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大学》之(15)
图/来自网络、文/吴文博“大道”是《大学》全书结束时才出现的概念。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正确原则是“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是人品德行美与不美的判断标准。一般美的、得众的都可称之为君子。仁人与君子不同,他必须爱憎分明,大智大勇,能够别善恶,敢作为,识忠信,明骄泰,这是治国安邦、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这种智慧用于处世治国是君子仁人的行为,用于居家理财等现实生活理想则是仁与义的分水岭。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是财富管理的大道。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财富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这种财富生产与财富消费观念。生产要多,消费要少;生产速度要高,消费速度要缓——只有这样,财富才能永远是充足丰富的,用之不竭的。由此派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众多量入为出、量处为入的观念和佳话。
《礼记·王制》(西汉·戴圣)说:“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秏。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杪,年、季、月的末尾。秏,耗的本字,亏损。仂,零数,余数。这是最早的财富管理大道,很有些居家过日子的感觉,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居家过日子比附治国安邦理政安民朴素社会政治观的基础。从这时起量入为出就成为中国古代居家治国的核心价值和传统观念。
三国时期曹操派属官卫凯去巴蜀联络益州牧刘璋,卫凯到关中,见地方势力太大,会影响曹氏家族的利益,建议加强控制。曹睿继位后,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弄得关中地区民不聊生。卫凯上书曹睿要求根据国库收支来决定支出的限度。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依据国家收入规模来确定支出的国家理财大道,史称其“量入为出”原则。
有必要说说这里的“入”与“出”。简单的常识告诉我们,“入”就是收入,“出”就是支出。这在家庭里、单位里应该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了。但是在古代社会统治者那里,这个“入”与“出”却并不简单,它们具有特殊的含义。因为统治者不是直接参与劳动过程的人,他们的收入并不是依靠自己的具体劳动来获得。他们的所有生活用品、国家的开销,都是通过向老百姓征收税金来实现的。文明优雅一点的统治者还能懂得按规矩征收,野蛮粗暴的统治者就不会按规矩征收税金了。他们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承受力。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就会没有节制,自然就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严重者造成老百姓生存困难,最后官逼民反,结束统治。因为“支出”与“收入”必须保持必要的平衡状态,即必须“量入为出”。所以,“入”“出”表面看来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财富流通过程中的两个端口,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高另一端必然低。有入才有出,量入而为出,财富管理才会平衡安全,国家社会才会稳定。
所以《大学》用了两大段文字对财与德、聚财与民心以及财富、人身与仁义的关系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於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归纳起来,生财有大道,《大学》总结了六条财富原则。世人应当铭记在心。
其一,有德行,才能聚拢人心;有了人民,才能拥有土地;有了土地,才能生产财富;有了财富,才能消费使用。在这些要素当中,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梢。
其二,明确了本末,就应该正确对待,切莫本末倒置。如果本末倒置了,就会与老百姓争夺利益,引起民怨沸腾,丧失民心。所以,君王聚敛财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与君王聚在一起。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其三,生产财富有其规律。这就是生产它要多要快,使用它要少要慢,那么财富就会永远充足富有。反之,就会入不敷出,出现问题。
其四,对待财富的态度,是区分人德行高下的试金石。仁爱的人以财富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身”当然是自身,如果推而广之,还可以是别人,就是如何对待别人的身家性命,切不可为了财富而轻视他人生命。
其五,国君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人民才能仿效学习,有所遵循。所谓身教言传,立信于世人。没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却不喜好忠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做事却半途而废的的;没有不把国库里的财物不当做自己的财富来爱惜的。
其六,国家要有正确的财富观。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生财有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