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曲赋赏析系列明月共光辉国学与传统文化
「发现被淹没的诗词佳作」——何处今宵孤馆里

「发现被淹没的诗词佳作」——何处今宵孤馆里

作者: 东篱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3:28 被阅读9次

“有许多非常好的古诗词佳作,被淹没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知者甚少,现在,让老文带你一起,发现这些被淹没了的古诗词佳作和他们的作者吧。”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北宋 / 曹组 / 青玉案

曹组,北宋徽宗时期的官员,字彦章,比起上一篇中的张昇只有两首作品传世,他要好得多,死后有三十六首诗词留传下来,老文我都读了一遍,老实说,差距颇大,他的很多作品放在一起很难相信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这大概和他的生平有关吧,曹组也是个不善于考试的家伙,本是太学里有名的才子,却考了六次都落榜,直到第七次才考中,还只是个赐同进士出身。要知道能进太学的,不是官二代就是大才子,所以他这七考才中个这样的名次,其实挺丢脸的。然后,做的官也都是皇宫里的低等闲职,不是奉旨填词,就是和皇帝应和几句。

虽然曹组才思敏捷,每次都应对得当,身为艺术家的徽宗皇帝也颇为喜爱他,但也就只此而已。所以,他的词作中,那些媚俗的作品,估计都是在皇宫里写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那些晦涩而悲愤律诗,大概是早些年在太学里屡考不中的时候写的,还有一些较为上乘的,应该是辞官之后的旅途中写的。

今天要说的这一首,就是抒写旅愁乡思的词。行至山中,略作小憩,却忽见小桥流水人家,茅舍村居炊烟,不觉想起家乡,触动思乡之情。进而感叹路途遥远,归期遥遥,举目四望,前路茫茫,一个人寄宿旅馆,忧思难耐,愁肠百转。

  起句“碧山锦树明秋霁”,以所处的环境开头,也点明了当下的时节和心情。秋雨初霁,长空如洗,山色愈发的碧绿,自然也就显出满是红叶的树木分外醒目。秋光山色宛如画卷,雨后的晴日更给这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明快的色彩。一首写羁旅愁绪的词,却用如此欢快的开头,也属罕见,更为后面的转折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接着便是“路转陡,疑无地。”正在画卷般的山中行走之时,忽然山路变得陡峭险峻,几乎要怀疑是不是没有路了。而后面的“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便是一个大转折,后世陆游写下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由此而来。

       于近乎绝望中忽见不可思议的景致,旅行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此。整个上阕的行文开合有度,顿挫折转,颇有新意,怪不得陆游都深受启发,妙笔生花的重写出千古名句。整个上阕看似单纯的景语,其实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和奇妙的心理变。

行走在初晴的秋后,山色绚丽,心情颇佳,却发现山路越来越陡峭越来越难走,几乎感觉走不下去,艰难的又前行一段,豁然开朗,又是一番别样景致,竹篱茅舍的人家临水而居,迎风轻扬的酒旗立于沙洲岸边,错落有致的村舍簇拥成一个村庄,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画面,这让刚刚心忧无路的旅人感到一种从近乎绝望到希望的温暖和慰藉。

然而眼前这宛如另一副画的村庄,又恰恰酷似作者儿时所生活的地方,喜出望外之际,一缕思乡之愁又从心底悄悄萌发,掩盖了之前的欣喜。这便是好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一唱三叹,一句三折,短短三十多个字,就一转再转,细细品读,那种奇妙的心理变化已经融于字里行间。

下阕,“凄凉只恐乡心起”,果然,旅人的愁思还是压倒了一切,“凄凉”二字,原本不至于,但在此时此刻,却在恰当不过,“只恐”二字放在中间,也是妙极,现有凄凉,再只恐,已是猝不及防,思乡之情一起,身处异乡孤旅路途中的凄凉,便“心不由己”铺天盖地的袭来了。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是指皇宫,已经远离皇宫,为何还要回头凝望?身在旅途,是一种孤寂,而心在旅途,却是更深的估计,回望皇宫,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交代,之前,都是为别人而活,战战兢兢,失去自我,且毫无建树,而今辞官回乡,身,已在半途,心,也该回去了,回望皇宫,也是对自己过去的告别。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这结句,也是是整首词的精妙所在,对于之前的凄凉,也做了一个注解,何为凄凉?孤身独自寄宿在旅馆里,半空孤雁哀鸣,半窗残月如钩,窗前,还有一个垂泪的离人。

大雁迁徙,总是结伴前行,雁叫声声,不绝于耳。只有一声雁鸣,那必是落单的孤雁,孤雁,好比是自己这个独自还乡的旅人。月是故乡明,半窗残月,连月亮都是残缺的,残月映照着自己,也映照着家乡,残月,也是一种凄凉,月上半空,已是深夜,夜深无眠,独立窗前,所思所想,潸然泪下,独自流泪,更是一种凄凉。

关键是,这一切,只是作者看见山村景致时的联想,身未至,心已动,自己今晚将如何度过,已经在这一刻全都知晓了,柳永也曾用这样的手法写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是这一首写的更为凄凉孤寂,特别是对应眼前的“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更是凄凉之意尽显。

好的作品便是如此,初读也许不觉如何,可细细品读几次,和作者一起感受经历了心里上的重重变化之后,再次读来,便能深深感受到作者笔下和内心的情感。满眼景致却满心凄凉,一切尽在其中。

好的诗词佳作,总是让人读完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也会有许多的思绪在脑海中浮现。好作品,不该被埋没,继续关注老文,继续发现被淹没的古诗词佳作!

——撰文——老文(文俊壹)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被淹没的诗词佳作」——何处今宵孤馆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lo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