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转型有时意味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塔纳托斯并不单单降临在某一产品或盈利模式身上,有时可能会对整个企业产生致命打击。诺基亚这家1865年以木材生意起家的芬兰企业,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将生意拓展至橡胶和电缆领域,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转身,成为全球通讯业的领军人物。与此类似的还包括:化妆业巨头雅芳原本是挨家挨户推销的书商;透明胶带的制造商3M公司最初创立时是家采矿公司;著名玩具公司孩之宝成立初期靠的是销售纺织品边角料;等等。
创造过程通常分三个阶段,创意产生、实施创意以及推广创意应用,每一阶段都可以跟着感觉来推进,但如果清楚每一阶段的运作过程,就更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释放创造力,并将创造力释放的能量最大化。
著名神经学家巴巴·希弗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商业》杂志里提到过:“研究表明,释放创造力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脑内血清素及多巴胺的分泌,这两种物质能使人感到内心平静但又同时使人充满活力。”血清素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胃口以及性欲。大脑血清素水平降低有可能引发抑郁症。多巴胺同样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通常能使人产生兴奋以及满足的感觉。多巴胺的缺失有可能导致帕金森症及药物成瘾。如果这两种物质都处在一个健康的水平,我们就会感到激情澎湃、动力十足,觉得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和可能。 而恐惧和压力则会释放出皮质醇等激素,严重阻碍创造过程。这类化学物质会使我们的神经系统处于“觉醒”状态,通俗地说,此时我们的本能反应就是需要在“战斗还是逃跑”中抉择。这种本能反应曾经决定着我们祖先的生死存亡,因为危险来临之际他们必须选择是留下与尖牙利爪的老虎搏斗还是索性溜之大吉。
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教授布鲁斯·努斯鲍姆将创意智商归结为五项重要能力:
1. 善于挖掘:能够将来源于各个渠道的信息进行整合。
2. 懂得构思:明白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相比差别在哪。
3. 学会玩乐:能够在游戏中探索与发现。
4. 动手制作:保持动手的能力和渴望。
5. 迅速转换:能将抽象概念迅速转化为实际产品。
利用创造力其实是将潜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潜能是储存备用的能量,动能则更侧重于付诸行动。努斯鲍姆所概括的前两种能力是为了扩充我们的创造力储量,后三种则是为了将调动储蓄的能量创造出新生事物。
帕特里夏·斯托克斯在《限制成就创新:突破背后的心理》一书中重点强调四种限制条件,即:领域限制、认知限制、变量限制以及才能限制。在她看来,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四种限定,不但不会阻止创造力反而能够有效促进。所谓的领域限定,就是你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这一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发挥,认知限制跟人们的理解能力相关。如果一项产品或者营销策略让人摸不着头脑,即便再才华横溢也没有利用的价值。 变量限制通常与客观现状中所存在的挑战相关。
如果我们的创意与手中现有的资源、能力、兴趣或是可以获取的帮助能够实现对接,那么推广创新就不是难题。当然,有时实现了资金支持,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方向正确。在1997到2000年间,上亿美元投资涌入美国大大小小的新兴科技公司,其中多数即便拿到了巨额现金注入仍旧无法使得创新想法盈利,由此导致了历史上恶名远播的“科技泡沫”破裂,使得美国经济遭遇重创。
将创造力加以应用通常是一项动态且充满激情的过程,而推广创新想法则需要更多的计划、考量和分析。当然还有申请专利、域名、商标、版权等一系列事情,如何处理好创新想法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需要你进一步思考。如果是作家,还涉及到日后影视改编以及作品翻译成其他文字出版等。每当推出一件新产品,都要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指南,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你需要设立许可制度或是与其他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此提高产品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很多古老的宗教认为精神、情感、思维、身体这四个部分也呼应了构成世界物质的土、气、水、火这四大基本元素。身体为土,情感为水,思维为气,精神为火。公元前很多人认为保持这四类元素平衡十分重要,否则就会引起注意力分散或者其他副作用。
找到一项适合自己的系统方法:不管是列一张清单,还是将任务写在手机备忘录或日程表上,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系统性方法并坚持下去,定期查看清单或者应用软件,尤其是当你不知道自己应该将注意力放在何处的时候。 适当改变工作环境:从事耗费大量精力工作的人,如果定期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布置,将会大大提升自身的专注度和创造力。日复一日在同样的环境下工作的确会导致思维迟缓。试着走向室外,或是在图书馆里寻找安静的一隅,看看不同的环境能否带来不一样的工作体验。 进行注意力锻炼:正如从事肢体运动一样,一些人发现定期进行注意力锻炼也益处多多。锻炼项目可以是简单的从一百倒数到零,或者是难度大一点的解谜或数学问题。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的结构改变。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过去科学家一致认为成年之后我们的大脑就停止生长和改变了,但随着最近几年神经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发现表明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大脑会一直产生新的神经元。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脑有几十亿个神经细胞和神经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神经元每天都会发芽,从而生出上百万个突触(神经元相互连接的部分)。突触慢慢连接成网,成为储存知识和经历的地方。
如果我们总是用一块特定的网络,那么神经元便会生长得越来越密集,而在那些较少被使用的区域,神经元则会渐渐萎靡不振甚至消失,这便是我们所谓的“突触修剪”(synaptic pruning)。大多数“突触修剪”发生在我们幼年至青春期这段时间,成年之后基本上原有的突触连接会消失一半。新神经网络的不断形成,弃置网络的不断修剪,这大概就是小孩能够较快学习新生事物以及想法更具创造力的原因。
当我们长大成人,神经网络的新生会明显放缓,但却不会停止。戴维·布鲁克斯在自己所著的《社会动物》一书中说:“神经网络的敏锐性可以通过努力、实践和经历不断增强。小提琴家的大脑在控制左手的区域往往神经网络比较密集,因为在演奏过程当中,他们会经常用到这一部分。一旦网络循环建立,日后该区域被触发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我们的神经网络里储藏了我们过往的经历,反过来也会在日后影响我们的行为。神经元网络是决定习惯、性格、嗜好的客观印证。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表现脑中这些网络的精神实体。”
戴维·布鲁克斯曾经说的:“心灵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大脑之间存在循环。同样的思想和情感可以产生于不同的心灵,因为有看不见的网络将它们连接。”虽然镜像神经元依旧神秘,但它也使我们开始思考,与我们相连的是谁的心灵?
特定经历将触发脑内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会进一步引发化学反应。如果我们看到一朵漂亮的花,闻到美味的食物,或者从好友那里获得了一个拥抱,我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想法,多巴胺、血清素等化学物质便会急剧分泌。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威胁因素会触发消极想法,类似于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便会由此产生。对于有些人,这样的消极反馈循环的作用过于强大,以至于不管经历什么事都会多多少少触发紧张情绪,从而使大脑始终充斥着消极化学物质。
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家萨拉·拉扎尔曾通过大脑扫描结果将长期进行冥想的人和从未进行过冥想的对照组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冥想者的脑岛以及感觉区拥有更多灰质。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她进一步解释道:“这些冥想者前脑皮层的灰质含量也很高,大脑这部分是掌管记忆和执行决策的区域。有充分证据表明,当我们年龄增大的时候,前脑皮层逐渐萎缩……在大脑的前额皮质中,50岁冥想者的灰质与25岁的普通人一样多。”简单来说,冥想可以保持大脑的年轻状态。
冥想有很多形式,但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控制注意力、开放觉察、超越自我。
卡内曼教授提出的“两个系统”理论。系统一是我们的潜意识,运转迅速,毫不费力;系统二掌控大脑意识,运转较缓并且会耗费更多的能量。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大部分潜意识形成是在六岁之前,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观察着生活中的人和周围的世界,并因此形成了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心理模式,包括身份认知、固定看法、世界观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模式都正确且有益于我们的成长。
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在《科学美国人》这本杂志上曾说过:“创造的整个过程,从准备到思考,启迪再到论证,都包含许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在创作的不同阶段,根据创作目的的不同,大脑的不同区域会分别解决各类问题。”
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的创作风格也十分随性。“我觉得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靠潜意识来书写……通常在我开始创作的时候脑中只有一个场景或是人物,然后顺其自然地看着故事会驶向何方。”但毫无计划并不是潜意识影响创造过程的先决条件。作家米歇尔·佩沃以环环相扣的情节见长,但她同样赞同伯恩所说,“即便事先预设好了故事,真正的写作也无法规划。所有的故事都随着潜意识流出,因此过分计划是没有意义的。”
潜意识的影响不光作用于作者身上。便利贴的发明人之一亚瑟·傅莱也曾说过:“我会刻意从有意识的思考中跳脱出来,将问题交给潜意识去思考,这样大脑就会放宽搜索范围,从储存的其他信息中寻找新的结合点。”潜意识里包含了我们的所有想法和经历,还有我们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所构建的思维模式。
下面几条指导意见可以帮助我们在平衡中积极推进。
1. 利用想象法为自己制造巧合。詹姆斯·艾伦曾在《做你想做的人》一书中提到:“如果你总是反复思考某一品质,那么这一特质一定会在你身上体现出来。”我们的大脑总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周边与我们想法有关的事物。想象法练习可以使我们的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2. 将想象根植于现实,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如果你想要拥有某样事物,那么大脑就会专注于这一事物,并且过滤掉其他东西。甚至有人会说如果你想要驾驶一辆红色跑车,你就要不时在脑海里想象红色跑车的画面,这样你就会经常在路上见到红色跑车,因此你就制造了所谓的“巧合”。
3. 制造一块梦想板。要想使潜意识能够为创造过程和职业生涯所用,我们大脑里首先要储存足够多的想法,这些文字和画面不仅仅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想象,还需要切实服务于创意实施过程。一些人会选择制作一个实体或电子的布告栏,在上面添满与目标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这样潜意识就会储存这些重要的信息和机会,从而调动大脑的注意力。
4. 审视你的动机。心理学家特蕾莎·阿马比尔曾阐述过被爱和好奇驱动比金钱和名利驱动重要:“当我们被内在驱动而不是因为外部原因时,我们才会迎接工作中的挑战,享受工作当中的喜悦。工作本身就会成为我们的动力……只有工作给我们带来兴趣和满足促使我们前进,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外部给我们施加的压力无法做到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了一天之后感到创造精力耗尽,只有在受到鼓舞和激励的情况下才会再度恢复。这就意味着大脑需要将血清素和多巴胺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尽量减少皮质素等压力激素的含量。从精神层面上来说,这就要求我们明白对我们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突破性思维不光属于那些具有野心和进取心的人,它还属于那些能够平衡脑内化学物质的人;那些能够平衡身为和所为的人;那些能够平衡当下和未来所需的人。
突破性想法可以是针对各个方面的改进。从产品服务,到生产、商业模式、营销概念、客户体验等各种创新都可以。制胜想法可能是瞬间冒出,也可能是逐渐积累。完全实施可能需要耗费数周甚至花上几年。
呵护身体、灵魂和人际关系
在睡前花些时间思考令你感到庆幸的事情能够提高休息质量,对大脑和身体都有好处。 有效管理你的四种能量:身体、心理、情感、精神,尽量保持生活平衡。精神能量与创造力的关系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密切。
刺激大脑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广泛涉猎各类话题的相关文献,也可以多花些时间与博学多识的朋友交往。刺激大脑的方式也未必要和工作相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乐器,以及新的技能都将有利于大脑的发展。
要及时辨认并解决那些不好的习惯,并且尽量减少面对令人分心的事物。除了利用手机应用软件或是备忘录帮助你记录想法规划任务,许多人也发展出一些培养专注力的习惯帮助大脑定期清空杂念。最好每天也留出特定时间思考、记录、回想一天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