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教师容易存在两种归因偏差。
一种归因偏差是就是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方面的因素。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之后,学生做错了一些题,老师常常会说:“这个题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你们还做错?”
殊不知,并不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了,也并不是说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就一定都会了。
一定要记住,“老师讲了,学生不一定会了,老师讲很多遍,学生不一定都会了。”
不讲究方法,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或兴趣,老师讲再多遍,学生可能也不会。
第二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的归因不一样。
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就会归结为学生的能力强的内部因素。而差生如果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往往老师就会归结为考试的题比较简单,或者是运气比较好等外部因素。
这种归因偏差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老师在归因时要特别慎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