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亲子教育我的日更计划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作者: 婉秋W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2:40 被阅读8次

    当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备了发展的内在条件时,就有了追求独立的冲动。而家长通常是怎样做的呢?比如说,一个1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饭,舀上舀不上他都要自己舀,结果弄得满桌狼藉。这个时候他在学习独立,学习吃饭这个独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父母在这个时候最喜欢做的是——喂!很简单,喂了以后衣服和桌子都不会弄脏,这个行为就剥夺了儿童独立的权利。

    孙瑞雪老师举例:北京公共汽车上遇到的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要红薯,妈妈给买了一个。上了车,妈妈给好剥红薯皮,小女孩着急地嚷嚷着:“我来剥皮,我来剥……

    ”她妈妈说:“你剥不卫生,吃了会生病的。”小女孩急切地说:“我要剥嘛!我要剥嘛!”她妈妈严厉地说:“不行!”女孩满脸地乞求、痛苦、尴尬,最后红薯剥完了,她妈妈说:“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讲卫生。”女孩说:“我不吃。”妈妈说:“什么?!花了钱,费了这么大的事,不吃啦?这不是折腾人嘛!”

    小女孩要的是剥红薯皮的动作、剥红薯皮的过程、剥红薯皮的经验和感觉。这是她内心的需要,是她的心智发展的需要。但是妈妈用所谓的“爱”剥夺了这个过程,小女孩自然不高兴了。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这种爱要容许孩子犯错,容许孩子体验不危险的事情。如果换作我,我想我开始也会担心孩子剥皮将手搞得粘粘糊糊,洗都没法洗,但最后肯定架不住孩子的央求,让她自己去剥了。脏了手用湿巾擦一下,脏了衣服回家再洗,孩子的生命体验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2岁时的感觉跟3岁时的肯定是不一样的。就象我们看一部小说,20岁的时候读跟30岁的时候读,对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完全不同。

    有了爱,即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由自由走向独立。我们周围好多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有的父母本身学历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太关心,孩子却学业优秀;有的事业成功的父母,对孩子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孩子却发展的不咋样。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对孩子的爱是否是真的“爱”。

    你觉得事无巨细地关心孩子就是爱他,他不喜欢吃鱼,你觉得吃鱼聪明就逼他吃;他喜欢打打球,你觉得对学习成绩毫无帮助就限制他;他喜欢唱歌,你觉得追星是低俗的行为,就禁止他……你这不叫爱孩子,你明明是爱自己。你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基于自己的感受,你仔细考虑过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些吗?你知道孩子的生命是个独立的个体吗?即便是你生的、你养的,他也是个完全独立的、与你不同的个体。

    儿童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沿着这条路不停地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来说他就没有了自由,也就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等孩子长大成人,你可能又会嫌他没有主见,人家谁家孩子自己找到那么好的工作,他还要你给他 找关系才能找到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

    蒙特梭利说:“奴役和依赖的危险,不仅在于白白浪费掉了生命,导致软弱无能,而且正常人的个性发展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令人遗憾的堕落和退化。”

    很多“奴役”我们做得难以觉察。有时候我们好心好意“教”孩子,实际上就是在“奴役”他。比如,有的老师教孩子画画,教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不把鱼画在河里,而是画在天上。她觉得不行,不能这么画画,就告诉孩子们要“先画一条地平线”。后来,孩子们只要画画就加上一条地平线,全班的孩子都在这样画。这是不是"奴役“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up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