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书的人一定知道贾平凹,读过贾平凹就肯定知道《秦腔》。《秦腔》是一本小说,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把他的家乡棣花古镇的风土人情和山水景色写进了《秦腔》这本书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粉丝”纷至沓来。
棣花古镇位于丹江旁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三过棣花曾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名句。借他的诗,棣花古镇因此得名。
我也是贾平凹的“粉丝”,很早很早的时候,就读过他的《废都》。待到读《秦腔》的时候,心中就老想着什么时候到棣花来看看。
十月中旬,自驾秦岭,路过丹凤。在加油站加油时,问工作人员,“丹凤县这么美丽的名字,是不是有很多好玩的名胜风景?”工作人员众口一词,“去棣花。”
好听的名字丹凤,原因其实很简单,此地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故名丹凤。而美丽的棣花,因时至深秋,早已落尽,无迹可寻。少了棣花的棣花古镇,依然是古镇。
棣花古镇,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和融合。
古镇就在国道边。不同于东南经济发达地区,随便一个村落就冠以古名,圈起收费。棣花古镇不卖门票。
进入古镇有座宋金桥,要把这桥说清楚,就得回到约900年前去。金熙宗皇统元年,也就是1141年,金兵1.7万人攻陷商州,也就是今天的丹凤县境内。随后,商州知州与金人开战,年底宋金议和。这座宋金桥,就和这段遥远的历史息息相关。
今天来棣花古镇的游客,当然不是来看这座宋金议和桥的。大家的目的都很清楚,来看贾平凹的老宅,了解老宅曾经的主人。这栋老宅里,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亮闪闪的明星,他笔下的文字,照亮了巍巍的国脉秦岭。
下宋金桥,从宋金街中段右转上台阶,就到了贾平凹老宅和平凹文学艺术馆。
贾平凹老宅门前,躺着那块有名的丑石。丑石后面的宣示牌上,写着“丑石”全文;丑石对面和旁边的两个院落里,有对贾平凹人、文学以及书法的各色详细介绍。
贾平凹老宅门前的巷子里,有一个粗糙的箭头指着“刘高兴家”。带着好奇,循着箭头往刘高兴家走去。刘高兴是贾平凹儿时的小伙伴,我伸着脑袋往开着的门里探望,“可以进来看看吗?”门里有人说,“进来。”
屋里有两个人正在吃饭。不,是吃面。一个年纪大约60多岁的老男人,正担着一个大海碗,似蹲似坐在小板凳上哧溜哧溜地吃面。他用浓重的陕西口音主动介绍说自己就是刘高兴。
高兴家里张贴着不少的影视广告海报,另一个吃面的妇女放下碗,介绍说那是贾平凹的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当然是与刘高兴有关的。墙上挂有不少字幅,贾平凹的有两幅,一是“高兴生活,健康人生”,一是“哥俩好”。堂屋正中摆着一个大书案,整齐地码着一摞新书,《高兴》,贾平凹写的;《我与平凹》,刘高兴写的。
放下碗的刘高兴说,“我来给你题字。”我受宠若惊,忙说“不用”。一本《我与平凹》附加题字50元,按理说不贵,但我真的不需要。刘高兴似乎不高兴了,他用浓重的陕西口音嘟囔着,我听懂了一句“原来只是个参观的。”
出刘高兴家,拐出巷子,便是棣花镇的新街,确切的说,就是棣花镇现在的自然街道。街道很普通,如同全国所有的乡镇街道建筑一样,商铺餐馆农贸学校政府机构一应俱全,所不同的,只有充斥在耳边的浓重乡音和饮食的差异。我买了一个肉夹馍,没有吃完,老实说,有点吃不习惯。
从自然街的一条巷子往下走去,就到了棣花古街,一条名叫“清风”的街。
棣花古镇上曾是有着棣花古街的,但肯定不是现在的这条名曰“清风”的街。贾平凹的一部《秦腔》,让消失了棣花古街,变成了新兴的清风街,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沈从文的一篇《边城》,不就唤醒了凤凰古城吗。
崭新的清风“古街”,青砖木雕飞檐风火墙青石板路面,隔不多远就是一组关中民俗雕塑,一街两旁都是商铺,但大都关着门。游客稀少,穿着制服的保安和保洁员拿眼睛看着我们,倒让我们不好意思起来。
街边沟渠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整齐摆放的粗瓷老瓮里,绿油油的叶片密密麻麻,街尽头的修新如旧的牌坊边,千亩荷塘的荷不经意间就走完了它的黄金时代,虽然很多还绿着,但已经开始枯萎了。
棣花东街上有个二郎庙,二郎庙紧挨着关帝庙,一院两庙,合谐共处,真的不知道风马牛不相及的他俩怎么搞在了一起。还有木铎楼、魁星楼、法性寺等建筑也相互杂处,和浓郁的商业气息杂糅在一起。
清风街西头的棣花驿站,据说建于春秋年间,唐朝的白居易曾在此下榻,看着新得有些离谱的“古”建筑,内心想把它和大诗人联系起来,却不着边际。
再往西还有一个叫“”棣花之都”的景点,还正在开发中。沿古街延展开去,一片片的仿古特色建筑没有人入住,缺少了烟火气自然显得冷清;一处新建的院子里,墙上挂了很多牌子,其中一块牌子上写着“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也锁着门。这些新开发的房子都不高,大多只有一层或两层,式样古朴,说不清是哪个朝代的风格,也说不清是哪个地域的特色,起初感觉古色古香的,然后就觉得太新了。
老实说,还在建设中的棣花并不很美,但棣花这个地方,怎能不去呢?尤其对一个有文化情结、又容易被文字打动的人来说。
看过了棣花古镇,似乎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也许,将朗月山青与金戈铁马、出彩人物与凡夫俗子、历史传说与人间烟火一起杂糅,这就是棣花了吧。
好在,它不收费,免得让你看后觉得不值;它也不强行向你推销,爱来不来。在悠久的历史烟尘里,棣花古镇早已阅尽千帆,宠辱不惊。
我在想,假以时日,待现在的棣花渐渐地浸淫入它往昔历史的厚重,被贾平凹的秦腔唤醒的,难保不是又一个涅槃重生的凤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