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带老张到了名山。
大凡名山,大都会有座神奇的庙,庙里一般都是香火缭绕,香火缭绕下,善男信女在虔诚地跪拜。
女儿的印象中,老张一直比较喜欢这个,遇庙必拜。女儿还记得她小的时候,有一年,老张和村里的一些妇女,在天不亮,趁着星夜就出发,赶到另一个遥远的县城去拜包公庙。那一年,老张总觉得有神仙在保护着她。
出乎意料的是,老张这次摇头坚决不拜,甚至不愿意进去看一眼,哪怕是作为观光客,他都不愿意进去,唯恐避之不及。
女儿纳闷,没敢问为什么,只是知道近年来,家中的日子并不好过,什么事情都不顺,老张也是强撑着过日子。
说起来老张,也算是苦命人一个。
小时候家里穷,她是属于夹心饼的那层,除了她,哥哥姐姐妹妹都或多或少的读过书,只有老张没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母亲体弱多病,老张每天跟着父亲下地劳作,维持全家的生活。
三年灾害的时候,家里没东西吃,年幼的老张照顾多病的母亲,去大队井里打水,因为太饿,一头就栽进深井。可能命不该绝,老张说觉得有个东西把自己翻卷上来,刚好被其他人救起。老张从那是起,就信了命,信了佛。
老张成年后,由本家亲戚介绍,许配了另一个村的人家。那家的孩子都读书,老张的对象还是高中毕业。虽然父母都不太同意,怕没读过书的老张受欺负,但无奈老张自己同意,于是老张很快就嫁过去。
老张嫁过去,婆家是人口大家。上有老爷爷,公婆,下有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大家过日子,难免有各种矛盾,这都不算啥,重要的是,老张过门几年,连生几个女儿,没有儿子。这让重男轻女的家庭受不了,加上其他矛盾,老张的日子逐渐不好过起来。
好在老张最后还是生了个儿子,也终于可以抬头做人了。
老张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压在儿子身上。
那个年代,大家日子都苦,老张也不觉得有什么。老张非常能干,和婆家分开过之后,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还种着十几亩地,没日没夜的劳作,老张偶尔有抱怨,但老张觉得也没啥。因为她知道,她的最大愿望就是要为儿子好好干活,为儿子建一栋好房子,娶一房好媳妇,看着儿子生几个孙子。
随着孩子们都长大了,老张的日子好过一段。老张不识字,老张信佛,只要可能,都会跪拜烧香,初一十五更不必说,她坚信神灵一定会保佑她过上好日子。
女儿都出嫁了,各自是各自的日子。儿子也结婚生子,虽然没有娶到自己满意的儿媳,但日子还是能过。但好景不长,唯一的儿子出事了。
初始,坚强了一辈子的老张,硬挺着,为儿子的事情奔走,对儿子的事情充满希望。老张没日没夜地跪着祈祷,祈祷神灵给予帮助。但很快,老张知道无望,便一下子病倒了,也失去了活着的愿望,每日折腾着自己,神经也开始出问题,脑子管不了嘴,不知道嘴里都说的是什么。
几个女儿和老张及老伴,大家互相劝慰,鼓励,打气,熬过一天是一天。几年熬下来,老张终于接受了儿子出事这个事实。身体慢慢恢复一点点,虽然神经还是会有问题,但无大碍。
今年,看老张的身体还可以,趁着农闲,远在外地的大女儿要老张和老伴来自己家过一段。周末没事,女儿就带他们在城市的周边走走看看。
女儿记得老张比较信佛,就选择了一个名山,这里面有一座出名的菩萨像,想着让老张看看,满足一下以前她总想拜观音像的愿望。
但没想到,老张不进去,也不看,只是远远地站着。
游玩一圈,下山之后,女儿悄悄地问,才知道,早在弟弟出事之后,老张因为祈祷无望,毅然抛弃了信了几十年的佛。她知道也许根本没有神灵,他们也帮不了自己,生活还得自己和老伴扛着。
女儿无法想象,让老张抛弃她信了几十年的佛,是经过了多大的心理疼痛。曾经儿子是老张生活的全部意义,佛是她的精神寄托,一下子,这两者都从老张的生活剥离出去,老张的内心该是怎样的断裂啊。
好在老张挺过来了,老张也明白了,好好活着就是她的全部愿望,好好活着,不给自己的女儿们添堵,就是希望。人啊,到老了,才知道,活着就是最大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