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技术进阶程序员Android知识
OKhttp源码学习(一)—— 基本请求流程

OKhttp源码学习(一)—— 基本请求流程

作者: 逗哥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20:30 被阅读570次

使用了好久的okhttp,都没有对其源码进行学习拆解,今天开始,有时间就写一些学习笔记,对okhttp进行分析。

基本请求流程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square/okhttp

如何使用的?

以一个 Post同步 请求为例:

OkHttpClient client = new OkHttpClient();
RequestBody body = RequestBody.create(JSON, json);
Request request = new Request.Builder()
                             .url(url)
                             .post(body)
                             .build();
Response response = client.newCall(request).execute());

根据上面的代码,使用okhttp,基本就是四步:

第一步,建立一个OkHttpClient 类,这个类包含了一系列的协议路由,拦截器等等,都是后面请求必不可少的变量。(具体解析留在后面)

第二步,创建 RequestBody ,请求的实体,可以指定对应的contentType ,还有具体是实体内容。

第三步,创建请求,指定url, 还有body。Request类使用的是Bulder模式,在okhttp里面比较大面积的使用此模式。

第四步,通过第一步的client 调用 newCall 创建一个Call ,然后execute(),发起一个同步的请求。

如果我们只是使用,拿到结果,请求就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内部实现,现在才刚刚开始。

具体流程:

接下来就是从这个OkHttpClient 的 newCall 还有 execute(),开始向下了剖析。

  @Override public Call newCall(Request request) {
    return new RealCall(this, request, false /* for web socket */);
  }

原来这个Call只是一个接口,这里真正是创建了一个实现Call接口的 RealCall对象。可以看看这个RealCall里面的 execute方法接下来是干了什么。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execute() throws IO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 {
      if (executed)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Already Executed");
      executed = true;
    }
    captureCallStackTrace();
    try {
      client.dispatcher().executed(this);
      Response result =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if (result == null) throw new IOException("Canceled");
      return result;
    } finally {
      client.dispatcher().finished(this);
    }
  }

这个RealCall 里面的执行的方法,首先会把这个Call 加入到 dispatcher 这个调度器里面(Dispatcher这个类也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主要是Call请求线程相关的控制)。

由于我们分析的是同步请求,这里的dispatcher作用是可以方便对这个Call进行统一控制,如取消等 。

接下来就是调用了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那我们继续向下这个方法进发了:

  Response 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
    // Build a full stack of interceptors.
    List<Interceptor> interceptors = new ArrayList<>();
    interceptors.addAll(client.interceptors());
    interceptors.add(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
    interceptors.add(new BridgeInterceptor(client.cookieJar()));
    interceptors.add(new CacheInterceptor(client.internalCache()));
    interceptors.add(new ConnectInterceptor(client));
    if (!forWebSocket) {
      interceptors.addAll(client.networkInterceptors());
    }
    interceptors.add(new CallServerInterceptor(forWebSocket));

    Interceptor.Chain chain = new RealInterceptorChain(
        interceptors, null, null, null, 0, originalRequest);
    return chain.proceed(originalRequest);
  }

哇,这里好多这个Interceptor ,意为拦截器的意思。其实就是对将要发出去的请求,或者接收到的结果的进行拦截,然后进行一些需要的修改,然后在做下一步操作。例如在发出去前,添加必要的信息,或者回来之后把结果进行统一的处理。

这里把自定义的拦截器,还有内置的必要的拦截器都添加到一个List里面了,最后用List的拦截器创建一个拦截器的链—— RealInterceptorChain。而这个RealInterceptorChain 其实是实现了Interceptor 里面的一个Chain 接口。

这里最后调用 chain.proceed(originalRequest); 这里就是返回一个Response 对象了,但是这中间这么多的拦截器,都干了些什么了? 是如何拦截的?如果连接起来的?带着问题,我们继续向这里面剖析。


我们先了解一下RealInterceptorChain 这个类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首先RealInterceptorChain,是实现了Interceptor.Chain 接口的一个类,这个接口有是三个方法,后面会介绍到,其中一个就是前面调用的proceed方法。

那么在它的 proceed中做了什么?

  @Override 
  public Response proceed(Request request) throws IOException {
    return proceed(request, streamAllocation, httpCodec, connection);
  }

  public Response proceed(Request request, StreamAllocation streamAllocation, HttpCodec httpCodec,
RealConnection connection) throws IOException {
    //省略一些前置校验的代码
    、、、
    // Call the next interceptor in the chain.
    RealInterceptorChain next = new RealInterceptorChain(
        interceptors, streamAllocation, httpCodec, connection, index + 1, request);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interceptors.get(index);
    Response response = interceptor.intercept(next);

    //省略一些后续处理代码
    、、、
   
    return response;
  }

省略了前后的一些代码,发现,其实这里又新建一个 RealInterceptorChain,然后调用了这个拦截器的 intercept 的方法。那么在每个拦截器里面做了什么,这个拦截的方法又是做了什么呢?

首先看一下拦截器这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nterceptor {
  Response intercept(Chain chain)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face Chain {
    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proceed(Request request) throws IOException;
    Connection connection();
  }
}

很明显,每个实现Interceptor的拦截器。都会实现了intercept,这样一个拦截的方法。而传入的就是一个Chain。符合前面RealInterceptorChain的调用。

以一个拦截器的代码为例:BridgeInterceptor,这个类实现的intercept方法,而这个方法里面,除了那些前置或后续的操作之外,在中间你会发现 下面一句代码:

Response networkResponse = chain.proceed(requestBuilder.build());

又通过传进来的Chain ,重新调用了proceed的方法。好吧,到这里应该可以了解到这些拦截器,是如何一个个调用被调用的了,原理都是通过了中间的一个RealInterceptorChain,一个接一个的向下调用。然后得到的结果又一个一个向上传。


总结一下,这些拦截器的调用:

刚开始getResponseWithInterceptorChain的最后开始调用了 chain.proceed,然后在RealInterceptorChain的里面,又新建一个 RealInterceptorChain,并且调用当前的拦截器的 intercept,并且把新建的Chain传递进去,然后拦截器的 intercept方法里面,除了一些自身的操作外,又调用Chain的proceed方法。就这样一直调用新建Chian, 一直调用到最后一个拦截器。

这里的调用其实是一个迭代,递归的结构。请求做了前一步的处理才能到下一级,一级级下去,到最后真正发出去请求,相对做了拦截。而得到结果,只有当最后一个拦截器完全了请求,拿到结果之后,才会把结果往上一级,上一级拿到结果,做了相应的处理之后,再到上一级,这就是对结果的拦截处理。


这么看来,流程最后一个拦截器就是最终拿到结果的一个地方了。

而每个拦截器都有每个的作用,这里只做简单的按顺序进行介绍,后面再对其深入的剖析。

  1. 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
    这拦截器主要是做重试,网络错误,以及请求重定向的一些操作。
  2. BridgeInterceptor
    这个拦截器,主要把用户的请求转换为网络的请求,添加一些头部信息等。
  3. CacheInterceptor
    缓存拦截器
  4. ConnectInterceptor
    连接拦截器,主要是处理连接服务器,以及http , https的包装
  5. CallServerInterceptor
    服务拦截器,主要是发送(write、input)、读取(read、output)数据。也是拦截器的最后一个环节,这里就真正拿到了网络的结果了。

最后是一个图示例来展示一下,发出请求到收到结果的整个流程,是如果进行的:

简单的请求流程

结束:
到这里为止,其实整个okhttp, 发出请求,到接收请求的流程已经清晰了,但是这仅仅是最基本的流程,你会发现很多有疑问的地方,如:OkHttpClient整个类到底做了些什么?RequestBody,是一个怎么样的类?每一个Request的结构是如何的?每一个RealCall , 是怎么分配线程的?每一个拦截器都干了什么?等等。带着问题,继续剖析下去。

系列:
OKhttp源码学习(二)—— OkHttpClient
OKhttp源码学习(三)—— Request, RealCall
OKhttp源码学习(四)——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拦截器分析
OKhttp源码学习(五)—— BridgeInterceptor拦截器
OKhttp源码学习(六)—— CacheInterceptor拦截器
OKhttp源码学习(七)—— ConnectInterceptor拦截器
OKhttp源码学习(八)——CallServerInterceptor拦截器
OKhttp源码学习(九)—— 任务管理(Dispatcher)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757ff66ad79:您好,看了您的拦截器部分写的很不错,所以我打算投个懒,拦截器部分直接给出你的链接,您觉得不合适我立马删
    逗哥笔记:@fmlli 哈哈,没事,都是相互学习:smiley:
  • 风_b6c8:思考了好几遍,才明白。。哎。。

本文标题:OKhttp源码学习(一)—— 基本请求流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nv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