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百忧解:一个精神科医生的观察手记》(独家首发|天才捕手计划·口述真实故事文库)
陈百忧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百忧解时的反应。爆怒,鄙视,如窥见了一个阴暗、可怕、羞耻的秘密。那三个字重击了我,虚假的、象征性的完整与和谐瞬间碎裂坍塌,露出我害怕面对、不敢触碰、深渊一般黑暗的现实。最糟糕的反应,对患者最大的伤害,来自将其推开的身边人。
**写在故事之前
其实精神科病房就是“易碎心灵的港湾”。我喜欢这个说法,这也是事实。很多患者会跟我说,在难受的时候,最想回的不是家而是医院。不单是医院能打针吃药把我治好,而是喜欢里面简单安静没有歧视的生活。
**心理治疗帮助人们看到问题,但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
**有精神病的人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装没病。
**每个人的故事里仿佛都有命运的意味。精神病好像一个牢笼,只有极少的人能够从里面逃出去。
**人能阻止刮风下雨吗?当然不能。看到了脆弱,不一定可以治疗好。这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我希望我是一把雨伞,下雨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稍微遮挡一下风雨,天晴的时候,就把它放在一旁尽情地去享受阳光吧。
故事 《春姨和玫瑰花》
不评价患者的行为,试图理解,才有可能帮精神病患者解决问题。
“他进门了,认命了,就不会闹了。”我说。
我们发现,经过治疗,再闹的精神病患者最多两周就能恢复平静。
正常的时候,梁桂春觉得自己挺可笑的。
“打开精神分裂症自闭的大门,发现里面空无一物。”一个精神病学家曾经这样说。
故事 《猫爸爸》
长期酗酒甚至会改变人格,变得极度自私,和犯了毒瘾没什么区别。更糟糕的是,患者还会产生嫉妒、妄想,总是毫无理由地怀疑别人,甚至动手打人。
戒酒一星期之后,身体上对酒精的依赖就没有了,所有的精神症状都会消失。
卢伟的师父应该有对酒精依赖者常见的“嫉妒妄想”。
生活太苦了,醒了又干吗呢?
猫的记忆力很差,只会不断遗忘,唯一记得住的事就是:好好活下去。
故事 《「院霸」》
时代的局限很强地折射到这个女人的身上了。每次看到她,我总觉得她不像个精神病人,但她又好像只能生活在精神病院里。
每个精神病人做的事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个选择也都有因有果。我时常觉得,听她们各异的故事,循着“果”去探寻“因”,就会发现那些症结的“因”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情绪:压力、执念、失落、不甘,只是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出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没能很好地调节,才走向了极端。
身边的每个人似乎都从这场意外中脱身往前走了,只有段慧来还留在原地。
一个情绪稳定、行为成熟的家人,比医术高超的精神科医生更能治愈患者。
故事 《「院霸」的仇人》
家庭的一片尘落在了身上,人生就此改变,
很多时候,他们是在替一个家庭、一段历史,或者某种环境“生病”。
之前我有位老师曾说,善良的人才会得精神病,“因为不忍心怪别人,所以只能怪自己”。
她活在自己的逻辑里,但只要这个逻辑能维持她的世界“正常”运转,“这一天天的”,就足够了。
善良的人不再伤心。
故事 《我的疯孩子》
我想老牛之前出海把牛威一个人锁家里的时候,他也是像这样等着爸爸的朋友来送饭吧。
老牛的世界很简单,认的理就那几个,但够用,合乎他理的事就该做到,比如男人就该撑住家,父亲就该救儿子。
他不断地向内舍弃,丢掉一切阻力甚至丢掉自己,现在又向外舍弃,要求别人也要像自己一样。但那只是适用于老牛世界的简单道理,没法帮他解决现实里这些复杂的问题。
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净遇好人了。
过好自己的生活,陪伴那些你在意的人走更远的路。我很确信,往后,我们都会出现在彼此的回忆里:老牛给我们甜樱桃,我们给他力量。
故事 《跟着妈妈去流浪》
他们没有把精神病当成一种不可告人的耻辱,而是当成家庭的一部分。
精神病和正常人之间并没有隔着一扇界限清晰的大门,而是边缘模糊、逐渐过渡的。小倩的一只脚踏了进去,又退了回来。
精神病是个体疾病,却很可能也是社会疾病,社会是它的传染管道。
故事 《傻瓜美人》
作为精神科医生,我发现,人越是讲痛苦的事情越会轻描淡写,甚至有很多人会笑着讲出来。
在某种意义上,爱和恨是一回事,都是浓度很高的情感。真正放下就是和自己的内心和解。
人会出现抑郁可以理解为:心里有把刀捅向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