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和天涯的朋友走读贵州,一部分人从重庆出发,我和几位从广州南京的朋友从贵阳出发相约在贵州遵义湄潭集合。各地朋友聚齐后去湄潭东面湄江边农家乐吃饭。车行山间小路,快到湄江的时候,江边山间出现一座庙宇。
湄江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富有民族特色的江边农家乐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山路狭窄,车队缓缓的从庙前驶过,庙门紧闭,大门牌楼上书“西来庵”三个字,庙内几幢殿宇青瓦红墙,飞檐翘角;几十棵森森古柏,苍翠碧绿,与藤萝交织。依山旁水,有一石桥渡过湄江,门前不远处则是农田,田间散落着几户农家,小桥流水人家,显得格外幽静。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车到农家乐,打听一下离开饭时间尚早,逐跟领队说了一下,返回来到庵前。庙门紧闭上锁,推推旁边的小门虚拥,喊了一几声,无人回答。问对面的农家大哥,他说这里一般没有人来,只有一个文管所的人,可能回家吃饭去了,你想看,就进去看看,没事。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听大哥的话,推门进去又喊了几声,还是没人。庙内楼台殿宇都建在一石台上,石台旁边有几方石碑,多是政府立的文物碑。这里原来是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还有一方石碑刻着“大错和尚独酌处”。还有几块宣传栏,上书西来庵的前世今生。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西来庵还被作为“浙大‘湄江吟社’旧址”,与其它八处“湄潭浙江大学旧址”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精心保护。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1940年至1946年,正值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山河破碎,人民蒙难。浙江大学为避战祸,举校西迁,来到湄潭办学七年。七年之中,西来庵便成为了浙大师生游览踏青、即兴赋诗的理想场所。“湄江吟社”就是在那时由浙大教师组建而成立,期间曾召集师生在此开展过不少活动。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据宣传栏介绍:西来庵,始建于明朝万历后期,原名“朝阳寺”,深处偏远闭塞的贵州夜郎故地,明末清初时局动荡,时任川黔滇巡抚权臣钱邦芑为避灾祸,不得以出家为僧,自号“大错”,辗转他山,后到湄潭“朝阳寺”隐居,并改名为“西来庵”,以回避奸人注意。在湄潭,钱邦芑与当时身居要职的云贵总督范鑛、兵部尚书程源、礼部祭司郎中郑之珖,以及胡钦华、吴扶灵等聚集西来庵一带,“栽花莳竹”,设馆授徒,著书立说,这期间,让湄潭县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化小高潮。此后文风大盛,百年之中,湄潭县出了6位进士、近百名举人(有说湄潭出过县令117人)。可惜时不遂愿,不得以再度逃逸隐匿。钱邦芑虽然只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但他在这里却留下了《西来庵记》、《水源洞天》、《柏扬坝琴洲记》等传世篇章。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院内静悄悄,大殿门敞开着。站在门口看了看,空无一物,逐离去。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湄江吟社诗云:“出门一笑画图开,造物何曾费剪裁?人似山阴忙应接,浪摇山影过江来。”
贵州行---湄潭西来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