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故事:有一位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同学,到学校后不但被学校表扬,而且被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然后老师给家长打电话:
老师:您好。请问是小明的家长吗?
家长:是啊!
老师:我是他的老师,今天早上你家孩子在上学路上,路过了一条河……
家长:然后呢?
老师:河水非常湍急,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去了……
家长:我家孩子呢?
老师:他非常的勇敢,跳到河里去救他的小伙伴……
家长:然后呢?
老师:然后他顺利地把小伙伴救了上来,学校评他为见义勇为小英雄,所以今天打电话是想恭喜你一下。
估计这个家长快被吓疯了。
像这个老师一样的人估计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尤其是在冗长而无聊的会议上,总有个别人滔滔不绝却又不知所云。为了让我们自己不要成为那个被人厌烦的“啰嗦鬼”,我们需要通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做个逻辑清晰的人。具体,可以训练以下三个技巧:
1.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最容易被人理解的表达方式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结论后论据。我们可以按照论点→结论→理由→行动这四个步骤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比如,向领导提出职工就餐的建议:
关于怎样解决职工午餐问题(论点),我的建议是与酒店或其他单位的职工食堂签订委托协议,不考虑自己办食堂(结论)。一是从经济成本上考虑,自己办食堂需要场地、需要雇人,投入远远大于给酒店支付管理费或略高的餐价。二是从就餐质量上考虑,我们人少势必不可能有很多的饭菜花样,职工又来自不同地方,众口难调。如果在酒店吃,花样多,大家可以各取所需。三是从管理上考虑,自己办食堂肯定要有专人管理,我们人员编制少,实在腾不出专人去管理食堂。(理由)所以,我建议采取委托的方式,如果您同意,我可以先到周边的酒店和职工食堂去调研一下,再确定下一步计划。(行动)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去阐述,那么即直击需求,又体现了15秒主题的法则。
2.随手可用的手绘图
图像记忆是最合乎人类的大脑运作规律的记忆方法。在日常的学习、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理清脉络,帮助记忆。
曾经参加过摩西老师的脑图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思维导图除了图形化、可视化、色彩化等等特点让它能够帮助记忆外,最重要的是它的发散性让你的思维可以无限延展。比如,用它来进行“头脑风暴”,以“幸福”为中心词进行思维激发,以“幸福”为起点,你可能首先想到 “健康”,又从“健康”想到 “锻炼”,从“锻炼”想到 “跑步”,又从“跑步”想到“公园”,再从“公园”想到“草坪”,从“草坪”想到放“风筝”……从“幸福”一下子想到10个词,由每个词又各想到10个词,再由这些词进一步各想到10个词……这个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这样的训练对拓展我们的思维空间和想像能力很有帮助。
思维导图最重要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思维整理,二是思维激发。所以,人们把思维导图称作思维工具,而不是记忆工具。
我的第一幅脑图作品女儿的导图作品
3.像写一样去说
前阵单位开展了一次微课比赛活动,我将每个人的讲课过程都录制下来。过后发给了每一个人,大家看后都觉得比较意外,不知道自己竟然有这样多的口头禅,最严重的一个竟然在一句话里用了7个“然后”,其实她平时说话就这样,只是不自知而已。
“口头禅”过多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它不仅破坏了语言的意境,而且有碍于人们的连贯理解,让人觉得你说话不连贯,更容易引人生厌。所以,要尽可能地改变这个不良习惯,特别是在一些正式场合,要少用口头语,多用书面语和专业术语,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像写在纸上一样流畅自然,条理清晰。
要改变这种不良习惯,我们可以提前想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要明确自己要讲什么、如何安排所有内容的顺序。这样,在临场表述时就不会出现因为紧张或内容不熟练,而用口头禅来缓冲的情况发生。也可以通过对散文、文章等反复朗读,用规范的语言来改善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也能出口成章了。
来自网络综上所述,当你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不断的去刻意练习,假以时日你会发现自己思路变得更清晰,说话更有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