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书上,是这样定义人格的统一的,即每个人的发展及行为都是由他如何理解事物而决定的。
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二到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自己设立目标了,并确定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
这一目标一旦设立好,就再难改变,还有可能反过来制约并控制住设立者本身。
这是多么神奇,但是一旦目标设立出现偏差,又是多么可怕。
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由他如何理解事物而决定的。
而孩子如何理解事情,关键是家庭教育。
我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男孩13岁了,在他未满8岁之前是家中独子,母亲聪慧、善良,父亲是一名军人,常常不在家,是一个善良喜静的人,母亲很温柔,会尽可能满足男孩的要求,慢慢男孩会命令自己的母亲,时常做出一些吸引母亲关注的事情。
直到妹妹的降生,男孩开始学业大幅下降,不思进取,父母也难以忍受和男孩的相处模式,男孩将自己设计的模式进行到底。
最后男孩被校方开除。
回顾男孩变的堕落的原因,我们发现不仅仅是妹妹的出生,妹妹的出生只是男孩走向另一个极致的导火线,究其根本,他的目标便是错误的。
他希望母亲只关注他一个人,在学校,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男孩便希望老师给他更多的关注。
他的人格并不是按照校方规定的目标路径而走的,男孩一心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是校方希望所有孩子都过上正常的生活。
我们知道这个真相就会明白,对男孩进行惩罚,毫无意义。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男孩平素的行事风格,和其人格在逻辑上完全一致。
慢慢联想到,平日里,那些无法努力完成自己学业的孩子,我们不能将原因归结于孩子在智力方面反应不敏锐。
让我们来试想一下,要是真的是在智力上比较愚钝,有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贯彻始终呢?
去了解孩子吧,静心观察,慢慢了解,认真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