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Iwan Baan(上)、Virgile Simon Bertrand(下)
如“珠江中被流水冲刷的鹅卵石”的广州歌剧院,
▲摄影:Iwan Baan(上)
似梯田般矗立的北京银河SOHO,
▲摄影:Seven7Panda(上)、Virgile Simon Bertrand(下)
仿佛三朵芙蓉花盛开在湖畔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在很多地方,人们对城市与生活的想象已经固化,很难改变了。”扎哈曾说,“但是中国不同,这里的一切都在变化、前进中,有无限的可能。”
▲扎哈设计品牌(Zaha Hadid Design)金属盘▲摄影:Hufton+Crow(上)摄像:Dan Chung(下)
在此之前,扎哈从未有过如此大体量的作品。光屋顶玻璃就用了8000多块,由于流线曲面的构造,每一块的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内地首展现场
在扎哈逝世5年后,2021年7月,扎哈建筑事务所终于在中国内地举办了首个专题特展。200多件经典之作,及中国在建设计的原版模型、珍贵手稿漂洋过海,来到上海艺仓美术馆,向中国观众展现扎哈的传奇之路,以及她想象中未来城市的样子。
一个颠覆建筑界女子的诞生
1950年,扎哈出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父亲是有名的实业家和政治家,母亲是艺术家。
那是巴格达思想最为自由、开放与激荡的黄金时代。政府邀请了众多世界顶级的现代建筑师来重新构建这座城市,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扎哈的家就在巴格达第一座包豪斯风格的大楼内。
▲童年的扎哈
从小,扎哈就很有主见。她的哥哥曾说,“我觉得只要她想的话,她可以做成任何事,甚至可以成为伊拉克的第一名宇航员。她就是有那种自信和气场。”
在11岁那年,扎哈决定要成为一名建筑师。父母非常支持她,将家里的客房和小扎哈自己的卧室全权交给她设计。
▲扎哈在建筑联盟学院(摄影:AA School)
22岁,数学系本科毕业,扎哈前往伦敦,来到著名的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学习,那是当时先锋建筑的中心。
“作为一个女性,还是一个戴着传统头巾的阿拉伯女性,我显得格格不入,”扎哈曾回忆。
不过很快,大家发现扎哈最与众不同的并非她的外形,而是她的思想。她的导师、北京央视大楼的设计者——雷姆·库哈斯曾形容她像“一颗自己定义轨道运行的行星”,“我告诉她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论那在别人看来有多离谱。”
▲扎哈早期设计图纸,艺术性十足
扎哈在学生时期曾游历中国,河流对于中国地形的切割,以及中式花园内的石塑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非常喜欢这种抽象的线条感。
同时,她痴迷于俄罗斯抽象绘画,用艺术绘画的方式进行三维建筑的设计和创造,并将汲取的这些灵感实践于其中。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图纸及动画
1982年,成立自己事务所的第三年,扎哈参加了香港山顶俱乐部的设计竞赛,并一举击败了全球超过1700位参赛者,包括她的导师库哈斯,一炮而红。
扎哈的设计由多个条状的空间体块交错堆叠而成,犹如一艘停泊在太平山上的宇宙飞船,这是她对于当地地形的一种创意性再表现。建筑与周边环境间抽象的呼应是扎哈的核心理念之一。
“曲线女王”和流动的“扎哈形状”
即便在成功实现了维特拉消防站后,扎哈依旧因为性别、国籍、“想法不切实际”、“设计不实用”等理由四处碰壁。
▲卡迪夫歌剧院设计模型
对她打击最大的是1994年的卡迪夫歌剧院。扎哈在竞标中三次修改方案并胜出,但当地政府不想让一个深肤色的女移民来主持设计,最终放弃了她的作品。
整个1990年代,扎哈陷入了最为黑暗和窘迫的一段时光。她后来透露,那段时间自己经常哭,甚至考虑过要不要放弃建筑。
▲扎哈事务所最初的办公室,目前公司的最高层仍在这里办公▲参数化设计演示
扎哈和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是参数化设计的先驱,其闻名世界的曲线便是基于这项技术。在很多人看来,扎哈对于曲线的痴迷与执着源自她出生的文化——阿拉伯书法。
借助计算机的力量,更为复杂、大胆的结构、形态得以实现。
▲费诺科学中心 摄影:Werner Huthmacher
费诺科学中心,被称为建筑学技术上的一次伟大创造。它像是一块起伏的地表,内部结构既不水平也不垂直,所有细节必须精准地结合在一起这个庞然大物才可以立起来。扎哈和团队花了整整18个月模拟、重构出一种新的重力公式。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摄影:Helene Binet(图1)、Hufton+Crow(图2)、Iwan Baan (图3&4)建筑与生活的想象
▲成都独角兽岛模拟景象(Render by MIR)
成都独角兽岛,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未来城市之一。经过精密的计算,保证人们从岛上任何位置到达中心广场都只需步行8分钟以内,减少汽车的流量和尾气排放。“在这个智能城市里,所有的自然雨水都会被收集和再利用,每一栋建筑的日照都能实现最优化。”
事务所还设计了完整的VR体验,让用户能在岛屿建成前就感受这里的生活,形成他们的社群。
记忆中的扎哈
▲扎哈时髦的穿衣风格(摄影:Bryan Adams)
扎哈热爱时尚,尤其喜欢像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日本设计师不对称、立体剪裁的服装。她在事务所大楼内有一间私人更衣室,整一层的地毯都是玫红色的。
▲扎哈设计品牌(Zaha Hadid Design)香薰烛杯
“她甚至会把她的美发沙龙搬到我们的办公室里。然后说,你你你,来剪个新发型。那些人被她改造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特别潮,”大桥谕回忆。
2016年,扎哈因突发的心肌梗塞在迈阿密逝世,享年66岁。
尽管,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一位大胆的理想主义者、一位勇敢的挑战者,但她还在持续地影响、启发着后来者。
▲马岩松怀念扎哈的悼词
建筑师马岩松曾是扎哈的学生,“很多学习扎哈的人是在单纯地追求参数化,和所谓’扎哈风格’的流线感这些表面的东西。对我而言,真正重要和影响最大的,是她对过往的反叛和打破,坚定地忠于自我,并真正创造出具有文化特征的东西。”
“你要知道自己是谁,你生长的环境和时代是什么,你的独特基因是什么。每一个人,每一代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这才是扎哈所希望的。”
而这样的追索,在这个时代尤显珍贵。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