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混沌大学想法哲思
信息不对称对于局部价值与价格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对于局部价值与价格的影响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4:13 被阅读1次

林汉扬  写于2013-07-28

举mkszyz 网友的两个例子:“一个老农,有一个祖上传下来的文物,但老农不清楚其价值,结果被文物贩子以很低的价格将文物购买走了,后来文物贩因为出卖这个文物而赚了大钱。看起来文物贩子与老农之间是平等交换,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但事实上老农的财产却被文物贩子盗窃走了。

工人为资本家干活,资本家给工人工资,这看来是一个双方情愿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但事实上,工人有创造力,因为这种创造力,工人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工人创造的财富却被资本家盗窃走了。”

分析:就两个例子来说,在老农认为祖上传下来的文物的主观价值,小于或者等于文物贩子购买它的价格,对于他而言不是很低而是一个不错的高价格了!

“后来文物贩因为出卖这个文物,是以按照社会认可的价格(远远大于购买时该文物时付出的成本)出售而赚了大钱。看起来文物贩子与老农之间是平等交换,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但事实上老农的财产却被文物贩子盗窃走了。工人为资本家干活,资本家给工人工资,这看来是一个双方情愿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但事实上,工人有创造力,因为这种创造力,工人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但工人创造的财富却被资本家盗窃走了。”————这就是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社会意义上的不等价交换!

然而,从认识发现供求对称关系的角度而言,反过来,也可以说,文物和工人为资本家干活生产的商品都是一种本来具有很大的社会使用价值的东西,但是,在老农哪里,这个文物最多只是装饰他房子或者具有一种主观上的观赏价值甚至还可能连这个价值还不如,我曾经听说过有一个不懂得翡翠玉的建筑工人把一块类似于砖头大小的价值连城的翡翠玉拿来作为盖农村的房子,而作为工人也是如此,他们大多数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工厂里生产的商品在社会市场上真正能够卖多少钱,但是,那些雇他们生产这些商品的资本家却使对于工人来说可能没有主观上的个别使用价值,甚至一文不值的产品转化为具有更大的社会使用价值以及可以交换到比付出雇佣这些工人的工资(劳动价格)更加高的价格。

《庄子 逍遥游》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瓢,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不是嫌它不大,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在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有难,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吴人用了不龟手之药),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正是这种不同人之间对于供求关系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不同个体之间产生的社会剩余价值即财富剩余的不相同,从而引起财富积累的不均等!这就是说如果不是因为通过使别人感觉,甚至事实上就是让人在被逼于无奈的状态下而吃亏的交易,那么,有理由不应该去反对后者获取合理的高额利润,因为后者,同样也存在可能亏本的风险, 文物贩子购买了在老农认为祖上传下来的文物有可能事实上一文不值,没有一点儿考古或者艺术价值,而工人为资本家干活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之后的回报,有可能使资本家得不偿失来抵消给工人的工资,更不可能赚钱!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7179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不对称对于局部价值与价格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mxw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