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自身携带着意义的解释压力,即“解释引导”。
解释压力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文化体裁产生的“期待”,体裁决定文本的读法;二是文本的聚合轴,它们透露了文本选择组合的过程;三是文本自携的“元语言”因素,它们直接要求解释者看到文本的某种意义。
意义的形成主要来自文本压力,还是完全取决于解释者,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赫施把文本压力来自于“含义”,“含义”是文本固有内在的意义,与作者意图有关的,不随时代、文化、解释者变化;而“意义”则是外在的,是解释行为的产物,是随语境变化的开放的产物。
后结构主义的意义播散理论认为,文本只是意义的起始点,意义如何展开,应当是解释的自由天地,无法也不应当受到任何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