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校园里举行低段非纸笔检测活动。天井处,各个学科搭设了检测场地,气球、三角彩旗、kt板等装饰一番,有些场地摆放着鲜明学科特点的装饰物,原本简单的天井,经大家的布置,有了点儿文化气氛。
一年级班级一个个有序地下楼来,原本组织学生排队、播放音乐的活儿是该年级执教老师干的,这个年级是我组4人共同执教,说起来不大不重的事,也就不问询由谁干,主动站起来开始指挥学生。
将近三个小时,一批一批学生进场唱歌展示,因为学生是自由选择学科检测顺序,所以音乐演唱检测的队伍批次是随机的,这样一来,不同班级不同小组可能会混在一起,胆小的孩子不太会主动找空位,反应略迟疑的孩子手足无措不知站哪里。
这时,有人会大喊“站这边,站那边,站后面”马上指导眼前的学生怎么站。可就有一些孩子显得木讷,一时不懂前面老师的意思,像个木桩站着,眼睛里有些紧张无助。
“真是傻啊,跟你说听不懂!”
“你是傻的啊,站到她后面,这都不懂?”
有人脱口而出,不禁抬眼望去。好好的一个想搞得有趣的活动,因为一时站位不对,学生就这么被劈头盖脑训,挨骂的不止一个。
若面对的是成人,会是这样的反应吗?
对孩子的尊重,就是把他们当成成人来交往。
不是第一回了,也就一位是这样。立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小到一项活动,大到整个教育行为体系,都得时刻提醒我们自己,教育图省事,求立竿见影,懊恼情绪易起。我默默思考着继续组织检测。
晚上,和红一起晚餐,她提到傍晚留人的缘由。被留女生性格不讨喜,内耗大,猜忌重,对外有攻击行为,通过与她家人交流,感受到主要是家庭长辈教育观念不一致,过宠与过严导致这样的性格特点。面对缺失安全感的女孩,她对学生说,如果想要抱抱可以向她提出,她会给女孩爱的抱抱。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教师身兼双职,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有教育引导,也有陪伴守护。面对家庭支持较弱的孩子,老师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理解,并且满足孩子可能的情感需求,这就是爱的陪伴啊。陪伴孩子幼小心灵慢慢长大,慢慢坚强,慢慢明事理,慢慢能够独自迎风雨。
因为知道身后有坚定的支持,所以勇气渐增,智慧渐长……这不就是教育的意义吗。
然而,如今的大环境,老师要应付非教学之外的事情太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静心研究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等等很多需要厘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多数的人由着集体无意识,个人性格使然,习惯驱使在做常规工作,缺少一份该有的思考。
我们这个群体最需要学习,最需要静下心反思,谦虚好学的时机和习惯。
我提到上周协助鼓乐队排练时,很少大声训斥的我在排练中没有耐心指导,看见这批学生懒懒散散,我像打了鸡血一般声音宏亮提要求、批评人。其实,我很不喜欢那个样子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有些情况要怎么做才好,但是,面对这么多学生,要为一个学生投入那么多精力,真的没有力气再照顾到更多,只能说在学校里尽量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红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深有体会。
“是的,付出耐心等待学生行为调整,这需要老师有比较充沛的能量,当能量低,比如上次这支乐队比赛急,我看马上就要去赛场,学生1234还没搞清楚,忍不住高声快速严肃交代、批评、责骂,就是想看到他们快速调整行为,没有多少耐心去等待。迫于压力,或者自己的精神状态不佳,我们与学生相处的状态就不好。”
好的教育,需要教师有人格培养意识,也要有充沛的体力和能量来应对。教师不是完人,内在不断学习、思考、内化、判断、自我指导,外在也需要不断有滋养,而不能长期处在“耗”的状态。
当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剩下的也只有在有限的范围内积极自我审视、自我调整。还是那句“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拥有辨别两者的智慧”。
找到自己能掌控的部分,然后开始向着想要的方向一点点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