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身边朋友因为家常里短烦心,我不以为意。当这些家庭的琐事,真发生在自己身上,我猛然发现解决家里的事情有时候要比工作中完成一个项目艰难,貌似以往和朋友之间的为人处世之道,用在家里会全部失效。
今天我和我母亲在电话里吵了一架,近十年我们母子极少吵架。吵架的原因是因为我母亲由于她的信仰不能帮我带不满周岁的宝宝。现在宝宝是我岳父母帮带的,但是,他们二老上年纪了,身体也大不如前,也不习惯北京的生活,他们可能不能继续帮我们带宝宝了。所以,我特别想让我母亲帮我带宝宝。不然,我老婆辞职带娃,我面对的生活压力会很大。
通话时长大概50分钟,有几分钟我情绪很激动,因为之前我母亲答应帮我带宝宝,而最近又反悔了,并且近半个月也几乎联系不上她了,也不接我电话,我很担心她。所以,我开始激动,开始质问(当然,现在我也能理解我母亲的苦衷,但是当时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我的咄咄逼人之下,母亲也很生气的反问了我一句话:要是你现在用不着我,你还会这么激动吗?
我开始沉默了……
其实,在我们做事的时候,藏着一个假设:
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
这的确也是一个心理学的假设,问题的核心在于,你在做决定的时候,知不知道某个选择的动机是什么?
我在《魔鬼经济学2》中,找到了答案:人们做出特定行为的诱因,是由好处和恐惧来驱动的。
1、道德动机—让自己感觉良好。每个人都有赢得别人赞赏的动机,这来自于马斯洛提出的“层次需求理论”中第四个层级“尊重需求”。我们会通过整个社会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并激发自己的积极行动的动机。我们渴望别人的尊重,渴望别人的赞赏。比如,当我们漂亮的完成一件领导交给的任务之后,我们会拍拍自己的肩膀,对自己说,恩,做得不错。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2、社会动机—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做一件让别人认为你牛的事情。比如说演员都想获得奥斯卡小金人;作家都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费劲心思的拍照、编辑文字发个朋友圈,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给你留言,给你点个赞。因为别人的认可既满足了你的虚荣,同时也给予你了前进的动力。
3、从众动机—随波逐流。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这一基本事实就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会处在个人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关系中。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期望达到两个目标:一是,确保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二是,通过不辜负他人的期望来赢得他人的好感和认可。
因此产生从众心理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人的行为可能促使我们怀疑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比如,过马路,红灯亮了,大家都闯红灯过马路了,路这侧就剩你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等绿灯,这时你会产生从众心理,感觉好像自己是错的,而且会很纠结。
二是,我们希望在群体中逃避惩罚。比如,在学校你身边的同学都在吸烟,你可能也会因为从众心理跟着他们一起吸烟,原因是你怕身边的同学嘲笑你,你感觉自己如果不随波逐流的话,会特别没面子。
4、经济动机—这里不单单指金钱,也包括自己得到的好处,比如自由、安全感等。后来我仔细观察自己的情绪,发现我和我母亲吵架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在追求好处,我不想承受过大的经济压力,不想牺牲自己过多的时间。
关于经济动机,本书作者列维特讲了这么一个段子。
一个经济学家在拉斯维加斯度假,在酒吧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士,就直接过去问,你好,我这有100万,今天晚上你能陪我吗?女士看了一眼这个人,觉得长得太丑,看在钱的份上,还是点头答应了。然后,经济学家又说,不好意思,我只有100块,你晚上愿意陪我吗?这位女士马上怒了“你说什么?你把我当妓女吗?”经济学家就说了,“在这点上,我们好像有定论了,现在我们只是在谈价钱。”
用金钱来做激励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有时候金钱这个诱因也有不好使的时候。
比如说献血,献血通常都是无偿的,只给一点点钱,就感觉像是卖血,很多人就觉得接受不了了,“我是为了做公益事业才献血的,这么神圣的事情还给钱,你当我是什么人”。
分清楚这四种诱因的区别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这四种诱因来合理的激励自己。比如,你想要给自己设置一个长期目标,那你就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恰当短期的激励机制来刺激自己。与此同时,诱因经过我们的分类,看起来容易识别多了,这样我们也可以避免被其他人所左右。
追求好处能左右人们做出特定的行为,同时,恐惧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恐惧正好就是好处的反面。
1、害怕自我感觉不好。比如,我刚工作的时候,我和我上级领导沟通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有畏惧情绪,紧张、害怕,总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那时候感觉很糟糕。
2、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比如,我有个比较自卑的朋友,他做事说话从来都是谨小慎微,非常内向也不愿意和别人主动说话,很怕自己做错事让人瞧不起。
3、害怕被大众抛弃。比如,曾经一位好友和我说了他自己的一个故事,以前在事业单位,很清闲,他想利用空闲时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但是当他同事发现他每天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时常叫他一起去打牌,他很纠结,他既不想打牌浪费时间,又不想被同事们“抛弃”。
4、害怕失去金钱、自由、安全感等。比如,我看过一些学者的研究论文,他们认为,加班行为和人的工作安全感有关。当你的工作安全感比较低的时候,你就会用加班来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有趣的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脑子越是清楚、在工作中越容易担任关键角色的人,越愿意使用加班的方式,来增强这种安全感。
好处和恐惧就如同,前面有四只胡萝卜,后面有四只大棒,我们就像胡萝卜和大棒之间的一只兔子。只要你能合理调整这些变量,你就可以控制这只兔子的行为。有了这个模型,人类所有行为背后的动机,似乎都清晰可见。
你的行为,会被别人控制?我想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