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06 | 董仲舒: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他的儒学?

06 | 董仲舒: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他的儒学?

作者: 思远_ea0e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07:14 被阅读0次

前面4讲我为你讲了先秦儒家。虽然他们的思想很重要,但创始时代的先知,其实命运还是很悲催的。孔子、孟子四处奔走,没有君王把他们当回事。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才时来运转。但是,你知道吗,汉武帝看上的儒学,并不是孔孟思想,而是循着荀子这一脉络发展下来的董仲舒思想。

有意思的是,董仲舒虽然是儒家的大功臣,让儒家成了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不高,甚至在后来的宋明理学看来,董仲舒就是儒学的异端。

为什么会这样呢?

汉武帝的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汉武帝看中董仲舒的究竟是什么?

秦末的乱世留给汉高祖刘邦的就是一堆烂摊子,人口从2000万减少到1300万,大量的荒地无人耕种。刘邦和他的子孙文帝、景帝,只能对内与民生息,对外韬光养晦。他们对北方的匈奴好生相待,以金帛换和平,还送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好不容易赢来了五十年左右的太平岁月。

汉武帝是一个有福的君主。等到他即位,国家有实力了,国库堆满了金银财宝,人口也增长到3600万。野心勃勃的汉武帝想振奋一把,重温大秦的帝国梦想。

要实现帝国梦光有实力不行,还得有一套治理国家的理论。懂得一点政治学的都知道,成功的政治统治,最重要是靠两块基石:一是具体的治理术,二是抽象的合法性理论。

秦始皇当年靠法家的治理术统一了天下,但汉武帝是明白人,他非常清楚,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垮台这么快,就是因为法家不能收服人心啊!要天下众生服服帖帖,认定大汉王朝具有统治的合法性,代表天命,就需要有一个大理论。如何治理国家,汉武帝很内行,但合法性理论,他完全外行,要有真才实学的人献计献策,为他帮忙。

可能你会想,孟子讲的王道政治不是一套合法性理论吗?汉武帝为什么不现成拿来用?你一定记得,在孟子看来,只有对百姓施仁政,才符合天命,而汉武帝要北征匈奴,南伐蛮夷,顾不上百姓的利益。何况孟子还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也可以代表天命。汉武帝很讨厌在政治权威之外,还有另一种跟自己过不去的思想权威。他想独霸天命,寻找一个让君权直通宇宙的垄断性理论。

于是,儒家要为君王所用,就要调整自己的理论,提出一种君王能接受的儒学新形态。董仲舒就是完成这个内部调整的人。

神秘的政治神学

董仲舒又是如何调整儒家学说的呢?

董仲舒是博览群书的大儒,据说他“三年不窥园”,三年里都埋头苦读,不到园子里逛,这样写出了一部大书《春秋繁露》。慕名而来的粉丝很多,董仲舒故作神秘,像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一样,隔着帷帐给学生上课,众多门生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把董仲舒奉为圣人。消息传到汉武帝那里以后,汉武帝马上下旨:把他找来,我要考考他!

在年轻有为的汉武帝面前,董仲舒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拿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亮点:一个是“天人感应”,另一个是三纲说。

我之前已经讲了,古代中国人最看重的是天与人的关系。孔子提出仁,打破了巫师的传统,可以绕过君权,通过人的心灵和天命合一。这叫做“天人相通”。

但是董仲舒却认为,人与天的关系和心灵无关,必须经过君权的中介。天人之间,只是外部感应的关系,比如说天上掉了一颗流星,就是人间死了一个伟人。这就叫“天人感应”。

为什么流星跟伟人有关系呢?因为董仲舒把先秦的阴阳五行说,引进了本来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儒学,发明了一套体系庞大的阴阳五行宇宙论。

董仲舒接着阴阳五行的说法,说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每一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某个天命。五行就是天命中的五种道德,朝代的更替就是天德的轮替,木德、火德、土德、金德、水德,循环往复,这叫做“五德终始”。比如,夏朝是木德,被金德的商朝所克;而金德的商朝又被火德的周朝所替代。秦朝太短命了,不能算有德的朝代,于是,取代周朝的汉朝就是水德王朝。

玄乎乎的阴阳五行说到了汉代,经过董仲舒的理论包装,竟然成了汉代官方思想的一部分。现在来看,汉朝的人,无论朝廷的皇帝,还是民间的百姓,都有点神秘兮兮。汉武帝也和秦始皇一样,迷信鬼神,到处求仙,恨不得自己万岁万万岁,大汉王朝也能千秋万代,永世长存。儒生也投皇上所好,把比较理性的儒学搞成神秘主义的政治神学。

你可以说这种神神道道的政治神学几乎是回到了巫师传统,是儒学的大倒退。不过呢,融入了阴阳五行的董仲舒儒学,在汉代却比孟子的仁政更有说服力。秦汉毕竟距离远古不远,那时候更能打动人心的,不是心灵中的道德自觉,而是冥冥中的神秘力量。

汉代的社会政治秩序,也是建立在这种神秘力量基础上的,那就是你非常熟悉的“三纲说”。

在这之前,西周有一套以礼乐为中心的秩序,孔子也提出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荀子认为,在仁和礼之间,首先应该解决礼的问题。到了董仲舒,又给这套秩序安上了一个宇宙论的基础。董仲舒说:天上有三光,日、月、星辰,对应着人间有“三纲”,就是君为臣纲、夫为子纲、夫为妇纲。礼的社会秩序,就成了政治神学的一部分。三纲说后来被称为“纲常名教”,从汉武帝之后,历经两千年而不衰,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天人感应”和“纲常名教”,董仲舒的这两部分思想,后来的命运截然不同。天人感应这套,偏离了儒学人文理性的本色,被后世的宋明理学看不起,看作是歪门邪道。但是三纲说却一直延续,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董仲舒把儒学引入了庙堂,但总体来看,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他让儒学被皇帝接受,但是也付出了代价,牺牲了儒学人文和理性的本色。

今日得到

为什么汉武帝会看上董仲舒的学说?简单地说,董仲舒提出两套方案都是汉代统治者急需的,阴阳五行宇宙论作为一套形而上的政治理论为汉朝解决了统治合法性的问题;而作为形而下的三纲说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而且一直延续下来,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

汉代儒学沿着董仲舒的思路,变得越来越神秘,这决定了它的命运难以长久。从魏晋到唐末,儒学受到佛教冲击,经历了八百年的低潮期,到北宋才重新崛起。

今日思考

为什么天人感应的神学政治,最终无法成为儒学主流的合法性理论?它与中国文明的突破方式有什么关系吗?

划重点

1.天人之间,只是外部感应的关系,比如说天上掉了一颗流星,就是人间死了一个伟人。这就叫“天人感应”。

2.天人感应这套,偏离了儒学人文理性的本色,被后世的宋明理学看不起,看作是歪门邪道。但是三纲说却一直延续,成了古代社会秩序的核心。

相关文章

  • 06 | 董仲舒: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他的儒学?

    前面4讲我为你讲了先秦儒家。虽然他们的思想很重要,但创始时代的先知,其实命运还是很悲催的。孔子、孟子四处奔走,没有...

  • 董仲舒与儒学

    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儒学的创始人。在孔子之后,还有一位叫董仲舒的人也继续去推行儒学,并且将儒学讲于汉武帝,由此...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西汉初年奉行的的黄老之学已不再适应王朝统治的需要。后来,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开始大力推崇儒学,全面...

  • 《汉书》研读286:董仲舒传(五)

    董仲舒传(五) 董仲舒回答对策完毕后,汉武帝马上任命董仲舒为江都国相,侍奉易王刘非。 刘非是汉武帝的亲哥哥...

  • 东汉历史事件——白虎观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

  • 罢黜百家

    [本图出自脸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朝儒学大家董仲舒提出提出的“思想要大一统”被汉武帝接受后施行的政策,从...

  • 董仲舒和儒学

    虽然说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但是对于儒家来说,最重要的人除了孔子来说,其实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其实董仲舒...

  • 董仲舒与儒学

    我们都知道儒家的创始人就是孔子,传着传着就有一个继比较特殊的继承人继位了,这个人就是就是董仲舒。 ...

  • 董仲舒与儒学。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那么董仲舒才是属于绕儒家更加发扬光大的一位。这里面有一定的时间原因,因为当时是春秋时...

  • 董仲舒与儒学

    在儒学历史中曾经有过三次兴盛,一开始就是孔子与孟子。孔子创造了儒学,而孟子则是延续了孔子的思想,完美的继承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6 | 董仲舒: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他的儒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bl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