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对此我深有体会。语文教学与美育关联,语文课堂像是长了翅膀,空气中充满了自由而灵动的气息。学生们学起语文来,兴趣大增,变得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了。
高一新生入校,我会引导他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习母语从形式上看有两大块:古诗文和白话诗文。朝代更迭,时代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答吃饭穿衣睡觉,这当然对;有的答爱恨情仇,这也不错;我说还有一项贯穿人们一生的活动,就是审美活动。生而为人,大概就是为了欣赏美、追求美而来,历经几千年未变,也不分地域,不分国别。
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欣赏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格之美、思辨之美、人情之美,大体上是相同的。古人看见美丽的花朵,忍不住发出赞叹之声;今人看见美丽的花朵,拿起手机或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古诗文和白话诗文的内容从本质上来看是一致的,大都是在讴歌美的自然、美的科学、美的艺术、美的生命、美的事、美的人情等等。
即便是那些鞭挞人世间的丑的文字,其本质也是在讴歌美。我们的阅读,就是要读懂这些记录审美活动的文字,进而想象体验,再进一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省察。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的母语教学当然应该教给学生省察自己生活的方法。
通过阅读,学会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怎样做是善的,怎样做是恶的。通过阅读,明了生活中真正的崇高和美好。通过阅读,去观照我们的内心,省察我们的行为形成对自然、对艺术、对社会、对世界、对自己生活处境和问题的理解,思考我们应当过的真正美好的生活是怎样的,思考我们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才不辜负这唯一的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我们的写作,则是对所处环境和自然、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省察,然后变成独特的打上我们个人印记的文字。这更是一项审美活动,当然同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一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阅读荣禧堂那一段,读到“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荣禧堂’,下有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这个“赐”字表明匾上的“荣禧堂”三个字是谁写的?
生:皇帝写的。
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字都写得差不多,如果可以选择,对于荣国府来说,更愿意挂皇帝写的还是一般官员写的,或者书法艺术家写的,再或者他们家里的人写的?
生:(大家异口同声)当然是皇帝写的喽!师:为什么呀!
生(甲):更荣耀呀!
生(乙):更有吹嘘的资本呀!
师:噢,这样呀,其实他是没得选的,皇权社会,就是专制社会,皇帝写的,肯定得挂,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是你,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的你,你是可以选择的。我们也来假设一下,摆在你面前的是你家要挂的匾,如果一块是县委书记写的,一块是普通人写的,你挂谁的?
生(丙):肯定是挂县委书记写的呀。
师:为什么呢?
生(丙):更有面子呀!
师:怎么就更有面子呢?
生(丙):因为是县委书记呀,官大呀, 我一个普通小老百姓,县委书记能为我写个匾,亲戚、邻居、朋友、同学还不得刮目相看。当然得把他写的匾挂起来,广而告之,这是多有面子的事!
师:看来,几千年的专制思想真的是根深蒂固。你的理由就因为县委书记是大官,你面子了。我们嘴上说着反专制,心里想的却是官本位,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其本质就是专制,专制思想最容易毒害人的心灵,让人变得愚昧。不管是不是关心人民,爱护人民,也不管他是否为人民办事,是否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只要他是官就尊贵无比,这种思想对吗?
学生陷入思考。
师:我们应该尊敬怎样的人?
生:尊敬真正为人民办事的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人。
师:比如说……
生:(丁)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彻底改变了我们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让每个人都有饱饭吃。
生(戊):比尔·盖兹发明了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还裸捐,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财富捐献给社会,不作为遗产留给子孙。
师:袁隆平这样的人全世界只有一个,比尔·盖兹这样的人全世界也只有一个。要想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很难。我们大部分其实都是普通人,我们可能做不到给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可是我们可以自食其力,清清白白做人,对家人负责,对别人友善,乐于付出。平凡人也可以做到道德高尚,在这里,我也想夸夸我自己。作为老师的我,三十多年来,一直站在讲台上,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阅读和写作,领取一份薪水过生活。在生活中工作中,我是个愿意付出的人,与家人同事学生关系融洽,我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满足,非常美好。哎呀,今天的课扯得有点远了。老师没有把你们带到坑里去了吧?
学生大笑生(己):没有没有,老师把我们带到高高的山顶上了呢,人生的山顶上,让我们“一览众山小”。
师:那我们就愉快地结束这个话题,继续阅读。
二
去里颜港,你坐船去吗
去里颜港,我一般会坐春风
当我把这两句诗写在黑板上,教室里五十三位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嘈杂中听不清他们在议论什么,但显而易见,他们眼中放光,脸上绽笑,说个不停。
春分之后,清明之前,春风和煦,春光烂漫,繁花照眼,芬芳袭人。
上课之余,在柳向阳先生的朋友圈读到一首《里颜港的樱花开了》,开篇的这两句拨动了我心里的那一根诗弦。得要有多么美好、多么浪漫的诗心,才能写得出这么美的诗句!
自由议论的几分钟里,我含笑看着他们,我很享受,我喜欢看他们思维活跃的样子。“你们在说什么呀?”我大声询问。
“我们在说这诗句又平凡又朴素又美丽。”一位女孩抢着说。
“这诗句脑洞开得够大。”一位男孩也抢着说。
“我想问问春风怎么坐?要买票吗?”
“坐春风像不像坐飞机呀?”
“里颜港在哪里呀?”顽皮的学生随意开着玩笑。
最后我总结:“平凡朴素是一种美,这是一种语言的明白晓畅之美;脑洞大开也是一种美,这是极富创造力极富想象力的思维之美。我们的同学会问春风怎么坐,要不要买票,像不像坐飞机,说明你们读着这样的诗句,在想象坐着春风去里颜港是多么自由、多少浪漫。写出这样美好诗句的作者一定有一双想象的翅膀,读着这样诗句的你们同样给了自己一双想象之翅。这样简单的句子表达的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人表达过的春天无比美丽、春风无比温暖、春光无比灿烂。我们看到这样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反复咀嚼,反复品味。我们写作文,语言就该追求创造性,说别人没说过的话,来表达平常的意思。”
学生们若有所思。趁着清明节放假,我鼓励学生走进春天,亲近自然,仔细观察,用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写一首诗。
假期结束返校前,一位少年加我微信,跟我聊写诗这件事,把他写的一首诗发给我,我读完后给予了肯定。他说自己从早到晚整整一天都在想,想了一天,写了一天才写成。看着他发送过来的文字,我不自觉漾起微笑。即便是他的诗写得并不完美,但他这一整天的构思,一整天对语言的斟酌品味,布置他们写一首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假期结束返校,办公桌上早已放了一叠厚厚的诗稿。寻章摘句,有值得品味的美丽诗句。
听雨
游苏菲
雨天空气烦闷
我的心却不烦躁
趴在窗台上独自欣赏
这唯美的旋律
沙沙沙沙
落在叶子上
欢快地跳起了舞
淅淅沥沥
落在大地上
与大地来了个深情拥抱
哗哗啦啦
它停留在人们心里
带来一丝清甜
你瞧
那雨多么可爱
我枕着手臂
在梦中与它们嬉戏
花开万物
李钰莲
在温润的春夜里
她们开放了
那是一个
润物无声的梦
在斑斓的梦里
折射着春之光芒
破冰的镜湖
倒映着枝头灼灼桃花
染着光束的鸭
轻拨青叶水痕
探出头来的
不是壮阔的鲲
而是那萌芽的花姿
春的枝桠上
浮动着
缕缕幽香
那是
热情的迎春
优雅的紫藤萝
娇俏的樱花
高贵的牡丹
那么多花,开来做甚么
朋友啊,那是希望
世上都云春天开花
唯我独觉
是花儿开出了一个春天
三
收拾旧物,翻到一封二十多年前一位学生写给我的信,这是她在初中毕业八年后写给我的。语文教学与美的关联,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影响,可见一斑。即便当时的她还那么厌学,但八年前的课堂她还记得清清楚楚。摘录信中的一段话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语:
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发生在中学时代的细节是,您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校园里最美的一角》。后来有一个同学的文章被当作范文来念,她便是刘庆良。依稀记得她写的是那个小池塘(真不知它是否仍存在)。这是极不起眼的一处地方,而她却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早上池塘的美。也永远记得您说的那两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
这种美当然并非专指环境,还有人格的美等等。而当时的我却写得极糟,说来挺惭愧的,其时我正厌学,极端的厌学,也几乎少有向上的勇气,只是终日迷惘颓丧。厌学的结果导致了我的退学。或者只要稍加些努力就可以上高中的,然而总是没法定下心来。这一退学几乎使我失去了再接受教育的机会。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上了成人中专,毕业后来到了广东。广东开发区的用人情况大致上实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种空气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是清新的。走过人生道路上一道道山,淌过一条条河,仍然记得中学课堂上您对我们说过的那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的确是很深刻的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