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哲思
一个三零年代的人

一个三零年代的人

作者: 天光云影共徘徊吗 | 来源:发表于2021-01-10 11:43 被阅读0次

      如果活着,他应该有九十岁了,其实他应该活着,如果一切顺好的话。

      他出生在三零年代,上过几年学,却也能舞文弄墨,一手好书法。

      每逢新春佳节,堂屋正中间就摆好桌案,笔墨纸砚剪刀直尺一应俱全。纸有红色的,当然以红色为主,自家的,别家送来的,堆成一片,偶尔也有紫色的,谁家有过世的人,三年内是不允许贴红的。

      一张一张大纸,在剪刀之下变成长短不一的长条,大小各异的方块,他如理家珍,无需别人帮忙,剪裁,书写,晾晒。

    “童言无忌”“紫气东来”“欢度佳节”等,各自归类整齐,各家再把各家的陆续领回,给他道一声谢,也不隆重,他认为这是他的职责,别人也认为这理所当然,多少年,都是这样,习惯成自然。

      累点儿,有成就感,平常他就是个种菜卖菜的,只到年前这几天,他成了焦点,被对联簇拥着,被别人记起来。

      后来,街上摆满了印刷的对联,各种纸艺,各种镂空造型,对联的内容也是流行时新的,很少有人买纸了,找他写对联的人渐渐少了,渐渐到没有。

      他也懒了,头几年坚持给自己家写,给儿子们写,可是,没了原先那种簇拥,他也乏了味,不写了,就一个堂屋门,一个厨房门,买两副吧,省事。

      他彻底成了个种菜老头,没有老伴,子女另立门户。别人不写对联,连春节也想不到他,他一年到尾地寂寞,人们也从不提起他过去写对联这回事儿。

      偶尔,他提起笔,教他的小孙女写一个草书的“春”字,小孙女煞有介事的写了几回,也索然无味了。于是,再不见他的笔墨纸砚,在哪藏着呢,不知道,也许在墙角遮满了灰尘,认不出了呢。

      村里搞街道建设,他的菜园子被收了,听说他去村委闹过几回,菜园子可是他的命根,满园子红彤彤的西红柿,比他的孩子还亲,他用写对联的心思种他的西红柿,原先还想着对联的事儿,现在一门心思都用在西红柿上了,一垄一垄地种,一棵一棵地修,一个一个地摘,挑到街上,一袋一袋地卖,主要是挣钱,也不全是因为挣钱,这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如今村里把他生命的一部分夺走了。

      他闹,闹有用吗,他就是个种菜的老头,如今连这个都不是了。

      他六神无主,惶惶不安,曾一度神经有些错乱,忙了一辈子,现在没什么让他忙了,好像一个活生生的躯体,一下子被掏空。

      村里有个教会,信基督的,以前他从没看上一眼,他是个有几分文化的人,他信科学。人真会变的,连心都会变,一连好几年,他天天往教会,他是个执着的人,干啥都认真,他把教会也当成了生命,家里的玉米梗子,他一车一车往教会拉,教会要做饭,每天都需要一大堆一大堆的玉米梗子。

      那些天,他仿佛有了想头,脸色有了好转,但是还得生活,还要挣钱,他从县城进了一批货,铲子头,锄头柄,尼龙绳,水果刀,都是些他平常用的,他觉得别人也得用,往街边铺个摊子,摆开,一坐就是一晌,应该能挣钱,不多,够维持生活,这小生意一直做到他去世。

      他去世有点突然,从检查住院开始,前后不过七天,太快了,别人没那么快。他得的是肝癌,检查的时候已经到晚期,一般的不舒服他不会给儿子说,儿子忙,跟他也不亲,他四十岁死了妻子,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也没多少父爱,父爱是岁月静好的锦上添花,他忙于生计,让他们吃饱已经不容易了,父子间一直就这样不冷不热的。

      他年轻时风光过,在县城当采购,哪个省都去过,世面见了不少,还经常给家里带点稀奇玩意儿,街上的人都崇拜他,奉承他。他老把皮鞋擦得锃亮,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后来因为文革,被人告了状,从此就被贬在家乡,他那皮鞋还有,每逢春节的时候穿几天,擦得锃亮,这双鞋陪了他后半辈子,只是那中山装,穿了又洗,洗了又穿,洗得发白,还是穿着。

      他有老婆,跟他是姑舅表亲,不识字,人邋遢,自己亲妈做的媒,不喜欢也没办法,老婆死之前,他厌她,死之后,没再娶,孤单了半辈子。

      他平常也不说话,虽然他会说能说,生活像一池冷冰,他冷得不想说。没人猜他想什么,也没人有这个兴趣,连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也一样。

      是啊,如果一切顺好,他就不会生闷气,不会得肝癌,也许现在还活着。

        一个三零年代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三零年代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hk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