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洛河,可以说,她是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母亲河,古时的洛阳就是因其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河出图,洛出书”,一条洛河的历史悠久,记载着中华文明延续的密码。曹植的名篇《洛神赋》惊艳,又让洛河充满了浪漫和凄美。古洛河东流,在偃师市境内的岸边诞生了最早的中国——夏朝。如果说二里头夏都遗址是中国最早的都城,是埋藏在地下的历史,那么,今天洛河岸边的千年古村喂北村则是当今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行进中的历史。
喂北村位于偃师市岳滩镇,村北就是洛河,这里曾是洛河上的一处古渡口。喂北村之名来自喂羊庄,因为喂羊庄不断发展,后来变成两个村子,位于北边的,就叫了喂北村。当地人把喂北村念转,叫成外北村。你若是初来咋到,不明就里,一个正儿八经的喂北村出口,说明你只是喂北村的过客。
我也是喂北村的一名过客,不过,用过客的视角看喂北村,与我的家乡西马村对比,与我曾经去过的很多村落和城市对比,就有了更多的感触,有了更强烈的第一印象。
2020年10月的一天上午,我有幸来到喂北村采风。除了村口高大石碑上“喂北村”三个大字赫然醒目之外,最让我惊诧的就是村里的道路。
那是新铺成的柏油路,平整干净,两侧水泥块道牙笔直。紧挨着道牙的,是绿色草皮铺成的散水坡,然后是一座座连在一起的北方农家院落,共同组成喂北村的街道。这个街道,与众不同的是整洁的柏油路,与众不同的是房前统一的绿草皮,不再是很多村落那样随意种植的蔬菜,与或贴了外墙砖,或用白色涂料粉刷一新的临街墙一起,让整个街道显得格外整洁,这便是我最强烈的感受。
其实,这个街道之所以显得整洁,还因为村里的强电和弱电改造、厕所和污水管道改造均已经完成,连分类的彩色垃圾箱,都有了避雨的小亭子,所以,整个街道除了整洁的感觉,还有视野的开阔,而这种开阔,与站在城市小区里只能透过高楼之间缝隙看的天空迥然不同。
跟着古稀有六的李勇禄老人,我们随意走进街道边一家庭院。只见朱漆大铁门里,正对着的是一个宽阔的车库,自流平灰色水泥地面光鉴照人。
进入左侧宽阔的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错落有致的美丽庭院,中间是个天井院,后院有拾阶可上的朝阳房屋。院子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虽是深秋却依旧生机盎然,让人顿觉眼前一亮,也彰显出主人对花草的酷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转过身来,看到一个装修一新的卫生间。这家主人张东旺说,这是他家的公用卫生间,与城市单元房的卫生间完全一样。紧挨着卫生间还有一大间房屋,张东旺打开房门陪着我们进去参观。这是张东旺老父亲的卧室,里面有床,有家具,有液晶电视机,而最暖心的是房间里面还有个门,门内是东旺老父亲的专用卫生间。张东旺说他父亲已经九十多岁了,常年跟着他住在老家,他大哥今年国庆节回来,刚把他父亲接去西安。
在张东旺家门口,我们与他夫妻俩交谈。东旺说他和妻子都在村子产业聚集区的工厂上班,离家近,很方便。夫妻俩工作努力,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他俩照顾老父亲,养育一双儿女,日子过得还不错。我有点好奇:“东旺,你父亲九十多了,你才五十岁,你是不是家里最小的?”东旺点头称是。老爷子不在家,未能采访他,未能听他亲口说说他对喂北村变化的感受,多少有点遗憾。我只能祝福他们全家幸福,遥祝老爷子健康长寿。
走过喂北村整洁的街道,再走进漂亮的村史馆,听听村支书李宏涛的全面介绍,与李勇禄、张东旺等村民细谈,让我对喂北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岁月悠悠,洛河水常年奔流不息。传承千年历史,今日喂北村不断发展的背后,有现任党支部书记李宏涛带领全村人的艰苦奋斗,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大爱无疆,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年,正是他们的奋力拼搏,加上党中央振兴乡村战略的大力扶持,让喂北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年磨一剑,喂北村的旧貌换了新颜。如今,这个靠近洛河,因喂羊而得名的古村庄,已今非昔比,俨然成为洛河岸边的一颗明珠。
当国家的一个好政策遇到一群立志改变自己家乡面貌人的时候,就会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现在,喂北村已经是偃师市和洛阳市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一个出路,并不在于一定要大拆大建。
我的家乡西马村在伊河岸边,也是洛阳市原址整治的村庄。如今,我家里拆了危旧老屋,盖起新居,村里也越来越美。闲暇时间,我非常喜欢回老家小住,陪伴年逾八旬的父母双亲,感受家乡特有的温馨。
我常把西马村比做伊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今天,我又看到喂北村这颗洛河岸边的明珠,所以感同身受,感慨万千。
如果伊洛河两岸的每个村落都成为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连成项链,形成一片,流光溢彩,随着伊洛河蜿蜒,汇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又该是多么令人畅快舒心的事情!
中国未来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她应该既有城市的便捷,又有乡村的韵味,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绵延传承,是很多人的根之所在。记住乡音,留住乡愁,让村民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前途一片光明,未来一切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