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娱乐圈简书电影
《菊次郎的夏天》:一场关于父亲的和解与救赎

《菊次郎的夏天》:一场关于父亲的和解与救赎

作者: 男得壹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4:57 被阅读200次
    《菊次郎的夏天》:一场关于父亲的和解与救赎

    (一)

    在“穿越”这个题材还没有烂大街的时候,我无数次幻想过这样一个场景:因某个机缘穿越到回90年代,在海边的那个村庄抱着儿时的自己,在远方海浪和邻家犬吠声中沉沉睡去。

    这是一种无助却温暖的孤独:我知道他是我,但他却不知我是他。

    这种幻想在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中有着相似的呈现。

    就像很多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人一样,我最初也以为正男就是菊次郎,但伴随着影片情节的展开,逐渐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怀疑。直到到结尾处,二人即将分别时,正男问他:“先生,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鲁莽的中年人笑着答道:“菊次郎!他妈的,滚吧!”

    所有人恍然大悟,会心一笑。

    从电影的表象上看,菊次郎似乎已经通过漫长的旅行和正男建立起了类似父子的关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避免这种误解的产生,导演在影片中看似无意地设置了这样一个情节:二人到达正男母亲居住的爱知县,就在憧憬着即将完成的任务的时候,菊次郎开玩笑地对正男说:“来,叫我爸爸!”这个玩笑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菊次郎的人设并不在此。

    事实上,正男就像个影子,是菊次郎的自我投射,是自己命运的重演和儿时场景的再现。对于观众,或者说对于导演本人来说,菊次郎的前半生是一个谜:没有人知道这个粗鲁野蛮、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中年男人经历过什么,也没人知道他的儿时是怎样度过的。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实质所在:在更多时候,菊次郎将小正男视作儿时的自己,从嫌弃到面对,再到接纳与守护。而导演本人也在这部作品中,实现了在父子关系中的自我救赎。

    菊次郎,是导演北野武父亲的名字。

    (二)

    北野武在自传性作品《菊次郎与佐纪》中用极大地篇幅刻画了一个外强中干、怕是无能的父亲形象。北野武本人甚至声称自己对父亲的记忆是从小学二年级才开始的。但是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这种大篇幅的记忆和描述恰恰说明:对于父亲,他始终都保有一种微妙的情感。

    是的,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永远都是一个谜。

    影片开始时,菊次郎的妻子便调侃他说:“不是人人都像你妈妈跟别人跑了”。暗示了菊次郎与正男相同的命运:缺乏母爱、家境贫寒、孤独无助。事实上,影片中的菊次郎也始终保持了“大孩子”的人物设定,始终没有表现出“中年人”或者“丈夫”的角色特征,妻子在更多时候扮演着母亲的角色。菊次郎对任何人永远是一副无知无畏的浑不吝态度,但唯独对自己妻子表现出儿子一般的言听计从。当妻子让他带上5万日元陪正男去爱知县找妈妈时,他像孩子向母亲乞要零花钱一样:再给1万日元吧。

    在表层意义上,影片的主线是二人跋山涉水去寻找正男的母亲。但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对于“母亲”角色的界定始终都是非常清晰的:正男的母亲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准确的家庭住址,菊次郎的母亲尽管陌生,但是对这个角色也有清晰的形象刻画。更为关键的是,影片中女性形象虽然不多,却已经完全包含了一个女性人生的整个阶段:少女(皮卡女孩)、青年女性(菊次郎妻子)、中年女性(正男母亲)、老年女性(正男的奶娘、菊次郎的母亲),完整、清晰、合乎预见。可见北野武不希望女性角色过多占用影片情节的不确定性。

    相反,影片中父亲的形象却极其模糊:影片没有任何情节交代菊次郎的父亲是谁,对于正男的父亲也只用“三岁时因车祸去世”的描述草草带过。更重要的是,“夏天”这个意象,除了满眼翠绿、生机勃勃的希望,在日本文化的语境中有着特殊的含义。日本著名音乐家荒木丰尚曾经创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四季》:

        喜爱春天的人儿是心地纯洁的人,象紫罗兰的花儿一样,是我的友人;

        喜爱夏天的人儿是意志坚强的人,象冲击岩石的波浪一样,是我的父亲;

        喜爱秋天的人儿是感情深重的人,象诉说爱情的海涅一样,是我的爱人;

        喜爱冬天的人儿是胸怀宽广的人,象融化冰雪的大地一样,是我的母亲。

    “夏天”,是一种关于父亲的隐喻。

    多数情况下,母子情感发乎本能,简单直接,热烈浓厚,不需要太多解释与思考;但是父亲与儿子之间,尤其是儿子对父亲的情感,却需要长久的彼此审视和试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儿子眼中的父亲,没有怀胎之苦和分娩之痛,只有一声长叹和半壶老酒。直到人生的某个阶段,当曾经的儿子也要开始独立面对生命的真实与仓促,那个父亲的形象才一点点清晰起来。

    在那个夏天,菊次郎透过正男看到了“自己”,北野武则透过镜头,读懂了自己的父亲。

    (三)

    “干净”,是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印象。相比起其他作品,北野武在导演这部电影过程中,无论是对镜头语言的使用,还是对背景音乐的把控,都显得克制且简约,因而影片情节显得缓慢自然。伴着正男奔跑脚步第一次流淌而出的《summer》使得久石让“世界顶级电影音乐大师”的头衔显得名副其实。相信每一个认真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即使很多年过去,只要《summer》那轻松明快的旋律从某处,目光总能透过车海人流,眺望到一片虫鸣鸟啼的原野。

    同样“干净”的,是影片中的角色设置。尽管中途买过一件花衬衫,但是在影片开头和结尾,菊次郎一直穿着那宽松的白色衬衫和黑色长裤,非“白”即“黑”,即是他的价值取向,也是他的精神底色。所以,见到船我就要坐、见到水我就要钓鱼、你挣了我的钱就要送我一程、你不愿意载我一程我就砸你挡风玻璃,我看上你的风铃你就得给我......对此,我愿意将此理解为一种单纯。

    与此相应,北野武也在通过其他角色设置产生的张力,表达了对现代都市和商业文明的不屑和抵抗:西装革履却猥亵男童的变态、看似斯文却满嘴谎言的等车人、开着空车却对搭车人不屑一顾的轿车司机....相反,好逸恶劳但朴实真诚的菊次郎、出身不高却古道热肠的妻子、外表凶悍内心善良的机车男、邋遢随性却精神充盈的流浪诗人,这些被现代社会规则排挤到底层的人,却能在平凡和快乐的生活中,留存着纯美善良的天性,闪烁现着人性中最美好的光辉。

    (四)

    影片最后,当正男告别菊次郎,像天使一样朝着家的方向跑去,菊次郎用一种复杂落寞的表情向“自己”道别,北野武也终于在内心与菊次郎——他的父亲——达成和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次郎的夏天》:一场关于父亲的和解与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o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