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摄影旅游随笔专栏
挽歌:三门峡工程“上马”,黄万里寡言“惹祸”|黄河交响曲②

挽歌:三门峡工程“上马”,黄万里寡言“惹祸”|黄河交响曲②

作者: 三峡孬张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12:50 被阅读0次
    建设中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温善章:“小人物”敢提“大意见”

    暮年温善章

    60多年过去了,人们还在议论三门峡。

    你还记得那个为三门峡工程,实名向最高决策部门和主管单位提意见的温善章么?

    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系的温善章,被分配在电力部所属的水电总局工作。当年12月和次年3月,他先后向国务院和水利部呈述《对三门峡水电站的意见》。《意见》称:建造三门峡水库,将要淹没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最精华的所在, 价值不能单纯用经济数字来衡量。主要观点:设计水位降为335米,水库死水位300米到305米;汛期不蓄水,排泄泥沙;汛末和冬季蓄水,以备春季灌溉和航运之用;动迁人口在15万以内。

    1958年11月25日,万里黄河第一次被拦腰截断

    1957年6月10日至24日,水利部在北京就黄河三门峡水利规划召开会议,近70名水利界重要人士出席,27岁的非议者温善章在座。苏联专家没出席,但转来了反驳温善章建议的意见。反驳意见说:如果变拦沙为排沙,降低水位,则大坝一不能解决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问题,二不能起到有效调节水量的作用,三必将要使发电效益大大减小。总之,如果采纳温善章的建议,将削弱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利用效益。

    结果可想而知。讨论会否定了排沙的意见。支持或基本支持温善章建议的,只有叶永毅、黄万里和吴康宁3人。那次讨论会最终决定:一、应尽早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二、要拦沙蓄水。

    黄万里 : 反对三门峡工程兴建之“寡人”

    黄万里教授在清华园

    黄万里先生曾系钦定“右派”,早已作古,然而他对于黄河治理的论著,成为了中国水利学之珍贵遗产。他早年赴美留学,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又获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博士,是该校获得工程博士的第一个中国人。1937年学成归来,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亲邀其任水利系主任,黄以年轻为由谢辞。理由是:自己考取的是官费留学,花了老百姓的钱,现在最切要的是亲身参与中国的水利事业。抗战爆发后,他赴四川水利局任工程师、测量队长、涪江航道工程处处长等职,先后六次长途考察,勘察岷江、乌江、涪江、嘉陵江。

    抗战胜利后,黄万里回到南京任水利部视察工程师,兼全国善后救济总署技正。1947年至1949年4月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

    1949年,他响应党支援东北建设的号召,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0年6月,回到母校唐山交通大学任教。1953年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奉调至清华大学任教。

    九曲黄河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苏联专家参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规划报告》,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综合利用的第一期重点工程:蓄水位350米,总库容360亿立方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黄河的洪水问题,同时实现发电和挡沙的目标。

    建设中的三门峡工程

      1955年,水利部召集专家学者讨论这一计划。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1956年4月,苏联专家进一步完成了《三门峡工程设计要点》,建议水库的正常水位360米,比《规划报告》中的350米高出10米。这意味着必须淹没农田333万亩,移民90万,远远超过350米规划中的60万移民。

    辛勤劳作的三门峡大坝建设者

    斯时,黄万里郑重地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要点如下:

    1.水库的规划违背了水流必然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自然原理。即使上游水土保持良好,清水在各级支流里仍将冲刷河床而变成浑水,最后仍将泥沙淤积在水库的上游边缘。在坝下游,出库的清水又会加大冲刷河岸的力度,使下游的防护发生困难。因此,黄河的水不可能变清,也没有必要变清。

    2.筑坝的有利方面是调节水流,有害方面是破坏河沙的自然运行。在库上游边缘附近,由于泥沙淤淀下来而不前进,那里的洪水位将提高。可以想见,毋须等到水库淤满,今日下游的洪水他年必将在上游出现。

    3.河流坡面上的水土应设法尽量保持在原地,但对已经流入河槽里的泥沙却相反地应该要督促他们继续顺水流下去。这才是人们了解了自然规律而去限制利用它,却不是改变它的正确措施。认识了必须让河槽内泥沙向下运行的自然规律,如果修了水库,设法刷沙出库就必然成为河沙问题的研究方向。而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刷沙出库,均要求在坝底留有容量相当大的泄水洞,以免它年觉悟到需要刷沙时重新在坝底开洞。

    暮年黄万里

    遗憾的是,这种呼声被漠视了。作为最早预见到三门峡工程灾难性后果的黄万里,显得焦虑和怅然。一年后,他通过小说《花丛小语》在校报把这种情绪直白地发泄了出来。不拌《花丛小语》被送到最高领导人那里,黄万里的厄运从此开始。

    1957年6月10日-24日,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召开“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与会者,除了温善章提出改修低坝水库和滞洪排沙的方案外,大部分人异口同声赞成苏联专家拟定的三门峡大坝方案。

    这时,不肯迷信苏联权威黄万里站了出来,不惜再引火烧身,与主张建坝的人争辩了7天。

    他直白地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设计思想基础上的工程,因为它违背了“水流必须按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科学原理。“黄河清”只是一个虚幻的政治思想,在科学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坝修不得。

    他还说:“一定要修三门峡水库,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的观点”。话一出口,立即有人反驳他。黄万里自感人微言轻,便换了一种口气:“一定要修,请别将河底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便他年觉悟到需要冲刷泥沙时,也好重新在这里开洞。”

    这一条意见与会者全都同意了,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但现场主持施工的“水利专家”,却仍按苏联专家原设计将6个施工泄水洞全部堵死。

    在那个年代,黄万里独自发出反对三门峡工程的声音,其结果是:永远失去对于水利工程的话语权。

    1958:三门峡截流场面 建设中的三门峡水电站

    在大坝建成42年之后,水利专家们终于承认:三门峡高坝大库的建设,的确是一个历史错误。

    2003年10月11 日,水利部召集相关省市及专家学者,在郑州召开“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作方式专题调 研会”。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指出,有必要对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三门峡水库的防洪、防凌、供水等功能可由小浪底水库承担。

    10月17日至18 日,水利部会同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再次开会讨论如何降低潼关高程,索丽生提岀的"改变三门峡的运用方式”的方案在会上依然被认为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

    已完建之三门峡大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挽歌:三门峡工程“上马”,黄万里寡言“惹祸”|黄河交响曲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rt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