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话剧《安德鲁与多利尼》书籍《致D情史》显得枯燥,确实如此。一个研究哲学的书呆子老头写给挚爱的情书,能有多生动呢?但整本书带给我的感动足以让我写下读后感。
关于话剧,我是哭着看完的,最后忍不住站起了鼓掌。戏剧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上 高于书籍,比如戏剧中D是一个大提琴家A是作者,而现实的D却不尽然。话剧感人是因为两条交错的线索,在D失忆后,A通过以攥写回忆的方式在舞台上再现了他们的爱情,初次相遇的尴尬、约会时A家的凌乱,还有搞笑幽默的床戏,A穿好衣服后D就从肚子里拉出一个婴儿,而D购物回来婴儿已经变成小孩。在戏剧短短的时间里这些都是张力的表现形式。通过还原当年的爱情,通过捧腹大笑、美好让大家被AD的爱情牢牢吸引,以至于在D得了老年痴呆症后A为她做的一切让人觉得更加感动。(如果是不熟悉这些故事的人感动会削弱很多。)话剧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爱情的回忆,以喜剧为主。一部分是关于老年痴呆症期间,A对D的照顾,以感人为主,当看到D抱着模式又熟悉的A一圈圈旋转依然把D当琴缓缓拉起的时候,随着音乐,我感动的哭了。第三部分,是关于D的去世,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话剧里会给D配上小提琴的原因,因为没有表情和台词,通过道具能更好的体现,比如两个人的争执、老年痴呆症后的D对琴的反应也让人更为的揪心,已经去世时的表现,一个琴盒像棺材一样安静的盖着躺在那里,上面放着一束花,灯光暗了下来,就足够清晰的表达了。(看到这里不禁想,一个人的一生过完的时候,在一个没有文字的墓碑上能用什么来体现你的一生?莫奈会用画笔、林丹会用球拍,我大概会用锅铲和盘子还有笔,这也提醒我们把握当下,活着的时候究竟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
关于书籍,通过书籍,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关于soulmate。AD无疑是这样的,我们常说在爱情里总有一个人要更多的牺牲,当又总是担心被牺牲的人容易出局,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属灵的两个人,牺牲不是盲目的,是一种为了维护感情的以退为进。D的牺牲不是成为黄脸婆似的牺牲,而是通过帮助A完成事业,虽然看似在幕后其实仍然有精神上的东西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什么样的爱情是最可贵的呢?和别人待五分钟就会被厌恶的A和D在一起可以聊上几个小时。D和A在一起愿意度过贫穷,对他工作狂的生活态度不计较,在工作上给予帮助。在得知D生病后,A60岁退休,随后配A23年,期间仍然写了几本书。(不然应该很难撑下去)最后他们选择双双自杀,或者在这样的交融里,年迈的两个人离开谁另一个也无法适应生活的意义。
书摘:
1.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地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在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2.我觉得我并不曾真正得活过,我总是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观察我的生命,至拓展了自己的某一侧面,作为个人,我是贫瘠的;而你一直以来都比我富有,你在所有的空间里盛开。
3.如果你和一个人结合在一起,打算度过一生,就将你们两个人的生命放在一起,不要做有损你么结合的事。构建你们的夫妻关系就是你们共同的计划,你们永远都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强、改变,重新调整方向。你们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4但和你在一起,你却带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一点让我着迷。我自童年时代所树立的价值观在这个世界里不再发生效用。这个世界令我心醉神迷。进入它,我就能够逃离,没有所谓的义务,没有所谓的归属。和你在一起,我就到了别处,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甚至是一个与自己完全不相关的地方。你带我进入了一个完全异质的空间----我是一个摒弃所有固定身份的人,将一个又一个的身份叠加起来,其中却没有一个是我自己。
5和你在一起我才明白,欢愉不是得到或是给予。只有在相互给予,并且能够唤起另一方赠与的愿望时,欢愉才能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