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在万众瞩目中上演,电影院座无虚席。
卑微又骄傲的女孩,踏着千奇百怪的增高鞋,在北漂大军里沉浮挣扎,过着北京最底层的“蚁族生活”,幻想着住进宽敞明媚的大房子。
但幼年缺乏关爱,半途辍学的少女,自我力量微弱,贫瘠又苍白,在生活的龃龉里,在压力的驱逐下,误以为只有物质能带给自己安全感,周旋于一个又一个男人里。
妈宝男法学博士,刻板呆滞,已婚职场干部,沉稳富足,除了能给她一些物质上的踏实感,都没有真正爱她呵护她,只有承接着一场又一场的抛弃与欺骗。
可是这样一个看似悲惨的女孩,却又极其幸运,干净纯粹的少年至相遇便只对她倾心,虽一穷二白,却愿意毫无保留充当她万年备胎的避难所,收留分手的她,为她跟渣男打架。
当女孩终于不再追逐于物质带来的笃定,愿意听从己心与自己爱的男孩过有情饮水饱的踏实日子时,爱情的天平却开始发生倾斜。
爱而不得时费尽心力照顾你的所有情绪,久处生厌,两颗连着的心却渐渐疏离。
快节奏又窘迫的北漂生活,让男孩的创业的伙伴一个个逃离,未来看不到起色,压力像一个魔怔,让男孩变得颓废暴躁。
他本是她的避风港,却变成灾难所,沉迷网游、网络撩妹、路边摊打架、好面子装阔绰,被揭穿甚至不再回家过年,他已不复当时的体贴温存,一次次积攒的伤心失望促成了女孩的离开。
很多人看电影对女孩的人设万般吐槽,觉得是她一朵飘摇的白莲花,在历经生活惊涛骇浪的疲累后,选择男孩,是想寻觅一个踏实温暖的怀抱度余生而已。
男主也是同样悲哀地认为女孩终究没有卸下对物质的依恋,地铁上他没勇气追上去,拼命存钱在北京买房,“投其所好”地想让女孩回头。
房子有了,未来可期,仍然相互爱着,不应该迎来和乐圆满的大结局吗?
女孩却辜负众望选择了离开,后来男孩娶妻生子,事业有成,女孩依然在爱情海洋里接受着风吹雨淋。
那个原本说着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枕边人,终究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男孩以为,女孩对着夜色大喊出的“我要嫁给北京人”是她的终极梦想,他更以为当初她的离开是因为他的穷困。
而女孩的决绝,是因为男孩未曾正真懂过她。
在女孩心里,因为爱着男孩,早就不在乎有没有一个体面的居所,只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有个落脚处,创造一个有爱的家。
而他变了,世俗充斥他的双目,用物质衡量爱情,用辉煌装点亲情,却都没能得偿所愿。
在女孩的爱情意识里,可以接受相互陪伴鼓舞的苦日子,却没法再共度误解横生的好日子,遗憾的是你从未曾真正懂得过我,所以后来的他们,终究只能遗憾错过。
三毛与荷西结婚前,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三毛说:看的顺眼的,千万富翁也嫁;看不顺眼的,亿万富翁也嫁。荷西:说来说去还是想嫁个有钱的。三毛看了荷西一眼:也有例外。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三毛叹了口气:要是你的话,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那你吃得多吗?荷西问。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因为爱你,因为被你认真的对待与懂得,才能携手创造一个饱含爱意的家,让生活在贫瘠的荒漠里盛开出繁花。
电影里男孩想给女孩大房子,安稳富足的生活,而女孩只想要他保持最初的心,两个人一起为他们的未来奋斗,当两个人的思想轨道发生偏离,就像两条短暂相交的线,彼此渐行渐远。
十年后的重见,尽管都说着遗憾错过,但在女孩心里,即便当初没有错过,俩人最终也会走向离散。
“如果我们还在一起呢?”
“那你早就有十多个小三了”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分开呢”
“那我们后来也会分手”
“如果我们就结婚了呢”
“那我们也离婚了”
幸好在电影屏幕之外,克制理性的男人已经找不到手中的线,将“不再懂你”的暗语传达过去,否则不知那个“为爱痴狂”的女子今天又将是怎样一番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