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点41分,李叫兽在他的个人公众号上更文,公布了他的团队被百度以近亿元的估值收购,同时自己将出任百度副总裁的消息。
“在2016年的岁末,慎重考虑后,终于做了这样一个决定:我与好友BMAN(李博文)联合创办的受教信息科技公司,将以近亿的估值接受百度收购,希望在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开发出帮助营销人洞察消费者行为,并启发创意、生成方案的工具。”
这个消息在圈内刷屏,各路人马纷纷评论。
#经营瓶颈观#
通常来说,一家发展都正常、天花板无限高的成长型初创公司,不会答应收购邀约。”
#资源链接观#
“换个角度,李叫兽通过被收购,可以获得很多自己需要积累10年的资源。本身他做营销方法论,就是更适合大公司而不是小团队。如果一直小团队,他的内容永远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成为新人的最爱;但在一家足够大的企业里,他会遇到资源上的掣肘、也会拥有更多的资源,结果就是可以更贴近实战。”
#创业价值观#
“创业的终点不一定是独立上市,更重要的是成为行业生态链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IP成长观#
“李叫兽是IP成长的新案例,今天91年的李叫兽被百度收购,12月8日晚,88年的同道大叔被上市公司美盛文化收购,套现约2亿。公号做到极致,被收购也酸爽。!
那么重点来了,
当你看到这则消息时,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信息?
有过哪些思考?
你有什么观点?
经常有朋友咨询我怎么改变思维,怎么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我不是思维导师,但我最常用的,并且最接地气的方法就是——提问!
1.问什么?——WHY! HOW! WHAT!
2.谁来问?
初期·靠小伙伴
如果自己身边有一个会提问的朋友或者同伴或者老师,这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提问会条件反射地刺激大脑进入思考状态,会提醒我们去拨开表象看本质,而不是让大脑处在一个舒适、常规的状态。
后期·靠自己
被别人提问,这是一种习得的方法,但对个体而言这毕竟终究是一种依赖习惯,当只有这种能提问,会提问,形成自我的一种条件反射习惯时,这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也是需要反复刻意练习的,一万小时理论对此依然适用。
人对信息的状态一般有四种情况
A.我没意识到我不知道
当社会已经发生着巨大变化时,总有那么一群人悠然自得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不关心,所以我不知道原来这个社会已经出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信息。
B.我以为我知道(其实不知道)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道理懂得非常多,见识也不少,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是说来说去却每次都只在自己的框框里,永远都跳不出来。因为从来都只关心自己愿意接收的信息,所以天然地将路过身边的其他信息过滤掉。以为自己看到了一个球,其实只看到了一个点。
C.我意识到我不知道
这种状态会让人很谦虚,正是意识到自己的不知,所以才会求知,求解,这种状态比较多的人自然而然会去寻找求知的路径,进而有了自我提升的契机。
D.我没意识到我知道
这已经进入无意识实践状态,已经吸收内化到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是那么自然、那么正常的一件事。
提问能给人带来的好处,是让我们能经常跳出第二种状态,跳出框框,看到外面的世界,听到外面的声音,拓宽自己的界限,让自己的视角变得更宽广。
今天,李叫兽的新闻,如果只是读到了又一青年才俊逆袭的八卦,那么你顶多感叹一下、自怜一下、亦或者给自己打一针鸡血,之后依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但会试着去问why、how、what的人却能从同样的新闻中,读到和自己链接点,读到启发,甚至采取行动。
新闻本身的内容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但不同心智模式的人截取这则新闻客体的价值却截然不同。
因为世界在客观地变化着,而一个人的广度决定了他能有多少与世界对话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