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妮臆空间
晚上看到知名作家六六的订阅号发了一篇文章,初看时没什么太多的想法,然后就看到了微博及网络头条推荐,网友又各种掐起来了。
虽然死者已矣,但六六的言论虽听起来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可某种程度上,对于她这个年纪的人莫不是经历万千,而29岁如此年轻生命就这么放弃了,她说的那些话莫不是存着心痛与惋惜的情绪,也是想告诉年轻人,有些事情真没什么大不了,何必去死?
死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坦白说,对生命我一直怀着非常非常敬重的虔诚,我认识的亲人、朋友及同事的逝去,除了一例飞身从办公楼跃下,其他的莫不是因为意外或疾病。每一个生命的逝去及告别,都让我怀着心痛与感伤,而那唯一的自杀事件,我也坚定认为是因为抑郁症导致的,否则,那么有担当的人不应该轻易赴死。
某种程度上,关于自杀这件事情,我一直不愿意碰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自杀都是看似勇敢地主动选择,可莫不是逃避问题、逃避现状的一种懦夫行为。而我,潜意识一直很讨厌遇事没担当、骨子里没责任感的懦夫行为。因为很想问,死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某种程度上说,是的,所谓死了死了,就是死了就一切都了结了,什么问题都烟消云散、戛然而止。
可是,活着的人呢,还有那个来这个人世间单程旅行而早早叫停的人啊,你就一点不遗憾么。就不想活下去看看是否会改变么?到底是遭遇让人不能忍受,还是处事能力无法承担,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及心底的恐惧与自卑吧?连死都不怕了,即使取舍会造成莫大的损失,但最大也大不过一条命吧。
我不是指责,只是心痛和惋惜。
脆弱的玻璃心与取舍
为了更了解这件事,我特地从网络上搜索了相关新闻,微博上的内容颇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死亡的导火索是因为为老师做些擦车、逛超市的小事而无法忍受,如果诚然是这个缘故,那某种程度上,也怨不着六六的说法。
作为博士,你单纯看去做这些小事,的确有些“大材小用”是对人才的浪费,但是,六六所说的尊师重道其实也不为过,与长者同行,小辈人多承担一些,原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否值得诸多年轻人诟病不已?更何况在古时候跟着师傅学习,心中莫不是带着一份虔诚、请求与期望,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对知识的敬重与渴望,很难做到么?再说,一个年轻的男孩子帮师长干点搬东西、安窗帘及擦车的体力活,似乎也不是什么严重大不了的事情吧。即使在家,都29岁了,是成年人了,帮父母干点体力活也不为过吧。当然,我知道老师不是爹妈,有些孩子在家,连爹妈都不舍得让其干一丁点儿的活儿,更何况外人呢。可这就是社会啊,你爹妈能宠着你,惯着你,外人不会啊。而且,这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事是,你不会一直干这些小事的。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勾践为复仇尚能卧薪尝胆,孰轻孰重,就不能掂量掂量么,值得年纪轻轻的就去赴死么?这种取舍,怎么看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太不值得了。
曾几何时,我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说寒门出贵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渐渐发现,一些孩子没有“富贵命”,却有“富贵的身子”;没有拼搏的心,却有“摆谱的架子”。
前几天与某企业老总聊天,化工、机械及水泥等行业,都面临着用工的尴尬,一方面人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低,企业的转型升级人才是个短板,另一方面想培养年轻人吧,可来的年轻人拈轻怕重,还没等企业想好好培养呢,就不干了。更让他们讶异的是,有了更好的就业选择也就罢了,毕竟这一行的确辛苦,可有些年轻人往往就是索性回家“啃老”,无所事事,而且,这些孩子的家庭并不是多富裕,这让这些当年辛苦创业走过的50、60、甚至是70后的人大为不解,振兴家族的责任与过好日子的梦想呢,难道真的是时代不一样了?他们摇摇头,这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啊,可看起来还不如他们厂里那些因为家里穷,没机会受过高等教育的初中生工人,最起码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自食其力”。
说到这里,有些大学生,你也别急着叫嚣,什么现有人才制度是对人才的浪费,大学生还得下车间。你扪心自问,你的文凭和能力真的相符么?大学时光你没虚度光阴,没彻夜通宵玩游戏、没抽烟喝酒逃课作弊,真的把那些知识都学习并掌握了么?你的理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么?如果都没有,那么老老实实从实践从头开始学习,一切还不晚。
揣着半瓶子水乱咣当,还说什么对人才的不尊重,你先扪心自问,你是人才么。学生学生,学习为天职,读了博士也一样,该做的课题,该上的课,该写的文章,该做的实验,你的知道啥是最重要的。别说时间都用来给老师做杂活儿了,专业不突出、研究不精通,该做的事情啥也没做好,就等着混文凭、等毕业么?
人生无趣,啥样的人生才有趣,哪一个强者前行的路上不是摸爬滚打、一身伤疤?人生原本就是艰难的,你所见的一切毫不费力都是背后付出万千努力换来的。日后你觉得那是勋章,可当初也一样流血不止、痛彻骨髓的。
玻璃心打破了,捡起来扑打扑打,裹上纱布,继续咬牙前行,有本事活出个样子给那些欺侮你的人看看,去死算什么本事。
世间黑暗,要不要妥协?
除了微博有网友的评论及我从网上搜索的他与老师聊天的部分微信,有人说老师为师不尊,对学生有骚扰行为,还离间女友等等,如果世间如此黑暗,不想妥协,真的无路可走么?
先说是否真的是对这个学生有别的想法,坦白说,单纯从网络上搜索的微信中,似乎也看不出什么来。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人亲近,也不见得要每句话中规中矩,吐槽了没面子,求关注,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几句话就应对过去了;至于离间女友,你就没那种朋友或长辈对你找的伴侣指指点点么,关键是你怎么想怎么做,多少父母在孩子婚前费力地棒打鸳鸯,最终不是一样阻止不了么。她有来言你有去语,有些话该明明该暗暗,都是成年人,都不是傻子,你的界限在哪里也要明确地告诉对方,再明确地踩过界就是骚扰了,就要上升到防御的地步了。
就像六六说的,大不了你换导师不读了呗。有人说,硕博连读,如果放弃,就只有一个本科,时间耗费,心有不甘。
话说,真的有时间耗费这一说么,这几年放在人生长河中也没有多少时间,更何况哪里有时间耗费,每一项经历都是人生的历练,历尽万千锤炼获得的成长也是无可比拟的。
我一高中同学在本科毕业之时保了研,原本是好事一桩,可与导师处不来,不清楚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见小姑娘痛苦的彻夜难眠,几乎患上轻度抑郁症,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历经各种心理斗争与不甘心,在男友的鼓励和家人的不理解下,也毅然退学,及时止损,要知道在十几年前也造成哗然一片。
开始还做过代购,后来成为公司职员,现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没什么是一定过不去的坎儿,人生之路长着呢,如果老天不收、自己不作。眼前看着损失点,但长久来说还是收获,不纠结于那些痛苦与不堪,回首看看自己,还是获得的比较多。
再说,如果真是黑幕重重,拿出赴死的那个劲头与黑暗作斗争,好歹地还为社会除一害,为学弟学妹们还做些贡献,倡导一下正能量,引导社会风气呢。
所以呢,天大的事儿也不要轻易去死,活着才能看到改变的希望。
千百年来,滕王阁历经了29次焚毁建立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模样,我们遇到的那些坎儿算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