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
古柏林 类乌齐寺
早餐后至类乌齐方向,进入214国道。7点多到俄洛镇边防检查站。沿着昂曲河下游行驶。很快在半山腰上发现大片的古柏林,我驻足拍摄。古柏林位于昌都县俄洛乡西北部的朱角山,海拔4200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不少古柏已干枯死亡,横七竖八倒在茫茫深谷丛林中。更多的古柏则依然挺拔于山林之中。大部分古柏不粗壮,但枝干俊秀,枝叶茂盛,层杉叠翠。
正要离开古柏林时,身后驶来两辆来自宁夏银川的越野车。车上下来6男2女银川驴友。领队张先生告诉我,他们由318线到理塘后又北上返到甘孜,由317线来到这里,打算去拉萨。因为318线波密境内的通麦大桥于8月2日突然垮塌,据官方消息称,恢复通车需要1个月的时间。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沿着318线进入藏南,由八宿游逛然乌湖后,再北上至昌都驶入317线,最后由那曲到拉萨。他们多走了两三天不说,800多千米山路,耗费了2000多元的油料。更遗憾的是,他们去了理塘,却没有南下逛稻城亚丁。
他们非但没有疲惫之相。而且精神饱满,与我合影留念。
9点半翻过古柏林,到达山顶时海拔4500米。10点下山进入类乌齐县境内,海拔3600米。一路上藏民在金色的田野中收割青稞。
很快进入类乌齐县城,城内海拔3700米。类乌齐县位于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往北去距县城20多千米外的类乌齐寺,类乌齐寺亦称查杰玛大殿。这里曾是类乌齐老县城,现在是类乌齐镇。查杰玛大殿坐落在老县城东侧,朝圣的人络绎不绝。类乌齐寺始建于1277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大殿造型独特,华丽宏伟,主体建筑髙30米。大殿为三层,分别由三种颜色绘饰:第一层为“条花殿”,外墙用红、白、黑三种颜色涂抹竖形纹饰,每道竖条有1米多宽,每面墙各35条,富有装饰感。殿内有巨型大柱64根;第二层为“红殿”,外墙涂抹红色;第三层为“白殿”,墙体抹白色,沉稳神秘。殿顶有高耸的金顶。
在西藏,绝大多数寺庙都依山而建。查杰玛大殿外形呈正方形,坐落在平坦的开阔地带,这种类型的寺庙建筑我在西藏还是头一次看到,具有藏、汉及尼泊尔结合的建筑风格。
紧贴类乌齐山下是僧人宿舍。房舍破败,与金碧辉煌的大殿形成鲜明的对比。僧人们这时或都在大殿念经,但空旷的院落里居然有人向我打招呼。我仰望二楼,只见一位胖喇嘛在向我招手,并示意让我上去。他向我作揖,念念有词,他念的是“六字真言”,我也应声道:“唵嘛呢叭咪吽!”
他自我介绍说,他叫卡布,因故未参加大殿念经。他端出奶糖让我品尝,并让我在他的寝室和经房参观。经房一排书柜里全是经书,屋子里挂满唐卡。临走时,他为我包了一个红纸包,里面装着他配的药粉,大约是祛邪平安的。
中午12点离开类齐乌寺,返回新县城。见路旁有一简易帐篷商店,觉得好奇就停车。商店女主人的辮子很长,几乎耷到脚后跟。她的几个孩子在一旁专心打台球。孩子们随遇而安,他们的娱乐无处不在。
中午1点多在类乌齐县城用餐。这是由陕西商州小两口开的面馆,顾客盈门,几乎都是内地的驴友。我要了一碗油泼面,味道蛮好。
一碗油泼面下肚,让人荡气回肠。与乡党告辞,继续往西北驶入317国道至丁青县方向。土路尘土飞扬,崎岖不平 ,颠簸得人浑身散架似难受。山顶上积雪,工人在修路,走走停停,常堵车。
要进入丁青县境内时,因为修路堵车将近2小时。直到傍晚7点多才赶到丁青县的觉恩乡。觉恩乡海拔3600米。因为明天要去孜珠寺,只能在觉恩乡过夜。但觉恩乡没有旅社。无奈求助于觉恩乡公安派出所检查站,值班民警知道我的来意后,带我来到检查站后院,指着一间空房说,里面有床铺,是专门为驴友准备的,只是没有被子。这间屋里有4张床。我谢过民警后,从车上取出在西安带来的棉被,在床垫上铺好自备的床单。睡前吃一块饼干,喝一杯牛奶,简单洗漱了一下,即睡也。
8月27日
天葬 孜珠寺
早晨6点多起床时,天麻麻亮。简单洗漱了一下,便到河边拍摄日出。7点多离开觉恩乡,继续在317线上行驶。大约行驶了半小时,向南岔道拐弯往孜珠寺爬行。孜珠寺位于丁青县觉恩乡的孜珠山上。在半山腰看到孜珠山主峰有一个巨大的窟隆,窟隆下方是高低相间的寺院,看上去如层台累榭般。接近一处坡地时,只见3只秃鹫在向我张望。这时海拔表显示4100米。我下车后攀上土坡,正要对那3只雕拍摄,发现了更多的秃鹫,大约有四五十只!周围弥漫着一股尸体腐烂的臭味。我朝东侧一回头,只见天葬台下有几个人正挥着斧头,在用力剁着刚刚分解完的尸体!旁边是一堆燃烧的柏树枝叶,冒着一股青烟,大约是用来驱散臭味的。
啊,天葬!
我有些激动,几位天葬师发现了我的到来,对我并无恶意。我见状立刻到天葬台北侧拍摄起来。
两位天葬师在专心剁碎尸骨,他们头上戴着塑料帽;一位背尸匠在旁边显得无所事事,他旁边堆放着刚刚裹了死者的被褥,被褥上面沾染了一些血迹;另外两位中年人手挥着用树枝做成的白布旗杆,驱赶着蠢蠢欲动的秃鹫。其时大部分秃鹫很守规矩,它们在岩石或土坡上等候着旗手的呼唤。在天葬台内侧堆放着四五个木墩,专门用来分解尸体和剁尸骨。尸骨剁得很碎,天葬师们放下手中的利斧,旗手立刻挥舞了几下旗杆,并嗷嗷叫了两声,秃鹫很快围拢上来,争抢着尸骨。有的还为争抢尸骨而打斗。大约过了5分钟,旗手将秃鹫赶走,天葬师们继续剁着尸骨,尽量剁碎,让秃鹫们吃干净。按藏传佛教的习俗,鹰是神鸟,是空行母的化身,死者的尸骨被秃鹫吃得越快越干净越好,这说明死者生前做善事多,转世后死者的灵魂可以升往天界。
过了一会,旗手们又开始吆喝,秃鹫们一拥而上,大吃特吃起来。如此这般重复了七八次,直到上午10点多天葬才结束。这时许多秃鹫已陆续飞走,剩下的一部分还在寻觅着残渣。有几只流浪狗也赶到天葬台下,驱赶着秃鹫,打扫完最后的残羮……
天葬师和死者的亲属将带来的几包东西抛入路边坡下的拉圾堆里。这大约是死者生前的衣物等。这片拉圾堆里尽是鼓鼓囊囊的塑料编制袋和五颜六色的衣物。天葬师和背师匠们收起刀子和斧头,用糌耙搓洗手上的血迹余腥,将身上的衣裤外套脱下来抛入垃圾堆中。然后端起煮好的酥油茶猛喝起来,天葬到此结束。
我深深地呼吸了口气,大约是对人生的感悟。离开天葬台,开车很快来到寺院的广场,这里海拔4300米。寺院依山而建,依着寺院有一条转山路,直径大约不足1千米。只见许多藏族朝圣者在念念有词地转山。转山即为“转经”,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座寺院、一座佛塔、一座佛殿、一座神山等,从左向右转一圈或几圈,甚至成百上千圈。
我也沿着转经路虔诚地绕着孜珠寺转了一大圈。只是没有念诵经轮内的经咒,更不会念诵六字真言了。
山下南谷中的地势开阔,彩色土壤和植物层次分明,峡谷中金黄青稞和青草交织在一起,空中的经幡似一条巨大的抛物线在蓝天白云中飘着,让大峡谷蔚为壮观。
孜珠寺为苯教发源地,距县城37千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寺庙之一。我在寺院见到了次成日吉郎达喇嘛,他是孜珠寺的主持,已58岁。他告诉我,这里僧人数超过100,还为我赠送了开光的吉祥包。谈起孜珠寺,他如数家珍,我洗耳恭听。孜珠寺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后来由苯教著名高僧罗邓宁波•仁增康珠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由于孜珠寺地处海拔4800米的雪山上,自然条件极为艰苦,僧人是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修炼苯教的佛法。
在寺院灰暗的僧人宿舍里见到一位老僧人,约80多岁,身体伛偻着,走路颤巍巍的。我向他问好时,他费劲地向我点点头。看着供案上摇曳的酥油灯,不由联想到这位老僧人,盆里的酥油快要燃尽,他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生命的轮回在重复着。无论是为寺院添加酥油,还是在虔诚地转山,都是一种虔诚的祈福。
离开孜珠寺,下山直奔丁青。经过沙贡乡境内的一座大山时,见山巅上坐落着一座宏伟的宫殿。这大约是沙贡寺,亦称西藏寺院。
中午1点多到丁青县城。在县城一家川菜饭对付了一碗米饭。
继续行驶在颠簸的317线上。两岸山色竣峭,金黄色的青稞点缀着山色,层次分明。半山坡上的农庄和寺院呈土灰色,有一种沧桑感。
下午3点多翻越崇山峻岭,海拔4700米,身体没什么反应。经过丁青县辖区的尺牍镇。
傍晚进入那曲地区索县境内。
夜里11点多到巴青县城,海拔4000米。县城冷清、空荡。街上气温底,穿上羽绒衣身体仍直哆嗦。饭馆都关门了,只有一家陕西馒头店还亮着灯光,走进一看,一对年轻夫妇正围着一口大油锅在炸麻花。我喜出望外,当即买2斤热麻花津津有味地嚼起来。一番聊天后知道,这是一对来自甘肃天水的夫妻。这店是他们去年从一对陕西夫妇手里接手来的,也没有再改动店面,因为天水过去也称秦州,与陕西地界不远,在外乡人看来是一码事。
在这对夫妇的指点下,我投宿于他们隔壁的交通宾馆。房间里不冷,双层玻璃窗,但室内脏乱不堪,没有卫生间和自来水,房间里备有一桶水供洗漱。走廊里摆放着尿盆,晚上起夜小解倒也方便。
8月28日
羌塘草原 当雄
早晨8点自然醒,吃方便面。9点向那曲方向前进。从巴青开始均为二级柏油路面,艰难的行程告一段落,由此也进入了羌塘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位于昆仑山、可可西里以南,黑阿(那曲至阿里)公路以北。这里植被类型虽然简单,却生活着许多动物和鸟类。
进入那曲境内,地面开阔,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山不高,山上没有树,青草泛黄,山色鲜丽。河床宽而浅,水流多呈蛇曲状。海拨4200米~4500米。江古拉山娅口4700米。蓝天白云,平坦的柏油路面让人心驰神往。路上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暴风骤雨。
在辽阔的羌塘草原,偶尔能看到牧民和牦牛群。在草丛中见到一只金黄色的藏獒,雄猛威武,像狮非狮,似虎非虎,让人望而生畏。幸好我在车上,隔着车窗望着它的雄姿。不远处的牧主人和牦牛群衬着它懒洋洋的神态。这大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稀有、最凶猛的大型犬种,被誉为“东方神犬”。
下午2点多到那曲。结束了为期6天的川藏317线的旅程。那曲镇海拨4400米。午餐后继续往当雄方向行进。在雨中由那曲上109国道。过了那曲,视线更广阔,念青唐古拉山云遮雾罩,将109国道延伸到天边。
傍晚到当雄县城,海拔4200米。当雄县城面积不大,穿越而过的青藏公路是其主要大街,街上行人稀少。当雄北有圣湖纳木错,南有羊八井地热温泉,县城因此逐渐繁荣起来。一般游客去纳木错,都会选择在当雄县城补给一些食物。
当雄最有名的是每年藏历7月底或8月初举行的赛马会。赛马会成了集市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是藏北最盛大的节日。 我曾于2004年8月初有幸在当雄目睹这一盛况。
在宾馆对面的一家四川邛崃饭店对付了一顿晩餐。说句实话,虽说西藏的自然景色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西藏地区大部分饭馆的饭菜都不符合旅行者的胃口,这除了海拔高缺氧的因素外,与烹饪粗糙也不无关系。大部分川菜馆店铺简陋,卫生状况差,烹饪水平低。川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最有特色及民间最大的菜系,被冠以“百姓菜”。但遍布西藏境内的大部分川菜馆堪称滥芋充数,让人没胃口。相比之下,这里陕西和甘肃人的饭馆还让人较满意,尽管都是小吃,但在味道和卫生方面还算不错。其实西藏也是美食天堂,我2004年8月初来拉萨参加房地产盛会时,下榻拉萨明珠宾馆,几天的酒宴都相当丰盛,上的一道道菜肴既好看又好吃。除了川菜,还有藏餐及地方小吃,其中红烧牦牛肉、青稞面条等都让我食欲大开。后来又去了林芝等地,林芝的一些川菜馆也相当不错。游客出门旅行,一是逛风景,一是饱口福,这两者是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人在旅途,不需什么珍馐盛馔,而更注重经济实惠的特色小吃。
宿念青唐古拉宾馆。
早寝。
8月29日
纳木错 羊八井
凌晨3点多起床,去纳木错拍日出。已经下了一夜雨。尽管知道纳木错也在下雨,能拍到日出很渺茫。但毎次进藏都要到圣湖逛一圈。漆黑的夜色中,只有哗哗的雨水声。
早晨5点多到达海拔4718米的纳木错。雨似乎越来越大,只好在一处茶馆里取暖。
7点多天色微明,雨仍下着。直到9点多雨小了,赶快来到圣湖边。天色阴沉,湖水被阴雨笼罩着,但念青唐古拉山半遮半掩,在云中飘浮,呈现一种神秘兮兮的秀美。好景不长,不一会儿雨水又大起来。从扎西半岛沿湖畔南岸行车,一侧是隐隐约约的念青唐古拉山,一侧是阴沉沉的圣湖,湖面上不时会升起一团团的薄雾,路面上的车辙印不清晰,土路上多草滩和泥塘,稍不留意,车轮就会陷进湿地中。无奈,我于上午10点多离开雨中的纳木错。
这是我第四次来纳木错:第一次是初秋的蔚蓝天;第二次是中秋的艳阳天;第三次是夏天大雪后的晴朗天;这次是秋雨阴沉天。
11点多经过那更拉山,下起了大雪,山色白茫茫一片。那更拉雪山海拔5190米,身体没有明显反应。路上湿滑,我谨慎驾驶,一再减速。
中午12点回到当雄。仍在那家邛崃餐馆胡乱吃了些东西,之后向距当雄260千米的拉萨方向前进。
路经羊八井镇时,对着升腾的汽流拍照。这里分布有规模宏大的喷泉、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等。沸腾的汽流和白云交织在一起,中间夹杂着朦胧的山脉,置身其中,宛若进人了人间仙境,分不清是云团还是汽流。
过了羊八井,两岸峡谷逐渐收窄,山上的植被也明显稀少。路两旁是成熟的青稞。不时能看到正忙于收割的藏民。进入拉萨近郊后,盆地越来越大,视线更加开阔。雅鲁藏布江在金色的青稞两岸蜿蜒流淌。
海拔3600米的拉萨城区天高云淡,马路宽广,街道洁净。我将车开到一家维修店进行维护保养。已经行驶了5000多千米。
下榻布达拉宫广场斜对面的新华宾馆,这是我第二次入住这家宾馆。这家宾馆的5楼平台可近距离欣赏布达拉宫。
晚餐后早寝。困倦已极。
8月30日
色拉寺 哲蚌寺
早晨5点起床,冒雨至布达拉宫西门排队买票。参观布达拉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前排队领预约票,一种是参加一日游团队。一日游包括参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但要参加半日的专卖店购物,票价450元。散客排队购票票价为200元。我无法忍受团队的购物,只有排队购票。早晨8点在窗口领取到了第二天早上8点参观布达拉宫的参观券。尽管我已是第三次进入布达拉宫,但每一次来到拉萨面对布达拉宫都会有一种冲动,渴望再看到这雪域高原的宏伟建筑。
早餐后参观大昭寺。这已是我第四次来。大昭寺位于老城中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名胜古迹之一,历来是藏传佛教信徒朝觐的主要佛教圣地和西藏的重要政治活动中心。大昭寺和八廓街永远都是那么人潮涌动,最富有藏族代表性的文化和风俗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11点参观小昭寺。小昭寺位于拉萨老城之北,与大昭寺相距大约不到1千米,与大昭寺并称“拉萨二昭”,为吐蕃早期著名佛教寺庙,后为格鲁派密宗经院之一的上密院所在地。小昭寺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七世纪中叶在文成公主主持下建造。
历史上小昭寺几度被焚毁,虽多有修复,但原初建筑大都不复存在。现存的小昭寺,多是后世仿建。大殿为全寺的主体建筑,分为三层。大殿周围以转经廊环绕。寺内主要供养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弥勒佛像等,门楼底层墙壁上绘有六道轮回的壁画。
在街上对付一顿便餐后,乘公交车北去色拉寺。拉萨市的公交车非常便宜,每人每次1元钱。
色拉寺位于拉萨西郊10千米的色拉乌孜山麓,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最后修建的一座大寺。色拉寺始建于公元1419年,由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西遵师命主持修建。色拉寺建在山下,寺院宽阔,庭院幽深,多花卉和树木,郁郁葱葱,完全是休闲公园的样子,朝圣者络绎不绝,但表情都很轻松。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大多数父母带着孩子在殿堂或转经朝拜,孩子们的鼻梁上都涂抹着黑灰。这大约是祈求幸福的一种方式。
下午2点乘公交车至哲蚌寺。哲蚌寺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拉萨三大寺之一,是历代达赖喇嘛的主寺,解放前僧人曾多达1万。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格培乌孜山南坡,公元1416年由宗喀巴的弟子绛央曲杰扎西主持修建。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依山而建。向上攀登,见哲蚌寺庭院宽阔,殿宇巍峨,回廊幽深,巷道纵横,如一座城镇。
下午5点离开哲蚌寺,乘车至拉萨河。我来拉萨4次,每次都要到拉萨河边漫步。河流是城市的命脉,拉萨河更是拉萨的魂。
晚上在拉萨新城吃豆花火锅,饮西藏青稞啤酒。这款啤酒包装与拉萨啤酒相似,因为是用青稞麦芽和大麦麦芽做原料,但味道似乎更浓厚一些。
酒后散步。
9点入寝。疲惫不堪。
8月31日
朗色林庄园 泽当寺
早晨冒着小雨登上布达拉宫。我这已是第四次登上布达拉宫。尽管供游客开放参观的殿堂越来越少,但布达拉宫魅力无穷。每一次游览都有不同的感受,让我品味着藏传佛教的魅力。
10点多从布达拉宫出来,开车离开拉萨,沿雅鲁藏布江向山南方向行进。过了贡嘎机场后,大片的青稞已经收割完毕,大多扎捆摆放在田野上。路旁的植被逐渐稀疏,山脚下的灌木丛和白杨树遍布雅鲁藏布江两岸,江面越来越宽阔。
中午12点多到朗色林庄园。朗色林庄园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乡的一个村子里,在雅鲁藏布江的南岸。始建于西藏帕竹地方王朝时期,约16世纪至17世纪之间,是西藏最早的庄园建筑之一。整个庄园规模宏大,主楼为七层,有护城河、经堂、花园、仓库、马厩、神殿等众多的附属建筑。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古老的高层庄园建筑之一,造型古朴典雅,与一般西藏建筑的厚重、雄阔风格有所不同。是西藏由封建奴隶制进入封建农奴制的标志和历史见证者。我曾在江孜参观过帕拉庄园,它的建筑风格与朗色林庄园有明显的差别。
下午2点多到乃东县泽当镇。泽当镇是山南行暑驻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距拉萨160多千米,海拔3500米。山南历史久远,吐蕃王朝的前身雅隆部落曾以此为中心发展壮大。西藏第一座宫殿、第一座寺院、第一个藏王、第一块农田都在这里产生,这里是藏族文明的发祥地。明天我将参观这些久违的“第一”。
午饭后入住泽当宾馆。在客房睡一小时。
傍晚参观泽当寺。泽当寺位于泽当镇北侧500米处,属帕竹噶举派,1351年由绛曲坚赞建立。泽当寺坐西面东,为两层庭院式藏式建筑。寺院虽不大,但寺庙西墙下转经的信徒排成了长队。藏传佛教的每座寺院都有特定的转经路,而且大多数寺院还在转经路上配备经轮(或经筒),每个经轮内都装有一定数量的经咒,信徒一边走一边用手将不同规格的经轮转动一下。更多的信徒手中所持着小巧的转经筒,不论坐立行走,都在不停地转动。当然信徒还要不停地念诵经咒,其功德就在于此。泽当寺建在城区,群众到这里转经权当茶余饭后的散步。
一面高耸的经幡在泽当寺上空飘荡。
9月1日
雍布拉康 桑耶寺
早晨6点多起床。在玉包子店用早餐。7点开车至藏王墓。藏王墓位于琼结县,距泽当镇27千米。在琼结县城街上见一位藏族村妇牵着一只小牛犊溜达。
藏王墓是公元7至9世纪时吐蕃王朝赞普的陵墓群。共发现墓葬16座,是西藏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藏王墓群。墓葬均为封土墓,封土平面有方形与梯形两种,方形居多,均自下而上呈收分状。其中能确定墓主的墓葬有9座,最为突出的是松赞干布和赤徳松赞的墓葬。松赞干布的墓葬为方形封土,墓地下有宫殿,里面供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观世音等塑像,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陪葬品及纯金制作的骑士和战马、用珠宝做成的一尊洛亚杰布护神像等。赤徳松赞墓是藏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墓葬,方形封土。封土正面有两尊蹲伏式石狮。石狮由整块石雕刻而成,刀法遒劲粗犷,纹饰朴素简约,造型古朴,雄浑大气,与同期汉地唐代陵墓风格有着明显的联系,是吐蕃时期遗留的少量石雕作品中的代表作。
距藏王墓不远处的半山腰庙宇林立,呈阶梯状,非常壮观。这是钦结寺。
9点多来到雍布拉康。雍布拉康坐落在乃东县泽当镇东南的扎西次日山顶。从山下仰望,城堡巍峨挺拔,气势雄伟,碉楼金顶耀眼夺目。雍布拉康相传兴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后来成为藏传佛教寺庙。雍布拉康规模不大,分前后两部分,坐东面西。南面山坡平缓,自山下盘旋而上,宫前有石阶数十级。主楼为三层,门厅外是一个带檐的小平台,正厅供奉有三世佛、聂赤赞普等历代赞普塑像及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等的塑像。站在扎西次日山顶,可俯瞰整个雅隆河谷。
11点至昌珠寺。昌珠寺位于乃东县泽当镇南郊外的贡日山南辳,距县城约2千米。昌珠寺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为镇妖兴国而建造,后曾作为松赞干布赞普和文城公主在山南的“冬宫”。十八世纪初叶,昌珠寺被侵扰西藏的蒙古准噶尔部焚掠,后重建。现为格鲁派寺庙。昌珠寺由大殿、转经围廊、廊院三部分组成。主要建筑是措钦大殿,殿内供奉的三世佛像由全铜铸成,十分罕见。大殿下层布局及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大殿相仿,寺内现有的壁画是被准噶尔兵毁坏后重绘的,有清代汉地特征。珍珠唐卡为镇寺之宝,是元末明初西藏帕竹王朝时期由乃东王后出资制成的。
在寺内还珍藏着由文成公主亲手刺绣的唐卡。历经1000多年,依然光彩夺目。
中午1点多返回泽当镇。凭记忆来到我上次用过午餐的那家川菜馆。那位四川郫县小伙子已经回家了,店主已易人,现店主是一位四川泸州的中年人。饭后仍旧至饭馆对面的重庆王大夫诊所量血压,坐诊的依然是前年为我量血压的王大夫!他很快认出了我,两人热情握手。我这次血压为99mmHg~133mmHg,比两年前的85mmHg~125mmHg有所不同,为我历史最高。王大夫告诉我,这在西藏都属于正常范围,毕竟已是50多岁的人了。
与热情的王大夫告别后,驶上雅鲁藏布江大桥,向桑耶寺奔驰。这是一条平坦的柏油山路。路边的雅鲁藏布江宽广平静,周围被矮树林子簇拥着。连绵的沙山起伏着,与雅鲁藏布江不时交织在一起。翻过孜隆山不久到桑耶镇。孜隆山海拔3700米。
桑耶寺位于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坐落在桑耶镇中心。寺院门前游客和朝拜者络绎不绝。桑耶寺于公元八世纪中叶由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徳赞倡建,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有“西藏第一寺”之称。主要建筑为乌策大殿和大殿四周的四色佛塔,即法轮塔、大菩提塔、长寿塔和灵骨塔,另有三王妃殿。
桑耶寺的绘画艺术、石刻艺术是西藏地区不可多得的佳品。殿堂内放置酥油灯的灯具,都是石头刻成的。
在桑耶寺大殿前遇到天津和广州的驴友李先生、张女土,大家在一起交谈了一会,并合影留念。
下午4点多离开桑耶寺,返回泽当后,向浪卡子方向前进。
5点多经过扎囊县城,县城仅一条街,由湖南株州援建。县城西南侧是著名的扎塘寺。扎塘寺坐落在村落里。僧人和朝圣者不多,只是几位转经老人。扎塘寺建筑风格独特,吸收了不少桑耶寺的建筑特点。寺内的壁画多为早期创作,尤显珍贵。
离开扎塘寺不久,来到贡嘎县的杰德秀镇。街上飘着雨滴。镇上清一色的藏式民居,民风纯朴,街上有几位藏民在专心玩骰子。我在旁边观看,他们只是对我微笑一下,继续关注他们手中的骰子。贡嘎是山南地区的农业大县,手工毛纺工艺历史悠久,杰德秀镇出产的围裙享誉中外。
傍晚6点多冒雨经过贡嘎县城和贡嘎机场后,右拐上101国道,向东驶去。路边的雅鲁藏布江有凸出的沙滩和矮树林,在夕阳下很有韵味。在曲水大桥处,与101国道告别,上307省道,进入江塘镇。
翻越绵延的山路,到岗巴拉山口时海拔4441米,仙女般的羊卓雍错出现在落日的余晖中。这位美丽的少女依然是那么安静地浮现在雪山之间,飘逸的身影蜿蜒在群山的怀抱中。岗巴拉山顶的风很大,但面对如此绝妙的景致,我早已经忘记了风寒。我这是第四次拍摄羊卓雍错。天半阴着脸,下着小雨。沿着山路的弯道,镜头里的水面完全不同,因为羊卓雍错的线条是弯曲的,在狭长的雪山之间曼延,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无法拍摄到全景。
在湖边找到一家小店,店里有两位村姑在值班。本想在这用餐后投宿,想不到她们态度生硬,一副冷漠的表情。我只好去20多千米处的浪卡子县城住宿。走出羊卓雍错天色已暗淡,到浪卡子县城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大多饭馆已经关门,有两家川菜馆还继续营业着,但店主的手脏兮兮的,饭堂和后堂乱糟糟的,不堪入目,只好作罢。找一家旅馆过夜,烧一壶开水吃方便面。
这一天赏遍了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风光和寺庙,心里非常踏实,洗漱后,很快进入梦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