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行旅痕(4)

西行旅痕(4)

作者: 漠谷 | 来源:发表于2020-11-08 07:09 被阅读0次

    8月19日

                                                       

                                                        碉楼    塔公草原

       

          6点半下楼用早餐。7点开车至梭坡乡莫洛村。参差不齐的梭坡雕楼掩映在葱绿的山野中,既壮观又神秘。走进村寨中,要在山道走十几分钟才能来到一座碉楼前。许多碉楼的门紧锁着,也有个别几座碉楼的门敞开着,但年久失修。碉楼用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最多达十三角。而通常见到的碉楼高度多在30米左右,最高者可达50多米。碉楼,故名思议是用于防御的。古时的战争和匪患造就了横断山脉中这一伟大的建筑群。

          8点半至中路乡。中路乡的碉楼也是依山而建,在村寨中显得鹤立鸡群。

          10点半至甲居。甲居是一座完全封闭的山寨,收门票。一栋栋用石块和木头砌筑的小楼就掩映在山坡上。我走进一户开办了客栈的人家,房子色彩艳丽,用红色和黄色两种色调涂抹而成,显得气氛热烈。一楼中间是庭院,坐北朝南,除过北面的院冂和围墙外,东西两侧和南侧都是两层。一楼主人自用,二楼是标准间,非常干净。楼顶开阔,将村寨和远处的风景看得一目了然。

          中午12点多在丹巴县城用午饭。

          午饭后向着康定出发。从丹巴至八美的公路上望去,一片平坝子上,刚刚收割过的青稞地一片金黄。道孚县协德乡的惠远寺前,密密麻麻立着一排小佛塔,仿佛一堵“佛塔墙”。正好今日逢法会,僧人和百姓夹杂在一起,各地的信徒都前来朝拜、颂经,非常热闹。我登至大殿二楼的大厅里,里面有几十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席地而坐,一起朗诵经文。

          惠远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为七世达赖葛桑嘉措避准尔之乱驻锡所在地,他在此住了6年。道光年间,十一世达赖就出生于该寺附近的村子。惠远寺因此盛极一时,在藏区影响至深。

          经过塔公草原时,我不时停车欣赏风景。塔公草原位于康定以北,川藏公路沿线,平均海拔3700米。主要由塔公草原、塔公寺、塔公寺塔林、垭拉雪山等组成。塔公草原地势起伏和缓,幅员广袤,水草丰盛,牛羊成群,人称甘孜州的小江南。

          由康定机场南下,距康定县城20多千米时,大雪覆盖了整个原野,远处的贡嘎雪山和皑皑白雪融为一体,形成雪山连绵的壮丽景色。红海子已被大雪覆盖,几乎看不到海子的轮廓。红海子海拔4200米,夏天时野花开满了草地,五彩斑斓。

          下午6点翻过茫茫雪山,到达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康定县城海拔2616米。因为一首歌而闻名天下的康定,多了几分浪漫色彩。康定城区天高云淡。“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就是这首轻快的康定情歌,让人对康定充满了幻想。跑马山位于康定东南隅,城依着山,山傍着城,山和云层次清晰,没有风,也没有浮尘,感觉康定就是一幅浓郁的油画。康定的红皮萝卜又脆又甜,去年秋天吃过后至今仍余味回甘,下车后直奔菜摊,买了几只萝卜放在车上。

          晚上在县城老码头重庆火锅店用餐,中辣火锅,辣得脸上通红冒汗。饮几杯红花郎酒。这是在藏区的最后一顿酒。从明天起,所经过的地方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而且很快就要进入西藏。高原缺氧,饮酒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说,从明日起戒酒,只有到了南疆叶城才可以重新端起酒杯。

          酒后在街上散步。

          晚9点入住康定宾馆。                                                                                                                                                           

                                                             

                                                            8月20日

                                                        大渡河  海螺沟

          早餐品尝一家武汉人的热干面,吃得舒畅。6点多驶入318国道,沿着大渡河往泸定奔去。8点多到泸定县城。大渡河环绕着泸定县城,月牙形的河流为泸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来过泸定两次,这是第三次参观泸定桥。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年间的1705年。桥身由13根铁链锚固于大渡河两岸而成,长100余米,宽约3米。铁索桥造型古朴,结构简约。泸定桥曾以川藏交通要道和军事要津著称于世。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使泸定桥从此名扬天下。眼前的大渡河水势汹涌,泸定桥横空出世,英雄的传奇故事长久流传。

          在大渡河畔的一处小店吃碗豆花,又在街上买了几斤仙人果带在路上品尝。这次来泸定主要是看海螺沟。康定距海螺沟100千米。号称“蜀山之王”的贡嘎山脉属横断山系,位于康定、泸定、九龙、石棉四县境內,海拔7556米,山峰多在5000米以上,常年被冰雪覆盖。

          开车由泸定到磨西镇行驶了40多分钟。海螺沟位于磨西镇南侧,游客甚少。乘坐观光车,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后,下车陡步往山上移动。这时下着小雨,天阴沉沉的,主峰贡嘎山被大雾笼罩着,看不清冰川的模样。无奈,折身去红石头滩。沟壑内堆满红色的石头,石头夹杂在苔藓丛中。海螺沟内生长着几千种从亚热带到寒带的高山植物,青翠的竹林、挺拔的棕榈、低矮的苔藓地衣、参天的松树楠木在这里均有分布。

          在山沟里折腾到下午2点,也不见大雾散去,只好乘揽车下山。离开磨西镇进入318国道向雅江方向奔去。

          新都桥一带的风景很迷人。路旁蜿蜒的小溪被金色的桦树包围着,远处山坡上大片的红色草甸引得我不停地摁相机快门。沿途的白杨树叶几乎泛成了金色,有些泛红的,尤使我沉醉。新都桥是个镇子,又叫东俄罗,为康定县辖区,距离康定县城80千米,是川藏南、北线的分路口。这一带海拨3600米,我出现了明显的头痛症状。

          快到雅江时路况越来越糟,山道弯曲,许多地方都在修路,有的地方坑坑洼洼,汽车时速只有三四十千米。

          天色暗淡时来到雅江县城。下榻雅江宾馆。

          雅江县城海拔2640米,气温很低,穿上冲锋衣也感觉冷。

       

                                                              8月21日

                                                   

                                                          稻城    香格里拉

         

          早晨6点离开雅江。川藏318线相当糟糕,坑坑洼洼,养路工人在忙着修路,到处弥漫着尘土。汽车时速也只能保持在二三十千米。午后过理塘后南下,驶入217省道后,马上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理塘县城海拔4070米,坐落在横断山脉东部的川西大地,是一处平坦的高山草原。

          车子驶出理塘县城后,风景也越来越诱人,快接近稻城时,路旁小河边的树丛泛红,河谷中的石头奇形怪状。尽管我是第二次来稻城,依旧忍不住多次停车在路旁拍摄。不远处的一泓碧水边长满了红草甸。这地方叫海子山,海拔3600米~5020米,位于稻城西北部。

          这一带遍布着喜马拉雅山古冰川遗迹,怪石嶙峋。许多高山湖泊似翡翠一般洒落在崇山峻岭间。密林里栖息着各种水鸟,一路上山花烂漫,万山葱郁,秋色浓郁。不经意间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头野猪,它见我出现,马上仓皇逃离。

          下午2点多由桑堆乡拐弯进入东南方向的216省道。行驶了40分钟即进入稻城县。稻城县城不大,但很干净,天蓝蓝的,云柔柔的,一览无余,一切都处于强烈的阳光下。

          在一家川菜馆里对付了一碗米饭,吃了一只康定带来的萝卜,脆甜开胃。

          继续向香格里拉镇前进。稻城距离香格里拉镇80多千米。一路上风景优美。

          下午5点多到香格里拉镇。过去的日瓦乡,现在的香格里拉镇,常住人口只有几千人。

          一条幽深的大峡谷从街头延向不远处的蒙自乡,当地人称之为蒙自大峡谷。

          香格里拉镇距亚丁自然保护区50千米,海拔3600米。

    /    晚上宿亚丁桃园山庄。

          “香格里拉”一词缘于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描述了一个远在东方崇山峻岭中永恒和平的宁静之地“香格里拉”——那是地处中国藏区雪山怀抱中的一条神秘峡谷:附近有金子塔般的雪峰、蓝色的湖泊、宽阔的草甸,还有喇嘛庙、尼姑庵、道观、清真寺和天主教堂;那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民族共处;人们𣎴分种族、男女、宗教信仰,共同在那里生息繁衍;那里的寺庙金碧辉煌,寺内园林典雅、中外藏书丰富,早晚钟声悠扬。那里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是一种近似于世外桃源般理想化的生存环境......

          2002年5月,国务院正式将云南的中甸县定名为香格里拉县(含徳钦),并将四川稻城县的日瓦乡定名为香格里拉镇(亚丁自然保护区)。

                                                              8月22 日

                                                       

                                                            雪峰  牛奶海

                                         

          早晨6点摸黑向亚丁景区移动。亚丁雪峰的日出非常迷人,前年10月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7点多天色微明,远处金子塔状的冰峰格外醒目地矗立在眼前。这大约是仙乃日峰,与西藏阿里的冈仁波其峰十分相似,但仙乃日峰更雪白,也更耀眼。神秘的冈仁波其峰常常被云雾笼罩,想看到它的本来面目是很费劲的一件事,它是偶尔露真容!

          8点整来到亚丁村。坐落在山腰的亚丁村正对着晶莹的仙乃日峰和夏诺多吉峰。

          将车停在停车场,徒步向雪山方向前进。

          满山遍野的红叶和金色的松树,在雪山的映衬下光芒四射,耀眼无比。这一路的景致浓得让我有些透不过气来。几乎每一座山、每一片云、每一泓碧水、每一处草甸都能入画。“最后的香巴拉”的确是世间难寻的仙境乐土,令人神往。

          亚丁景区的主体部分是三座完全隔开又相距不远的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这三座雪峰若隐若现,以𣎴同的角度展示着它们的风姿,成为亚丁的中心。

          仙乃日海拔6032米,为稻城第一高峰,远看似观世音菩萨坐于莲花台上,手持宝瓶,慈目注视脚下的人间仙境;央迈勇海拔5958米,晶莹剔透,冰雕玉琢,宛如一位端庄娴静、冰清玉洁的少女;夏诺多吉海拔5958米,雄姿刚劲,恰似一位勇武的战将。

            三座神山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在湛蓝的天空中被柔软的白云簇拥着。

          步行至山门乘电瓶车来到山脚下,继续徒步上山。大多数游客选择了骑马。山上路陡坡多,骑马也不舒服。到海拔4400的半山腰时,我开始气喘,缓慢地向山上移动。从早上9点上山,直到中午1点才到达第一个景点络绒牛场。洛绒牛场是由草场、森林、雪山、溪流、浅滩组成的髙山草原,也是当地牧民放牛的牧场。洛绒牛场背依央迈勇、仙乃日、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在山上饱览了三座神山的神韵,坐在枯树桩上吃了一块黑面包,喝了一瓶奶,算是午餐,然后继续上山。洛绒牛场通往牛奶海只有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而且一路陡坡,因为缺氧觉得举步维艰。尽管只有2.5千米的路程,也用了1个小时才登上了最高峰。五色海海拔4600米,位于牛奶海的上方,距离牛奶海约四五百米。五色海以仙乃日神山做背景,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显得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在山顶欣赏了五色海、牛奶海等高山湖泊,一路上所有的艰辛瞬间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牛奶海在央迈勇冰川下呈扇贝形,是一座古冰川湖泊,面积约有十几亩,海拔4500米。湖陆交接处的一圈白色沙地在湖水的映射下呈现乳白色,而湖水中心则是湛蓝清澈。牛奶海酷似西藏的拉姆纳错 ,镶嵌在雪山峰岩中,似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

          在山上还见到了七八只野生岩羊。

        由于高山缺氧,下山时气喘吁吁,体力已经严重透支。靠在树上吃了一个苹果,然后缓慢地挪动着脚步。走了大约一小时后,体力消耗太大,感觉再没有力量支撑,每走十几步就得坐下歇息。上山时将手杖忘在了车上,现在可真需要它来支撑身体,而且下山路坡度大容易跌倒。只好在山林中捡起一根干树枝当手杖,强撑着向山下移动。快到山脚下时,我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头晕目眩,几乎是跌趺撞撞走到山下的电瓶车站。这时已是下午5点多了。

          山下的海拔低,吃了一个从陕西带来的蒲城梨后,感觉好多了,这才开车回到香格里拉镇。此时天色已经暗淡,仍宿桃源山庄。全身无力,吃一盒泡面后即入睡。

          这大约是我有生以来最艰难的一次磨砺。我全程徒步登过华山,也登上了海拔5200米的拉姆纳错,也征服了充满野性的太白山。亚丁平均海拔高,山脉长,要在当天徒步完成全部行程,的确需要耐力和韧性。

                                                              8月23日

                                                      俄初山  蒙自大峡谷

          早晨6点自然醒来。天不见亮即开车向30千米外的俄初山进发。俄初山地处亚丁景区以北,海拔5146米。7点多天色微明,也逐渐看清了俄初山的真面目。俄初山是稻城最大的林区,以云杉、红杉、高山栎为主。平缓的山脉被被红叶和黄叶覆盖着,森林广袤,灌木层叠。山形及山色与新疆喀纳斯相似,红黄相间,绚丽多彩。站在山顶上能远眺贡嘎雪山。

          9点多由俄初山返回香格里拉镇,沿途的蒙自大峡谷里江水奔腾汹涌。由香格里拉镇往东拐弯,与蜿蜒幽深的蒙自大峡谷一路平行。越往东走,峡谷越深。蒙自大峡谷全长13千米,两岸山势险峻,峡谷风走云动,涛声阵阵,尤其是那月牙似的大转弯,可与弯曲的喀纳斯比肩,只是山谷两岸的植被逊色于喀纳斯。

          蒙自乡的深谷两岸散落着零星的藏式民居。村民们朴实敦厚,在田间地头或房屋前,热情地向我挥手致意。

          中午12点多返回稻城。太阳似乎距离稻城更近,阳光灿烂,云彩柔柔地铺在房顶。在县城简单吃过午饭后,往理塘方向前进。下午2点多到理塘,北上驶入217省道。原计划由理塘西去走318国道进藏,但8月2日波密县境内的通麦大桥被洪水冲击垮塌,至今未通。由波密去墨脱的计划落空。无奈之下走川藏北线,由那曲进入拉萨,因为绕道,只好放弃去林芝地区的行程。

          理塘至甘孜虽然也是山道,但路况要比国道G317和G1318线好得多。一路上山色染红,层峦叠嶂。下午4点多经新龙县城,于晩上8点多到甘孜。

          甘孜海拔3300米,阴雨天气,气温明显下降,赶紧穿上冲锋衣。几乎没有什么不适症状。我曾多次去青藏高原、川藏高原、云藏高原等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地带,尽管有时也有高山反应,但每次都坚持了下来。当然,任何人有缺氧症状都是正常的。主要的是要慢走路,多吃水果和蔬菜,晚上早休息。

          甘孜会师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1936年7月2日,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领导下,长征到达川西北的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5日,在朱德等红军领导人的力争下,红二、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甘孜会师,对于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的大会师起了积极的作用。

          晚上在一家川菜馆用餐。

          明天由德格进入昌都。

          宿甘孜大酒店。

                                                               

                                                                8月24日

                                                     

                                                        徳格印经院  草原惨杀

         

          早晨天半阴,潮湿的空气中,飘了几滴雨。简单用过早餐后,离开甘孜向德格方向前进,驶入川藏317线。路尽管不好走,但沿途的风景让人迷恋。途中经过一条河,河床上堆满了玛尼石刻。七彩的颜色使得这些石头斑斓夺目,成了艺术品。河不远处是一泓天池,叫新路海子。隔水相望,新路海子洒满珍珠,在鲜艳夺目的经幡辉映下,简直就是天上的瑶池。

          开始翻越雀儿山。海拔由3900米上升至4700米。雀儿山主峰海拨6100米。

          中午1点走出谷底,来到德格县城。县城海拨3300米。

          在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县,有座佛教萨迦派的寺庙更庆寺。更庆寺内有个印经院,名为德格印经院。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

          午餐后参观印经院。印经院坐落在徳格县城文化街,红墙高耸,周围被密林包围着。尽管只有三层楼,但设计结构独特,参差有致,系典型的康巴藏式古建筑风格。楼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及佛殿、经堂等。藏版库大小共6间,约占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二楼的印刷车间人声鼎沸,工人们两人一组,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版就放置在两人间的斜板上。坐的高的负责接纸并固定印版与印纸之间的一拓面及在印版上滚墨,坐的矮的则一边递纸一边持卷布干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的书页并放置一旁。如此周尔复始。两人的配合非常默契。工人们的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德格印经院的印刷工艺大体可分裁纸、颜料加工、印刷、装修订四个流程。

          徳格是中国三大藏文化中心之一,徳格印经院以其收藏文献典籍最广博、门类齐全以及考究的刻版工艺和精湛的印刷工艺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

          下午3点半离开四川的最后一个县——德格,向西藏进军。过了德格,尽是柏油路。金沙江在路边蜿蜒流淌。4点多进入西藏昌都地区的江达县境内。我有些兴奋,几天的颠簸,终于进入了西藏地界。

          经过海拔3300米的岗托乡,接着翻越矮拉山。在半山腰斜坡上,十几只秃鹫和一只狼正在争夺一头小牦牛的残骸。我立即停车抢拍。那只大灰狼悻悻地急忙逃离,胆大的秃鹫仍旧在争夺猎物,胆小的秃鹫则小心翼翼地靠近猎物。这只落单的小牦牛无疑是遭到那只凶残的野狼残杀后,才把那些秃鹫招来的。

          山道弯弯,上升至矮拉山顶部的盘山公路时,海拔4250米。

          下山来到一处较开阔的盆地,进入江达县城,海拔3500米。徳格距江达110千米。这是藏东南第一县,317国道从县城穿过,这也是江达由北到南的一条中心街。

          在街上一处川菜馆对付了一顿晚饭后,即宿津江宾馆。

          此时出现了明显的高山反应,轻微气喘。早寝,但无法入睡。宾馆背后是涛涛的江水声,宾馆楼下对面是练歌房,年轻人兴致很高,南腔北调,直唱到午夜后才消停。刚进入梦乡,马路上又是一连串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再次被惊醒,望着窗户下的马路叹息。等喇叭声消失了,又继续睡去。殊不知凌晨4点马路上又是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

                                   

                                                            8月25日

                                                   

                                                    强巴林寺  卡若遗址

           

            昨一夜折腾得没有睡好觉。迷迷糊糊,看表已是清晨5点多。

            6点县城麻麻亮,无奈起床。

          洗漱后在楼下一家饭店用早餐。满街的流浪狗在四处游荡,不过它们很沉稳,没有发出吠声。夜里下了一场雨,街道上空气湿润。此时县城才似乎安静下来,没有声响,开始沉睡了。

          我逃也似地离开江达县城,往昌都方向奔去。

          江达距昌都220千米,路况好,都是柏油路。忽见前方一辆大货车翻下路基。我停下车察看,车上和附近都没有人,估计人已经脱险,我便继续前行。我想,大货车的司机大约是疲劳驾驶所致,路况好反而易使司机痳痹大意。   

          9点开始翻越雪集拉山,海拔4250米。青山连绵,云海蒸腾。下车在海拔标识碑前拍照。

          过了妥把乡,在路上遇到葛巴一家去拉萨朝拜。他们从格徳巴公出来已经四五天了。葛巴的父亲、母亲、叔叔和弟弟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绵延的山路,执着地向目的地进发。葛巴只有13岁。我为他们送了些食物和矿泉水。葛巴兄弟俩磕头作揖的姿势非常认真,一招一式毫不马虎。藏族同胞信仰的虔诚,令人感叹!

          告别葛巴一家不久,山路旁的草甸逐渐变成松林。澜沧江蜿蜒曲折。藏民在江边收割青稞。

          道路很快形成一个U字形峡谷,谷底是平坦的盆地——昌都。昌都县位于西藏东部,东与江达、贡觉县为邻,南与察雅、八宿县毗邻,西与类乌齐县交界,北与青海省玉树县和囊谦县接壤。昌都行暑驻地昌都镇,海拔3200米。

          我找到一家川菜馆用餐。餐馆隔壁是一家摩托车销售部,店老板李先生见我的车是陕西牌照,就主动上前与我谈天。他是宝鸡人,来昌都五六年了,生意兴隆。他请我在店里吃茶,介绍了昌都的吃住行情况。

          与热情的乡党告别后,我先来到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内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的马拉山上,为藏东第一大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寺内的广场和路面正在整修。寺院宏大,厨房的两口锅大得惊人,每口锅直径至少在1.5米左右。但女人不能入内参观。强巴林寺有五大活佛,十二个扎仓,僧人最多时达5000余人,并辖周围小寺70座。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为该寺第一大活佛,现已转世至十一世。寺院建筑保存完好,经堂内塑有数以百计的各类佛像和高僧塑像,大面积的壁画和众多唐卡画,为强巴林寺增添了无穷的感染力。僧人非常友善,与他们聊天合影都可以,甚至连他们的法会课堂都可以拍摄。

          下午2点多至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城东南约12千米的卡若村。卡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晩期文化遗址,年代为距今4000~5000年。卡若遗址发现于1978年,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开车在卡若村找了十几分钟也没有找到遗址,最后在村子入口处的一个大院里发现了端倪。大院朝北是一个铁栅拦似的大门,大门周围都是高高的围墙。院子里空空荡荡,杂草丛生。在院中央的又一个小院门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布

          卡若遗址的发现是轰动文物界的大事件,我对出土的文物颇感兴趣。立刻回到城区打听,但最后是失望而归。我以为昌都有文化博物馆或文物展览厅,但这些都没有。一连向文化部门打了几个电话,也不知所云。

          傍晚6点多在县城用晚饭,然后在街上散步。昌都在整个西藏都是繁华地区之一,人口密集,手工业发达,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杂货店,店内店外地上摆满了生活必需品,如烟囱和马鞍子等等,一应俱全。昌都还是整个川藏文化的中心。

          晚上入住嘉禾酒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行旅痕(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mc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