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一开学,网络上就曝光出湘西一位数学教师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孩子采取大声骂、揪头发、扔作业本、用作业本打脸、推搡等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态度恶劣,严重侮辱孩子人格和尊严,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舆论对家校关系的看法颇多,对学校及教师的负面评价也不少,家校之间即使出现小问题也会被无限放大。正因如此,充斥在网络上的家长控诉教育乃至痛斥老师的文章,时常会引来惊人的阅读量。
近段时间,我也连续处理了几起有关家校关系的矛盾事件。
家校关系的裂痕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缝补家校关系的裂痕?这对学校和老师们来讲,该如何思考和面对。
据报道,不少家长控诉老师有“六宗罪”:
一是老师布置作业要家长“改作业+签字”;二是实践作业折腾人,家长无奈被PK;三是为给孩子“加分”,家长要“做事”;四是忙完学校还不够,课外补课不能少;五是老师爱群里“放榜”;六是家长有心理阴影只盯着成绩看,孩子没时间玩。(12月13日扬子晚报)
认真梳理家长给教师安的所谓“六宗罪”,便会发现家长的抱怨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被迫承担部分教育任务,比如改作业,自己身心俱疲;二是对学校和教师的部分做法表示不满,比如在家长群里“放榜”;三是把给孩子压力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诸如给孩子补课。
近期处理的两起矛盾事件都被中招,主要集中在第二点上,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部分做法表示不满或不理解。
家校关系的裂痕是怎样产生的呢?
经过几轮耐心细致的沟通,我们发现根源都聚焦在“孩子”身上。
孩子生病了,心理上变得很脆弱。老师对几个同学一起说:“你们几个一起收拾讲台!”这个孩子非要追着老师询问:“我干什么呢?”因为老师在分配其他任务时都一一点了名字进行分配,老师没有单独点他的名字分配,所以就要追着老师问。于是老师心想,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们几个一起收拾讲台”,但是孩子就像输不进去一样听不见老师的吩咐,最后回家对家长描述成了老师对他“另眼相看”。这下还得了,家长一听老师怎么这样对待我的孩子,一下子心里对老师多了些许仇恨。
然而,老师是无辜中枪!
孩子的听写不过关,连续几天都很糟糕。按照大家制定的规则,老师在群里进行了通报。家长实在不忍心看着自己孩子的名字挂在最后,就在群里去格特老师,故意询问标准。惹怒了老师不想再理睬。孩子的学习出现了状况,不是低头寻找孩子的差距,而把矛头对准老师。即便是认为挂出自家孩子的名字不好受,一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听写能力,改变听写现状;二是可以私下与老师沟通,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请求换一种方式通报。
老师“恨铁不成钢”!老师与大家共同制定的通报规则让学困生家长受不住了,怎么办?家校关系再次出现危机!
孩子马上进入小学高段学习。学校为孩子们长远成长考虑,换了一名有活力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与原任教师的方法上有些不同,常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常带着孩子们进行运动,却也成了家长不满的理由。
老师说的话被孩子听得一知半解,学校的好意也被中伤。
受当下舆论热点的影响,家校关系的裂痕就这样被无限放大,原本不该有的冲突和争议不断滋生,从而给教师扣上诸多不良帽子。
请问,哪个老师不是希望自己所带班级的孩子个个优秀?哪个老师不是在新接任班级时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难道只有家长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老师,是除家长之外的最希望你的孩子成龙成凤的人。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你的孩子在期末时捧着100分回家?
家长对于当前的教育有所不满可以理解,可通常的情况是,家长拿教师当出气筒,不仅无益于良好家校关系的构建,更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何缝补家校关系的裂痕?
首先基于信任。家长应该充分的相信老师。老师没有整你的孩子害你的孩子之心。只有基于充分的信任,才会更加理解老师对待孩子的行为和态度。如果总是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不全面了解情况,就会对老师产生误解。时间长了,误解多了,家校关系的冲突就会升级。
其次积极配合。无论是换老师,还是自家孩子不够优秀,家长都应该面对自己的孩子,从实际出发去支持老师,配合老师,与老师站在同一战壕,而不是站在老师的对立面。
再次有效交流。对于双方所关心的问题,只隔空对骂,却不愿坐在一起商量对策,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家校关系。家长应当做好自身定位,思考自身究竟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既不推卸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也不迁就学校的不妥之举。通过有效交流,才有助于良好家校关系的构建。
当站在教师角度来看,老师们也完全可以列举出家长的“六宗罪”来。家长们,请莫要被网上的一些控诉教育和教师的文章牵着走。
教育需要家校的合力,只有明晰双方权责界限,充分信任,相互理解,有效沟通,家校关系才能不断升温,构建出良好的家校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