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阴雨
于谦在《石灰吟》这首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十七岁的于谦创作了名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以平凡的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心。
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刚直不阿、两袖清风的真实写照,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诗以言志,歌以咏怀,文以载道,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谦打退瓦剌,保住了大明江山,位极人臣。但他并不以名利为本,他把钱财看得轻如鸿毛,从不聚敛,廉洁自守。他的俸禄常常用以救济贫穷亲朋,自己平时勤俭节约,紧衣缩食,从不铺张浪费。
当时达官贵人把生日看得极重,要大肆庆贺。但于谦过生日,谢绝一切贺客,拒收任何礼物,常常是独坐静思,回省自己的政务,激励自己。于谦执政,日理万机,“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
于谦去世后,锦衣卫去了他家抄家。要知道锦衣卫都是些心狠手辣的人,但是在去了于谦家后,他们居然哭了,这是为何?原来,于谦为官向来清廉,他家除了笔墨纸砚,就剩下一套破衣服了,一间紧锁的房间里也只是放了前任皇帝赐给他的宝剑和官袍。除此以外一无所有,真的就是两袖清风、铮铮铁骨啊!
这种两袖清风,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于谦之后,明朝另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在推行改革时虽然倡清廉、反腐败,可惜自己却未能洁身自好。改革刚开始时,张居正确实是带头执行。他父亲过生日,派仆人骑驴回家送礼,特吩咐不得住驿站。但后来他回乡葬父,坐的是三十二人抬的特制大轿,沿途地方官员郊迎郊送,还要呈上黄金,担负护卫任务的是比国家正规军装备还要精良的特殊卫队,弄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他反对别人受贿,而自己受贿却十分惊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29007f75289751f6.jpg)
一个人有太多欲望的时候,他的情绪便很容易被这种贪欲左右。在不知足的状态下,金钱多了还想再多,官位高了还想更高,房子宽了还想更宽......贪欲就像一把干草,一旦点起,就容易成燎原之势。苍蝇专叮有缝的蛋,很多有求于官员的人就像猎人,就利用官员们的贪欲来围猎他们,让他们上贼船容易,下贼船就难了。
“近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围猎者把猎物的嗜好摸个“门清”。官员喜欢赌博,便在牌局上故意输钱;官员喜欢古玩字画,则奉上“雅贿”;官员喜欢美色,就设下美人计;官员喜欢唱歌跳舞,便常年包下豪华歌舞厅包房供其娱乐……
其实,对于被围猎的领导干部,喜好、贪欲就是被围猎的一个“主攻方向”,被攻陷的一个“关键命门”。围猎者打金钱牌、嗜好牌、感情牌、影响牌、恐吓牌等等,抓住领导的“软肋”“死穴”,笑里藏刀、因人下套,一招一式皆“命中要害”。
“无利不早起”,利益集团缘何会不惜重金去“围猎”领导干部?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特别是手握权力者,可供支配资源巨大,通过腐蚀领导干部、搞权力寻租,带来的利益回报巨大,是冲着一个“利”字去的。
围猎者眼里看到的只是权力,利用官员手里的权利为自己牟利。又尤其是,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在春风得意或失意低迷等特殊节点,面对带着人情味儿的糖衣炮弹,更容易上钩,在不知不觉中被俘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正不怕影子斜。相信不管围猎的套路有多深,只要我们领导干部始终做到慎独慎微,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定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和底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真正用好权,不“入局”也就不会被“围猎”。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738/ac0a8914916243fc.jpg)
铁打的官场流水的官,每一个官员都是这个舞台上的匆匆过客,他们的是非褒贬,逃不过后人的评论。只要是为国为民的清官永远是百姓敬仰的。即便没有什么惊天伟业,但是能造福一方百姓而清廉自守,足以让这一方百姓铭记。
对于官员而言,活得简单一点,与清风为伴,心里的负荷便会少一些。眼前的繁华美景、锦衣玉食,不过是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失。与其辛苦地追逐名利,不如放下心头的贪欲,任世界物转星移,沧海桑田,做一个随遇而安、安贫乐道、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人,这样心胸自然开阔,人生也就快乐了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