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正太叔
全球1000家最大的银行排行榜当中,就有126家中资银行,其中17家中资银行跻身前100名,而四大银行跻身前六名。

同样,2017年净利润最高的前十大企业就有四家是中国银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家大型银行,分列第4、6、9、10位。

银行很赚钱吧?那么它们都是怎么赚钱的呢?
1、赚取利息差
银行最传统的盈利模式就是靠低“买”高“卖”。
比如,你去银行办理五年期存款,银行只给你2.75%的年化利息。接着银行把你这笔钱放贷出去,收取对方4.9%的利息。就这样空手套白狼赚到2.15%的利息差了。
按贷款对象,一般分为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同业贷款等。
这项收入是银行的主营收入,占盈利的很大比重。
2、手续费及佣金
像正太叔去年与今年一直陆续把钱转到美股与港股账户,所以每次我都需要先货币兑换,然后境外汇款。
银行就在这两个步骤上收取了我很多手续费。
我用的是建行,首先它每次会先收取我一笔手续费,费用是我汇款金额的0.1%。
接下来最后一步在境外汇款的时候,它还会收取我一笔电报费/80元人民币。
而且每次我在汇款前需要先把人民币换成美金,它们又可以赚取一定的汇率差。
所以你看,我每转一次钱出境,就会被它们收取好几笔费用。
还好,这三个步骤只需自己在网上银行就可以办理了,不用跑去银行柜台办理,这要感谢互联网。
现在办理这类业务的中国人是越来越多了,银行收到的手续费也就越多。
国家允许每个公民每年最多汇出去5万美金,所以大家每年要懂得充分利用这个福利,眼光要长远,格局要放大,不要把投资机会局限于国内。
3、其它费用
除了上面那些,银行还会收取代理费,咨询费、担保费、年费、卡费、管理费、支票手续费等等。
而这几年,比较流行的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信托业务收入、证券买卖收入、第三方托管收入”。
别小看这些费用,只要是金钱来往,都会被它们收取一笔费用,而这类业务又非常频繁,所以总体来说对银行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所谓风过留痕、雁过拔毛,用来形容银行的各项收费一点也不为过。
4、上存准备金
银行会把钱存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会支付给银行很高的利息,一般是我们的存款信息一倍以上。
假设我们存在银行的利息是2%的话,那它们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利息就是4%。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银行赚钱太容易了?
但其实这钱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赚,银行业其实是属于高风险业务。
前面说过,银行最大的营收主要是靠存款与贷款的利差。虽然你2%收取存款,4%放出贷款,但银行是不能把客户存进来的所有钱都放贷出去的,因为万一客户突然全部回来取钱,就会产生挤兑的风险。
所以银行也不是100%能支配储户的钱。国家为了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会归定银行建立存款准备金。
5、存款准备金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呢?
一直以来,中央银行为了保证金融安全,规定银行收到储户的存款时,不能全留在自己银行,要拿出一部份到中央银行那边去。
比如你存了一百块进银行,银行自己只能留85块,其它的15块交给央行,这叫15%的比例,这个比例随时会调整。
中央银行要收紧流动性,就提高比例,想释放流动性,就降低比例。
所以你看,平时当我们看到类似“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种新闻的时候,马上就会有一堆媒体争着报道说接下来股市要上涨了,接下来房价要上涨了。
因为下调准备金率就代表释放增量资金、释放流动性。
比如以前的比例是15%,现在下调到14%,也就是说以前银行收到100块需要上交15块,而现在只需要上交14块,那现在银行可以放贷出去的钱自然就多了,银行就可以赚到更多的利息,企业或个人也可以借到更多的钱。
所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就直接利好债市及宏观经济。
同样道理,这次人民币一直下跌,国家为了保7,就把外汇风险准备金提至20%。
6、抽屉协议
银行最大的利润来源是“贷款利息-存款利息”,但是最大的风险也在这里。
虽然银行借钱给企业或个人时,会要求对方提供抵押物或者各种担保,但为了保险起见,银行常常还会私下与企业签署一份不公开的协议。
这份协议与公开的那份协议往往不太一样,比如会规定万一你还不上钱,由另一个人来承担这个责任。
这样的话,银行就更放心把钱借给你了,因为这份私底下的协议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只是平时不公开而于。
所以一旦将来某企业违约,这份协议就会被拿出来,所以称为抽屉协议。
上段时间有家P2P平台倒下了,之后就爆出其平台负责人还签署了一份抽屉协议,所以处理结果与需要承担的责任又完全一样了。
所以往往监管看到的贷款合同注明的责任方是一个,而抽屉合同里面规定的责任承担方往往又是另一个。
7、总结
好,我们今天普及了银行的赚钱方式以及风险点,还普及了“准备金”、“抽屉协议”等小知识。
大家现在是不是对金融资产的运作模式更加清晰了?以后看到财经新闻是不是也比别人看的更懂了?
-END-
作者:正太叔,可能是金融投资界最能把每篇文章都写成干货的自媒体人了,关注我不会让你成为有钱人,但能让你更有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