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我们每个月都过一次纪念日吧。
不记得前几天,我偶尔看到的什么节目,一对情侣说他们每个月都会过一次纪念日,当时听起来觉得很羡慕也很感动。可能因为年纪的原因,我真的觉得仪式感重要,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人的感情来之不易,如果总是平淡如水,看着眼前,忘记回忆,岂不是辜负了当初那么认真努力的自己。
会做饭的人幸福感都不会太低
我很欣赏那些热爱做饭的人,我一直以为那样的人都很享受生活,毕竟更多的人生活总是浮躁和劳累的,很多人把仅有的闲暇时间放在了网络上,喜闻乐见地去欣赏别人的生活。或者去各种网红店里欣赏成品会更加美味(我也常常去尝试新店,喜欢去享受美味、成熟的食物),但少有人愿意自己做饭,做饭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的孤独事,从洗菜到切菜到烹饪需要很久的时间,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寂寞,所以我以为一个能够专心做菜的人,一般内心都比较平和。再者喜欢做饭的人都比较有品位。每一个餐具的选择,摆盘,色彩搭配都体现着一个做饭人对美的感知和体现方式,毕竟这些小情小趣的体现的是生活性。总的看来,热爱一粥一菜,一饭一汤的人都源于柔情,所以当你真的觉得满心疲惫的时候,静下来做顿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汪曾祺在《老味道》里也这样写:“做菜的人一般吃菜很少。我的菜端上来之后,我只是每样尝两筷,然后就坐着喝茶、喝酒。从这点说起来,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可能真的是这样吧,做菜的目的除了填饱肚子,更多的是希望吃菜的人感到幸福,所以每当盛大节日之前,如果有我想要让他为我的菜感到幸福的人,我都会提前很久去准备菜单,因为在我看来这是最最用心的礼物。
说了这些,我也真的喜欢做饭,但前提是要有观众,然后还要有洗盘子的人。看来我是耐不住寂寞的。
任何事情只要时间一长,都显得格外残忍
《皮囊》里有一幕,一个人杀鸡时,没有一下子切断那鸡的动脉,那鸡满院子跑,血洒的哪哪都是,阿太看到抱起那只鸡,用尽力气‘嗙噹’一声把它摔倒了地上,那鸡当场就一动不动了。任何事只要时间一长,都显得格外残忍,死亡是一件特别典型的事。小的时候奶奶还在,她常常带很多好友到家里做客,记得有个爷爷信佛,总是劝奶奶也信佛。那时候爸爸因为事业遭受一点打击,总是和妈妈吵架,有一天那老友给爸爸妈妈看了一部佛教电影,具体的内容我记不太清,总的来说是一对夫妻,他们做的是贩卖猪肉的生计。那男的脾气很不好,常常骂他的妻子,更主要是对于佛来说,他杀了太多的生命。有一天他遭到了佛的责罚,在没人救得了他的时候,因为那妻子平日里在屠杀牲口时都会给他们一个痛快的死法,而且真心的道歉后祝福它们路上走好,让它们免于死亡的痛苦,因此感动了佛,让她的丈夫免于了惩罚。可能最痛苦莫过于垂死挣扎的时候吧,别的事也是这样。
对于蔡崇达所写的《皮囊》,大概想说的是生命、肉体、心灵,三者之间的关系吧。皮囊(肉体)是包裹灵魂(心灵)的外壳,它服务于心灵,服务于人,所以人没必要为它操劳,被它拖累,心灵的自由才是永恒。前几年《星云大师》火的不行,我看了一些(仍对于佛教了解不多),但我想这可能与佛教或者其他宗教的想法都略有相通,对于生命的死亡。永恒的为灵,而肉只是件衣服,所以没必要为一件衣服已经劳碌地竭尽全力。(要是有信养宗教的还是原谅我的无知吧)
我在人群中解开裤裆,仿佛世界是个十八岁的姑娘。
起初我写这些字是想要提醒看似忙碌的自己别忘记思考。后来我发现,我只不过是为了把那些过去的我的事,和我的他人的事再过一遍,因为我害怕忘记我曾经经历时的心是喜是悲,是想要不得,还是拥有却不想要。想写字的时候就敲几个在备忘录里,一周下来会堆在公众号,所以乱得很,那就索性这样吧,就当做日记本了,还望想看的人继续看,别离我太远了。
我不爱水,必须有味道才咽得下去
最近我努力让自己爱上喝白水,因为怕。 只有白水喝的时候,我真的会渴死。
晚安或者早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