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家长的内心会很矛盾,一边不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因为现在教育观念正潜移默化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规律,家长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与勇气;一边我们又想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这样我们就能比较直观、清晰地了解孩子在班级里的状况,给我们自己吃一颗定心丸。即使每次小学低年级考完试,一部分孩子已经取得了九十几的高分,家长心里其实已经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说明孩子已经努力,而且效果不错,但总会问问老师孩子排名第几,如果听到老师说满分多少人,九十大几多少人,这样一排名次孩子又属于中等水平,家长立马就慌了,指着孩子试卷,这道题为什么粗心了,那道题为什么出错了?一顿批评!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所以上个学期末学校一改陈年习惯,宣布不公布孩子学习成绩与排名了,但是这样的改变真的能消除家长的焦虑吗?
其实很多家长的焦虑其实不单单来自成绩,更多的是对孩子对自己教育方法的不信任。如果孩子身边连参照物都隐形了,反倒更加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缺少了直观的比较,家长和孩子面对自己的努力两茫然,少了奋斗的方向。因为毕竟中高考是排名录取的,大的前提放在那里,只是取消小学排名,这就像瞎子摸象一样自欺欺人。可能有人会说不排名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情绪,日本的小学就不排名,看似不排名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那中国知己知彼智慧的用武之地呢?其实,无论排名不排名,首先取决于家长的心态问题,如果家长能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比较中找到孩子努力的方向或自己辅导的不足,那么对比就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反之,如果只看到表面的排名,而不深入考虑自己的教育方法,一味地指责,埋怨,即使排不排名都消除不了这种焦虑。再次,在上网课期间,我真实地体会到最近因为没有了孩子同龄人的对比,我反倒对孩子要求高了,因为现在女儿一年级,作为大人认为这个阶段的知识太简单了,所以心理上更容易出现要求孩子严格,打击孩子的情绪,如果是课堂直观教学的话,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还不太理解,说明这个知识点是难点,而现在在家长眼睛里一切都是简单的,给了孩子无形的压力,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已经超出了一个班级孩子们的平均线。这一点是我以前没有体会过的。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上初中甚至高中以后会放任自流,就是因为到那时,孩子学习的知识在家长看来已经很难了,辅导不了了,所以只能被动放弃。所以,这是作为家长自己应该认识到的自己的心态问题!只有家长将心态放平和,正视自己与孩子的努力,那么无论排名不排名可能才不会真正影响到心态。利用这个特殊的网上学习的学期,很多家长与孩子在听课,写作业时文斗、武斗,其实这个学期恰恰值得家长反思,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是值得鼓励的,面对孩子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她克服困难,而不是对他们负面的责备。只要孩子每天进步了一点点就足够了,前进的路上会出现有快有慢,也会跌倒,这都是成长节奏中再正常不过的历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