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提示
孩子:我能去苏珊家玩儿吗?
代替说:“不,你不能去。”
给她摆事实。
家长: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
孩子得到这个提示,会对自己说:“我猜我不能去。”
B.接纳感受
孩子:(在动物园)我现在不想回家。还能再玩会儿吗?
代替说:“”、不,我们现在就得走。”
接纳她的感受。
家长: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想玩很长很长时间。(带她离开的时候)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不想离开。
C.描述问题
孩子:妈妈现在能开车带我去图书馆吗?
代替说:“不能,你得等会儿。”
描述问题:
家长:我想带你出去。问题是电工半小时后就来了。
D.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
孩子:我们能去操场玩儿吗?
代替说:“不行,你还没有吃午饭呢?”
用“肯定”代替:
家长: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E.给自己时间想想
孩子:我能在gary家过夜吗?
代替说:“不行,你上周刚去过。”
给自己时间想想:
家长:让我想想。
这句话有两个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她知道自己的要求,被认真考虑了),也给家长留出思考的时间。
相比之下,说“不”显得简短,上面的叙述略显繁琐。但是,它比说“不”更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