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精品苑读书文章精选
58、泥泞人生路【洛河源家事】

58、泥泞人生路【洛河源家事】

作者: 亚宁 | 来源:发表于2023-11-25 05:44 被阅读0次

李贵花从驴背上摔下,在医院抢救治疗期间,康明章领着四女儿,到许多户家借钱,寻求帮助。众人的慷慨与冷淡,给儿时的康秀荣心里留下了一道道或黑或彩的划痕。而大多乡邻对母亲的好口碑,又为她竖起了一面偶像之旗。她个性中禀承母亲遗传较多,大概与此段经历相关。

那一年,十三岁的康秀荣参加完县城升学考试。走出考试的校园时,她有意慢慢落在了同学们的后面,看着大家往街上挤去。随后,她满怀心事,转身顺着洛河川畔,一路往杨青家里跑去。沿途河滩上一些碎娃子光着屁股耍水。对面山上,许多匠人正在采山石,敲打声叮叮当当。这样的一幕在她的脑海里存留了一生。

那一天,她穿着一件母亲前两年给缝的花布衫,整个的人跑起来像只大蝴蝶。七月骄阳把山野晒的嗡嗡有声,也把她的脸晒成红扑扑的苹果色。当她跑了十几里山路,绕过村前的小河,跑上自家窑洞前的崄畔,踏进家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迷惘的画面。

窑里,父亲康明章光着脚板,愁眉苦脸坐在炕上,手拿长筒烟杆却不吸,烟锅上的火已经熄灭了。母亲李贵花躺身在后炕,身子半支,脸上像刷了一层白粉,双眼呆滞,表情阴沉。他们瞅着进门的女儿,谁都没说话。一切如同是一个梦境。

几天前,母亲上茅房时跌了一跤后,自己就不能活动了。康秀荣知道了这个情况,扑在母亲的怀里哇的一声哭了,书和笔随了书包落地而撒了开来。李贵花用瘦如干柴的手指抚摸着女儿的头,有气无力地说:

“好我的娃不哭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人吃五谷杂粮,谁还不得个病呢。过几天会好的,不要为我操心。快去,锅里还有你大做下的饭,赶紧吃去。”

李贵花扎挣上茅厕的那一跌,使原本就毛病一身的她,身体又多出了一个新毛病叫脑血栓。盼望母亲能好起来,回家的康秀荣每天扶着老人在院子里转悠。然而,二十多天的努力,柱着拐棍东倒西歪的母亲终于还是瘫到了炕上。

县里的小学录取发榜,康秀荣考了全班第一。晚上,康明章劳动回来,看见窗台上的录取通知书,刚伸手去拿,又缩了回来,矛盾了片刻后身子重重的往炕上一躺,长吁了一口气,什么话也没说。吃过晚饭,他在灯下吸旱烟时,才难为地说:

“女子,你是个懂事的娃娃,常考一百分回来。唉,现在家里情况你也知道,你妈没人伺候,你嫂子孩子多,连她家都招呼不过来。再说,现在粮食又这么困难,在村子跟前念书,吃饭在家里,好歹还能凑合。去城里上学,不交粮你咋吃饭,总不能带了树皮和野菜去吧!另外,家里为你妈看病,借下的钱……”

康秀荣失学了,成了母亲操持家务的能动替代者。一年下来,她被磨练成了一位做饭、喂猪、推磨、缝衣、纳鞋、拾柴,无所不能的持家快手。隔墙的宗维岳和张连贤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联姻的念头便在两家老人脑子里萌芽了。如果说还有一个小秘密,那便是康宗两家在村里都属独户,姻亲可成为纽带和力量。

看着母亲受罪,康秀荣心头比谁都难过。她尽了孝心,一直伺候母亲离开人世,入土为安。接下来她参加了队里劳动,开始给家里挣工分,支持小妹康秀莲继续念书,孝顺患有胃溃疡的父亲。十七岁那年,在宗康两家老人共同的希望下,她出嫁到了宗家门里当了儿媳妇。

康秀荣比宗德虎小两岁,按现在的话说,两人是发小,心无芥蒂一起长大。有了婚约之后,一段时间里,谁都避着见谁。好在那时宗德虎在县城的学校念书,只有节假日才回来。回来也多互相躲着不见。有一回,两人遇在了村口,却话都没说一句。对此,康秀荣说:

“那时候的人封建的很。一个村子里没办法了,总有机会碰在一起。要是外村的,男女定了婚,不到结婚是不能见面。要是让人看见两个人说话,那就是丢人的事。男女结婚行礼之前没见过面的现象很多。再说,见了面谁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天地之间,冥冥之中,身前有道,身后有名,康秀荣与宗德虎的结合,注定了我和弟弟妹妹的出生。于此还有一个小故事,康秀荣十五岁时,村里的一个瞎子二爷,给她算出将来要有五个儿女。几个女伴为此还开她玩笑。后来果然成真,一切顺理可以成章,逆推则是十万个为什么。个中有玄妙,非语言文字所能定论。

到了宗家后,康秀荣是个听话的媳妇,推磨滚碾子,做饭料理家务,事事都要请婆婆张连贤示下方敢干。即便隔墙的距离,她想回去看一眼父亲,也得打声招呼。要是不被准许而做了什么事,拉下脸来的张连贤,会一天都不跟媳妇说一句话。康秀荣这一点做得到位,村里老年人看在眼里,都说:

“哎哟,他宗家妈,你可真是有福气,给自己的娃找了个好媳妇,又听话,又勤快。”

“这才叫知根打底,从小看着长大的娃,那肯定是没错的。”

“我看呀,你们将来就是跟老四一家过了。”

张连贤心里有个小九九,按地方风俗,一般家庭,老人都会随碎儿子一起生活。宗德虎虽然好学,但性格不争,是弟兄中社会竞争力最弱的一个。这一直是老人不放心的事,好在娶回的儿媳妇能吃苦,性子也好,这就卸去了他们不少的担忧,并对自己老来归宿有了秘而不宣的安排。

康秀荣在婆婆眼皮底下,谨言慎行地做人,直到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心理才慢慢的平和起来。这个儿子便是我。张连贤亲我这个孙子,也开始体贴起媳妇。听见娃娃哭,正在推磨滚碾子,她赶紧打发媳妇说:

“快去,快去,看娃娃咋了。这点活不用你了。”

“算了,明天还是我去地里吧。你在家把娃娃招呼好了,不要让睡觉压着了。”

“娃娃怕呢,醒来了跟前不能离开人。”

在家里时受母亲的指点,到了婆家,又在婆婆的指点下,原来干活粗糙但快的康秀荣,学到了许多的本事。首先是做饭手艺有了大提高,其次是酿造醋酱油,做豆腐,吊粉条这些营生也都能上手了。需要说明的一点,洛河源当地生活封闭,许多吃食用度都靠自力更生来实现。谁家不会做就吃不上。

有一年冬天,张连贤去了礼拜寺的兄弟家,临走把酿醋的差事交给了康秀荣。第一次独立自主,她却差点闯下祸。婆婆走时还好好的一瓮醋突然就出了问题,起沫子,变味道,真要是臭了那可是一件丢人又浪费的丑事。康秀荣跑到上屹崂找到了本家的一个嫂子,过来后得了个主意:

“婆婆不在,醋就作怪,这都有讲究呢。记得那年我们家也遇过这种事,当时老年人说,男人的衣服裤头能避邪呢。用它们把醋瓮裹住了试一试。说不定就好了。”

后来,不知道是这一招的结果,还是另有说法,反正一瓮醋恢复正常,保住了。这档子玄妙又诡异难解的真事,常被康秀荣说起。到了内蒙后,她还自己做过醋,一直都很成功。这一点把村里人惊奇的说:

“唉哟,陕北来的这家人了不起,啥都会做呢。咱们也跟上学一学吧。”

话又从到了内蒙以后说开。宗德虎兄弟两家去的村子,居民中外姓人占一半,本村老户赵姓占一半。这里靠了黄河水浇灌,有旱涝保丰收的一片大平原。就在那年秋天,看着场院里的收成,想着再也不用饿肚子,康秀荣的心落在了肚子里。

那个年月里,人有精神粮做主。队里的集体劳动,是一档子受苦但还算是不错的营生。人们在一起有说有笑,互相很快熟悉起来。康秀荣没多久便处出几位好姐妹,一天攒在一块,她善讲故事的本事便由此外传,以至于地里劳动间隙,常被人们围住说长啦短。

康秀荣口才好,说话能跟上趟,这一点与丈夫宗德虎正好相补。但她文化底子薄,仅上过小学三年级,辍学回家后,要劳动,要生儿育女,忙得把原本孜孜以求的认字学习的事给放弃了。但她记忆力好,又善讲,天才地具备对故事起承转合之天赋。一件平平常常的事,经她这一宣染,便有了活灵活现的劲儿。

对此,我常想,母亲如果真有了文化,搞了文学写作,那一定是位天才之人。我常想起儿时,兄妹几个挨睡在炕上,母亲在一盏油灯前纳着鞋底,缝补衣裳,嘴里讲着常说常新的古说古唱。我问这些故事都是谁讲的时,母亲说:

“都是在老家,听说书的和老年人啦话中听来的。有些事可是真的发生过。”

在南营子村里住的头几年,一家人没有自己的房子,不断的搬来搬去。宗德虎下决心要盖一排自己的房子。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他常借一早一晚,或者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湿地上踩土坯,一块块垒起来,放干后当起墙的坯子。唯一的帮手康秀荣帮着往起抱,往回拉。一年后,他们终于盖起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处房子。

新房前面,是一处缓慢移动的大沙丘,明沙如流,随风而走。康秀荣领着一家老小,采用了蚂蚁搬家的办法,用了一个春天,把一座沙丘硬是给移开,垦出一块近两亩的园子地。一切绝不似写来这般的轻松,那是无数个夜晚,通过风扬、框挑、板车拉,耗时尽一年多才完成的。在土地公有的年代,这样一块园子地,可不是一般的私产,它意味着全家人的瓜果蔬菜有了出处。它也成了康秀荣能受苦的一个见证。

从最初的独家独户,到后来的建队分队,宗家这片能够引水浇灌的园子里瓜果飘香,成了村人们效法的榜样。随着生产队调整,宗家独户之地,成了新的村落中心。没两年,前后左右的人家多了起来,一片片园子地连在了一起。一座村庄也随着诞生了。

这期间,康秀荣因为气血亏身,一度患病,四处求医,导致家徒四壁,生活都难以为继。多亏大哥康全功从吴起上去,住了一段时间,给出了一些偏方,特别是精神上的支持,让她慢慢向好起来,只是身体从此留下许多的毛病。

生产队集体养着二十多口猪,好几个人喂养过,老是出事。康秀荣为了照顾家里方便,主动请缨,承担起了这个相对田里劳动自由一些的差事。也正是通过这一份劳动差事,她摸索出了养猪的一套学问。一年下来,队里的猪长得平平安安,自己家也喂出了两口大猪。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油水。

村里的母猪下仔,长到一定程度,社员便可以抓养。每当这个时候,康秀荣成了众人眼里的香饽饽,你拉他揪,都让她给挑个能长肯吃不闹毛病的小猪仔。说来也奇怪,她认定的猪仔,后来长得都不错。自家抓得小猪,更见理想。相较有些人家,猪儿子随人性,光吃不长。有邻居眼气说:

“怪了,真是日怪了。康秀荣抓养的猪儿子,就是不一样。这里面有说法呢。”

这确实又是一个怪现象,康秀荣属猪,性情开朗,待人热忱,养猪手法很大众,效果却不一样。有人私底下问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外,她想了一顿,觉得实在没啥经验可谈。不过,众人的看法,倒成全了康秀荣养猪的差事,一直干了两年多,村里才换了人手。

集体经济散伙,土地按人头承包给了每个家庭。康秀荣儿女多,又都年龄小,每人名下分地有份,种地却没劳力。当时,宗德虎转成正式教师,学校的事也忙,最多只能一早一晚帮手。没办法,家里地里全靠康秀荣来劳作。麦子熟了,别人家几口人在收割,轻轻松松,康秀荣一个人顶着烈日在抢收。晚秋,地里的蔓菁、萝卜在冷雨里待收,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赶着分给自家的那头黑驴,一车车地往家里拉。冬日里,寒风吹得她面如褚色,扎一块粗布方巾,在责任田里赶着牲口摸爬滚压,翻地摊肥。劳动让康秀荣的手上老茧握不回来,面积大的不见肉色,皴裂的口子横七竖八。村里一位上年纪的老婆婆常冲着她说:

“唉!宗家这个好媳妇哟,不能太受了,要小心身子。你累坏了,一家子可咋办呢!”

细数起来,农家的营生事无俱细,场院收回的粮要打,地里作物要收割,猪和鸡要喂,羊要管理,大牲口要放,饭要做,娃娃衣服鞋袜要给缝补。康秀荣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身上又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做什么活都有前有后,没有误下。在我的记忆里,熬到深夜的母亲,无数回在油灯前窝头睡着了。

苦尽甘来,也是生活的变调,1984年全家的户口农转非,成了当时令人羡慕的城市户口。队里收回了责任田,一家人离开了那处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子,搬到了宗德虎教学的磴口四中。自家盖的房子因为门前那处园子里果树旺盛而卖了个不错的价格。一家人的生活从此铺开了一个新局面,成了城市户口。

城市户口的粮油都凭本供应,只是光靠宗德虎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七口人的日子。康秀荣在学校的灶上帮过厨,当过两年的后勤出纳,后来开了一段时间的校园小卖部。前者还好说,后者可要一定的文化程度。为了这份工作,她拾起了早年学下的那一点点文化课功底,开始了重新识字,学算数,记账。给她当老师的便是儿女和丈夫。

从南营子搬到了县四中,全家人在学校几间教工房住了一年多后,终于分到了一处破烂的教工房子。深感没有自留地种点蔬菜的康秀荣,瞅准了房前面的一块被废弃的房基地。她想整出一块能浇水的地,必须挖下几十方的硬土。这还得学校同意才行,她找了当时的校领导,一说居然同意了。挖地时,好多老师都说她是瞎受苦呢。还有人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典故来戏说康秀荣受得这桩苦。一年后,一块地被开垦出来了,学校领导佩服说:

“见过能受苦的人,也没见过这么能受的一个女人。行了,这地以后就是你们家的了。”

就在康秀荣谋划着种瓜种豆的时候,一条新修的公路,把这块新开垦的地给圈了进去。没有任何产权证明的一块新地,差点让一家人的苦白受了。有句话叫天道酬勤,正当康秀荣心灰意冷之时,那位好心的孙校长,在会议上慷慨陈词,把一份补偿款给了个人。那数额较一个职工一年工资还多。

康秀荣为人大方,爽快,特别是在钱财上,从不计较,即使最穷困的岁月里,都本色不改。后来,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一毛病,对钱的要求只要够用,就不愿意多拿多带,怕管不住自己乱花。但她一生从不乱花钱,特别在自己名下,一直节衣缩食,宁省不奢,但在精神追求上却不遗余力。

看见城里人把电视放在家里,就能看各种节目,康秀荣念念叨叨说了多久。过了一年,城里老大家的一台二手黑白小电视,便出现在自己家里。又过了两年,一台彩电从宁夏的吴忠市拉了回来。购买这样的大件东西,对于当时的家庭收入来说,比值较现在买一辆高级轿车都大。

宗德虎的工作调到西安,全家跟着一起搬了过来。起初的时候,一家人再次住在学校的宿舍中,下雨天漏,下雪天冻,且搬来搬去不能安居。为了居家过日子,供三个儿女念书,康秀荣在灶上干了几个月后,发现收入太少,不足补贴家用。于是,她开始做起了卖冰棍生意。

在阎良街上和周边的田间地头,她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驮着一个小木箱,四处去卖冰棍。她不会骑车,只能推着走。有一回大暑天里,赶上了一场大雨,无处可躲的她浑身湿透,自行车轮被泥泞粘得重不可行。那一回,一向刚强的她,在四顾无人的野外,大哭了一场。

然而,这又是一段让康秀荣骄傲的日子,她本质中的生意天赋获得了显露。她是从卖冰棍始,转而卖冰糖葫芦,由向别人发货经营,到自己制作去卖。后来,她从摆地摊开始,进而走进了商城,租了几节柜台,正儿八经的从商了。做得最顺的那几年,光靠几处摊位的转来转去,就有可观进项。她对这段经历总结说:

“早年没条件,也不懂,光知道死受,挣不上钱。现在才知道,挣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生意。可惜,年龄不让人。要是我再年轻十几岁。我一定能把生意越做越大的。”

受了一辈子苦,年过六十之后,康秀荣才开始消闲下来,关心起了自己的身体。这时她才发现,多年的劳苦,透支了太多的健康。这样的自醒来得太迟了,浑身的毛病此消彼长。她一下子迷进了电视和收音机中的养生殿堂。凭着经验总结,加上从电视广播中学习,两三年下来,她居然入门成了一位行家。她所说的各种偏方秘诀,自有一套套的理论,让很多亲戚朋友为之刮目,也受益非浅。空闲,她写下了十几万字回忆录,虽然有很多错别字和不会写的空格,但感情抒发,人物描写,结构布局,天然中颇具大家笔法。

康秀荣像一只呱呱的老母鸡,一生为了家庭和儿女,在泥泞的路途中摸爬滚打,身上的羽毛脱落殆尽而不知痛,眼里永远充满一种慈爱的母性之光。在我们的眼里,她老人家是人世间真正的菩萨。

相关文章

  • 人生路 五言绝句 作者:爱

    人生路不平, 泥泞又难行。 放眼远遥望, 心中无惧惊。

  • 明天就要北上, 向上人生路。 �坎坷与泥泞, 阳光与风景。 永伴身边。

  • 岁月如歌(58)员工家事

    郑忠辉急促地出了口气,稍作叹息后,说话有气无力:“谢谢领导关心,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能再麻烦您和公司,我可以自己...

  • 只要有你

    人生路不好走 有时雨,有时风 有时无奈,有时伤痛 甩开泥泞大步走 管他东南西北风 彩虹总在风雨后 人生路不好走 有...

  • 人生路上不要给自己设限

    人生路漫漫何其修也,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泥泞不堪,我们都要走下去,走这条人生路很难,时常不是这事那事,经常不断的骚...

  • 孩子,人生路靠自己,越努力越幸运,一定要跟孩子说这6句话!

    一、人生路,靠自己 ​人生路,靠不得任何人,只能靠自己,那些你该吃的苦,一点都不能少,是你通向未来的路,不从泥泞不...

  • 河源|巴伐利亚庄园160

    感觉这次回河源,才真正地感受了河源的美。以前都是匆匆回来,匆匆地走,不曾停下来去欣赏河源。 河源巴伐利亚庄园是近几...

  • 河源

    站在黄河遥远的岸边 此刻,我看着你的浑浊 想起了我的不堪 你奔流到海的枝干 是我唯一的一根血管 如今,它像你一样,...

  • 河源

    四面环山 以为到了山城 它却叫河源 天水一色 万绿湖水绕城环 万绿水育万绿树 万绿湖育客家人 最爱是此处 藏着河源...

  • 河源

    今天早上六点起床,八点半坐车来到了河源。 空气确实好,而且地面很干净。 水质真的清澈见底,作为深圳和香港的水源,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8、泥泞人生路【洛河源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gy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