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学习笔记
你身边的专家是否有这样的典型行为:1、专家具有专业领域中丰富的背景知识;2、大量的信息中,能快速分辨什么是重要的细节,什么是可以忽略的信息;3、专家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虽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也是最佳的推测。
再看看自己,如果说知识点,其实不比专家少,但为什么出现问题时就没有想到呢,而专家的一指点,自己又突然恍然大悟呢。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六章: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本章总结:学习早期的认知和晚期的截然不同。
一、专家思考的“工具箱”
让我们从大脑的最简单模型说起:
工作记忆区是意识和思考的区域,工作记忆空间的有限性是有效思考的瓶颈;
如何有效增加工作记忆区的空间:1、通过背景知识在长期记忆中的存储,可对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进行组合和合并,从而节省工作记忆的空间;2、通过练习基础技能,使得基础技能的熟练使用时,技能的步骤直接调用长期记忆中的存储,而不再占用工作记忆的空间。
哦,原来是这样,专家通过以上内容,相对克服工作记忆空间的局限性,做到更有效的思考。
可是背景知识和基础技能,作为已经入门的初学者也是具备的,但为什么思考的效果与专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呢?
1、举例来说:短时间看了一盘棋,被要求复盘。初学者摆放棋子的顺序是按照棋盘分块进行复盘摆放,而专家摆放棋子是按照棋子功能(棋子与棋子的防守等)进行复盘摆放。
这样的差别产生是由于初学者对于浅层结构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专家是深层的抽象(功能性)思考。
2、对于通过以上方式节省出的工作记忆区,专家如何利用的呢?自测。
自测:专家在大脑的工作记忆区中,对于事情提出假设,并测试自己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同时思考可行的解决办法。
而初学者的“自测”是自我的对话,仅是描述事情,而无法提出假设自测并思考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1、专家具有专业领域中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熟练的基础技能,从而工作记忆区有空间进行有效的思考;2、其次,专家通过对知识的抽象思考,从而判断大量的信息中,什么是重要的细节;3、同时,专家通过自测,则能给出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对于以上内容我们如何应用
已明确信息背景知识和练习基础技能的必要性,也已知专家的思考方式与初学者不同,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像专家一样思考,听起来很符合逻辑,但是本章的内容一再强调,初学者的思考方式与专家是不同的。
举例:篮球选手,比赛时大多数时间思考应对的策略,而初学者还必须思考脚步如何移动和投篮。
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当作为初学者的自己与专家做事方式不一致时,要想到,专家极有可能当初也像初学者一样,而且要想达到专业水平都必须经历过这一段,所以耐心储备知识和练习吧。
网友评论
@作者
初学者进化为专家的必经之路
评分(总分30分,每项10分)
1. 逻辑结构 10
2.文字功底 8
3. 价值和启发 8
共计: 26
点评: 首先,作者的题目选的很好,吸引人打开。其次,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内容实际很抽象,但作者却写得明白,特别是专家与初学者之间的思考差异:记忆工作区的运行状况。如果记忆工作去空间被填满,那就无法高效思考。专家呢,能够高效的将记忆工作区的知识整合到长期记忆的系统之中。从而在工作区留出足够空间来思考。给我们的启发之一是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还有,基础知识的练习内化为本能后,也能空出记忆工作区的空间。启发之二:长期的刻意练习。
我的观点: 这篇文章相对上一篇进步很大。跟着你的更新走下去,我都相当于读了一本书呢!期待啊!加油!
推荐语(尽量精简): 成为专家,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