,不多说了。

    下联“丹青妙处不可传”,真说到好多人的心坎里了。庄子曾讲有个木匠非常善于做轮子,但他却没法把做轮子的诀窍传授给儿子。艺术中最高妙的东西,往往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拿这里的“丹青”来说吧,构图、造型、着色等一般的技巧可以传授,但要通过眼神画出一个人的惆怅彷徨,通过背影画出一个人的惊恐紧张,这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感悟了。常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也是这个意思。

    下面看陆润庠(1841-1915)状元一副:

直将眼力为疆界,能写溪声入画图。

    这一联“直将眼力为疆界、能写溪声入画图”,和上一讲刚讲过的“结念属霄汉,委怀在琴书”立意相似,上联讲高远,下联说现实。

  “能写溪声入画图”,这个真不得了——不仅能画出水的形态,而且还能画出水的声音,真是“丹青妙处不可传”呀。

    接着看潘飞声(1858-1934)先生一副:

诗吟岛佛偏工瘦,书仿坡仙不碍肥。

    上联“诗吟岛佛偏工瘦”,是说——我写诗学的是贾岛,专门学他的“瘦”劲。贾岛曾经出过家,因此这里称“岛佛”。东坡尝言“郊寒岛瘦”,这里的“岛瘦”,指的就是贾岛诗歌的冷峻孤峭。

    下面看看贾先生的两首诗,体会体会什么是“岛瘦”:

    其一: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其二:宿山寺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下联“书仿坡仙不碍肥”,是说——我写字学的是苏东坡,最喜欢他肥绰安然的意态。

    苏东坡被后世推崇为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其名作《黄州寒食诗帖》(见下图)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只是东坡先生写字笔画较粗,墨疙瘩较多,曾被人讥为“墨猪”。

    下图就是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

    接着看倭仁(1804-1871)先生一副:

茹古涵今,胸次包罗万象;

摛华掞藻,笔头烂漫三春。

    上联“茹古涵今,胸次包罗万象”,是说——我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古往今来的各类学问都在我肚子里装着呢。

    下联“chī华掞shàn藻,笔头烂漫三春”,是说——我写起文章来思若泉涌,一支弱管堪比三月春风,挥毫落墨立见烂漫锦绣。其中“”、“”都是“舒展”、“铺张”的意思。

    这里上联讲输入,下联讲输出。这牛吹得可真大。倭仁先生这位不苟言笑的理学君子,不知这是在吹捧谁?

    下面看左宗棠(1823-1885)先生一副:

咏怀当世事,叙次古今文。

    左先生这一副“咏怀当世事,叙次古今文”,没有题上款,不知道是不是写来自遣的。先生虽然以军功名世,但骨子里仍是书生本色。以此自遣,更见风流。

    接着看戴 熙(1801-1860)先生一副:

烟水幸堪供眼界,江山犹得助诗豪。

    戴先生这一副“烟水幸堪供眼界,江山犹得助诗豪”,意境高远,堪称佳构。

    戴先生中过进士、点过翰林,官至兵部侍郎,诗文书画皆精,画名尤著。“烟水”,“江山”这里是互文,都是先生要师法的造化。把这些东西尽皆收拾到胸中之后,那不管是作画还是写诗,便真似蛟龙布雨、任我挥洒了。

    下面看王文治(1730-1802)先生一副:

静者于兰言竹咏寄所乐,

大贤以春风流水畅其怀。

    这一副系王羲之《兰亭序》中文字的集联(上款“集禊帖”即此意)。

    上联“静者于兰言竹咏寄所乐”,是说——好静的人,常在吟咏幽兰修竹中寄托快乐。

    下联“大贤以春风流水畅其怀”,是说——有德之人,长借悠游春风流水来开廓胸怀。

    上联讲儒家的品行高洁,下联讲道家的修为潇洒,也多少有点互文的味道。

    接着再看左宗棠(1812-1885)先生一副:

青山吟鲍谢,红烛写庄骚。

    和前一副“咏怀当世事,叙次古今文”相比,左先生这一副更见文艺范儿。

    上联“青山吟鲍谢”,是说——白日里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切莫要独守穷庐,孤芳自赏,要像鲍照与谢灵运那样,放怀天地自然、吟咏青山绿水;

    下联“红烛写庄骚”,是说——夜晚间万籁俱静、烛影摇红,常感觉不能自已,思若泉涌,总想着和庄周、屈原等老前辈较较劲,写出《庄子》、《离骚》那样的千古雄文。

    下面看于非闇(1889-1959)先生一副:

小辞原求简静,深人自具秀灵。

    这一副“小辞原求简静,深人自具秀灵”,乃于先生赠人之作,写得颇有幽趣。其中的下联很通用,对于某一方面有天赋的人,都可以说“深人自具秀灵”。

    接着看钱君匋(1907-1998)先生一副:

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

    这一副“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很契合前面提到过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盖人之生命源起于无,亦终归于无,人生可以说有意义,也可以说没意义。但无论如何讲,笑总比哭好吧。我总喜欢拿做生意来比喻人生——你要高兴一天,你就赚了一天;你要苦闷一天,你就赔了一天。因此,你多少总得整点事,让自己时不时笑一笑吧。

    最后看叶恭绰(1881-1968)先生一副:

大开户牖吐真气,收拾光芒入小诗。

    这一联一开一合,颇有异趣。上联“大开户牖吐真气”是开,一腔真气喷薄而出,没入了茫茫宇宙;下联“收拾光芒入小诗”是合,这一腔真气与天地融合交换后又回来了,纳须弥于芥子,敛光芒于毫端,又藏身到了小诗之中。

    这一首首小诗,便成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藏身之所。随手翻开《将进酒》、《兵车行》、《赤壁怀古》,浅吟低唱间,千年前的李白、杜甫、苏东坡,一个个又精神抖擞、满血复活了。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房对联选萃:寄托(二编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um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