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拔仙台 张骞墓
早晨5点多起床,精神有些木然。这与高原缺氧有关系。但我的“任务”没有完成, 还不能停下脚步。
天阴沉沉的,要下雨的样子。大爷海被浓雾遮盖着。
我挎着相机,拄着手杖朝更高处行进。穿过一片乱石岗,走出草甸,开始攀登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我的终极目标是最高峰拔仙台。
大爷海南侧山坡上的草甸非常茂盛,草甸上的几片沼泽地泛着月光。
翻过一架山,立刻就看到了二爷海!我伫立着,从远处瞭望着呈椭圆形的二爷海。
二爷海也坐落在群山环抱中。大约用了半小时,我下得山来,走近二爷海。二爷海岸边多碎石子,面积明显小于大爷海,湖水应该不会太深,因为岸边裸露着许多被水浸泡过的小石块。我向湖中抛下一块小石头,湖水很快溅出来。湖面海拔3650米,这大约是中国内地海拔最高的山地湖泊了。湖边用石块堆积起来的土地庙超然脱俗,里面供奉的铁佛和观音有身但已无头了。二爷海山坡上的几棵古松根深叶茂,使得二爷海有了韵味。
由二爷海继续往东,翻越一架山,立刻就看见三爷海!蓦然回首,只见二爷海湖面上阴霾笼罩,湖中心不时出现一缕青烟似的雾气,盘旋、缭绕着上升。顷刻间整个山谷都被弥漫在云海中,但很快云雾又散开来,蓝宝石似的海子又清晰地展现出来。
用了十几分钟来到三爷海。三爷海又略小于二爷海,模样与二爷海十分相似,海拔3500米。山坡上几棵古松遒劲硬朗,静静地陪伴着三爷海。
由三爷海翻过一架山,看见山弯里一池碧水,这无疑是玉皇池了。玉皇池三面环山。我加快脚步来到玉皇池边,急促地喘着气。玉皇池海拔3400米,面积与二爷海相当,呈椭圆形。湖边上有几座简易平房,里边空空荡荡。
这时已经7点多了。虽然近2个小时的上山下山有些累,可更多的是开心。“任务”只剩下最高峰拔仙台了。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原路返回。
拔仙台坐落在大爷海南侧的主峰上。翻过几座山,再穿过乱石岗,登上顶峰拔仙台,用了将近2小时。在半山腰可从东北侧鸟瞰二爷海和三爷海,只见其一前一后,一对鸳鸯似的天湖。
拔仙台是太白山的主峰,海拔3767米。山顶上石块砌筑的庙宇在2011年7月遭雷击后坍塌。里面的石碑、铁碑、铁佛、木雕像、铁钟、铁炉等都已不见了踪影。地上一片瓦砾。坍塌的女儿墙和烧焦的木梁都横七竖八地倒在石堆上。石堆上还能见到锈迹斑斑的铁片。天阴沉着,即使不远处的山脉也看不清楚。红日也被阴霾笼罩着。
我很兴奋。毕竟我登上了秦岭的最高峰!
返回大爷海大本营,吃了一碗香辣方便面,于10点多背上行囊往山下走。 在下山的时候略有些气喘,似乎比昨天登山还困难,走一段歇一会。
太白山是国内最原始的旅行地之一,它深藏在茫茫的秦㱓山脉中。与十三朝古都西安遥遥相望,但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面目,许多地方还是无人区。太白山一直都是徒步驴友的心中圣地。
下山的路上,我不由吟起了李白的《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下午2点多回到停车场。这时已没有心思吃饭。吃了一个苹果,直接开车由西往南驶入108国道,行驶了大约40分钟,过了佛坪后又驶上西汉高速。
下午4点多来到城固县城。县城被橘子树包围着,金橘挂满枝头。在县城找了家面皮店。陕南的热米皮非常诱人,外加一碗菜豆腐。
简单用餐后,来到神往已久的目的地——张骞墓。
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城以西4千米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公元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此。张骞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名单。工匠们正在对墓前的甬道和花园进行修茸和扩建。
张骞墓坐北朝南,呈覆斗形,周围有古柏环绕。墓前有清乾隆、光绪年间立的墓碑数通,还有西汉时雕刻的石虎一对。石虎头部已残缺,但尚可看出西汉时期的雕刻艺术风格。兴平霍去病墓前有一石卧马(马踏匈奴),雕刻线条粗犷,生动逼真,雕刻手法简练浑厚,反映了西汉时期社会的富庶和国家力量的强大。此石虎与之属同一类型。
张骞是汉武帝时人,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奉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攻匈奴。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方回归,在外13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11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
我一直对丝绸之路充满着神往与好奇,期盼着有朝一日将丝绸之路全程走完。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也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旅行家。张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追思和纪念。这次凭吊了张骞墓,总算了却了我的心愿。
离开张骞墓,继续沿高速公路向西行驶。
下午6点多到宁强县。宁强位于汉中西部,距青木川古镇约有2个多小时车程,又是山路,只好在宁强住一宿。
在一家茶店买了几两绿笋针茗茶,泡一杯品茗。茶泡在杯子里不加盖,只见茶叶如绿伞般徐徐下落,待完全泡开后,鲜活的春芽如绿笋一般玉立杯中。闻着有一丝清香味,喝一口香溢满口。陕南是著名的产茶之地,如西乡的午子仙毫、紫阳的毛尖等都相当不错。现在陕南茶叶已占陕西70%的市场份额,打破了龙井、碧螺春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街上的老字号买了些王家核桃饼品尝。油糕大小的核桃饼,色泽金黄,油酥可口。店家说早上趁热吃最香。
宁强的名小吃还真不少,又在一家老字号买了只王家麻辣鸡。店主当场用刀将其剁成小块,再用麻辣作料拌匀。我随即吃了一块,只觉鸡肉鲜香麻辣,爽口开胃。王家麻辣鸡在宁强比比皆是,是当地独具风味的凉盘佳肴。
在街上又品尝几个红薯粉水饺。饺子皮是用红薯粉做的,外表呈暗红色,里面包裹着野菜和鸡蛋,吃起来爽口脆香。
天黑时来到一处酒楼,拎出一瓶西凤酒,要了几道菜,算是正式用餐。今天是出行第二日,顺利登上了拔仙台,凭吊了张骞墓,一路劳顿,犒赏一下自己的肠胃。
晚上宿宁强宾馆。
8月12日
青木川 保宁醋
早餐专门在一家老字号品尝刚出锅的王家核桃饼,热乎乎的酥饼的确更可口,又要了一碗菜豆腐。
由县城西去,上了山路往青木川方向行驶。宁强距青木川约90千米,行驶了2个多小时。青木川是川陕交界茶马古道的一个传奇古镇,掩映在崇山峻岭中的一块小盆地里。金溪河环绕古镇。
青木川位于汉中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陕西省最西的一个古镇。
古街沿金溪河分布成弧形,街上的明清古建筑房屋多达206间,大多为二层结构的四合院,建筑风格有明清时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回龙场街。这条古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后街下半部遭水冲坏。古街长800米,宽4米,是一条原汁原味的老街。老街上的石板路、古祠堂、古民居和烟馆等都非常完整。老街上还保留着不同时代的政治标语,展现着历史的变迁痕迹。
距古街不远处的魏氏宅院,建于民国年间。距古镇5千米处,有明清时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遗迹,长达60千米,古道顺河而上,依崖凿路,崎岖险峻。
中午1点多在一处民宅里用餐。这家的黑鱼香辣开胃。
饭后在古街上溜达,下午3点多离开青木川南下广元,上高速至阆中。
下午5点多到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阆中汉属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我将车停在古镇路边的停车场,大步流星进入古城。
清一色的民清建筑群,古街坊里人流涌动,熙熙攘攘,一派热闹的场面。
在一处食府里坐下,点了几道菜,又让店家切了一盘张飞酱牛肉。饮阆中特产的保健酒——桑椹酒。餐前品尝一杯保宁醋。保宁醋始创于明末清初,以大米、玉米、麸皮为原料,加入砂仁、白蔲、黄连、杜仲等70余味中药,风味独特,柔和绵长,是真正意义上的保健醋,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阆中古称保宁府,故称之为"保宁醋",为我国四大名醋之一。
晚饭后漫步古城。驻足一醋泡脚屋泡脚。每位收费25元。用醋泡脚于我还是头一回。在木桶里倒醋兑热水,双脚泡在里面,发热后,由技工按摩脚底。据技工介绍,用醋泡脚,具有杀菌、防感冒、清心益肺等功效。保宁醋是国内唯一的“药醋”,有防癌抑病功能。技工神秘地吿诉我:保宁醋厂附近数十年无一人患癌症。
宿古城一家客栈。客栈从外看起来古色古香,内里却颇现代化,卫生间及热水一应俱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