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无庸置疑。
为什么要在好字上加个引号呢?因为今天应某报编辑之邀,我修改了自己之前几篇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不一定最后修改的结果是好文章,但比之未修改之前,肯定要“好”一些。
那么,我是从如何从大的框架和小的细节两方面着手修改文章的呢?
一、大的框架
我先按照前几天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里所讲,从信,达,雅三方面作了修改。
1.信:是否准确表达想表达的意思?
在《日更05:谈优化思想》一文里,删掉了原文的统筹方法简述,只说了该方法最终想到达成一个什么目的,与优化思想更接近。
在《日更17:谈“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删掉了副标题的类比与铺垫,用了修辞手法觉得更贴切。
2.达:是否符合读者的认知水平?
在《日更07:谈临镜状态》一文中,临镜状态是多年前我看访谈时听一个节目主持人讲的,对我影响颇深,我现在所说的临镜状态是根据我自己的需要作了解释说明。
3.雅:有没有更高级的表达?
自觉目前的文章都走在大白话文的路上,除了朴实就是朴实。目前首要的是让文章做到信、达,雅是高阶目标,因为文章是记录与孩子的日常对话,通过对话把对孩子的一些要求融于其中,完成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在雅上面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好诗要有诗眼,好文要有文魂。诗眼、文魂在于思想。而观点是体现思想的直接表现。在雅这个环节,我要求自己观点突出,清晰可见。
比如今天这篇文章,我希望你看后至少明白两点:一是文章从大的框架来修改可以以信、达、雅三个方面来改;二是小的细节方面可以从标点、赘语、逻辑、开头,字词来修改。
二、小的细节
那么,如何从小的细节着手改文呢?
1.改标点。原来的几篇文章在日更时,有不少没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比如,个人习惯有时喜欢在句末加~ 代替正确的标点符号,有时行文时在不该加逗号的地方加了逗号。
2.删赘词。赘词的出现可能是我个人的语言习惯,也因为在平时的日更没有那么严谨,现在感觉要去发表了,要拿给编辑过审,应该有更精确的表达,把一些重复的有歧义的词删掉,使之更简洁。
3.理逻辑。文章逻辑的重要性不赘述,我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写得过细过于宽泛,有时总觉得这样写才交待清楚了。其实细读,有的字词段落完全没有必要。所以在修改的时候我都在想:我写下的东西是不是反映了我要的主题?句子是不是支撑了段落的中心思想?段落是否支撑了主题?论据、论证过程有没有问题?论点是否站得住脚?
4.重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写文章。文章开头如何先声夺人,让读者有读下去的愿望。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几篇文章开篇都是平铺直述型,想了下如何更引人入胜,思来想去,囿于水平,没有想出更好的表达方式,仍选用了简洁描述,但有思考。
写到这里,我想知道,今天这篇文章抓住你眼球了吗?吸引你往下看了吗?
5.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这条写文改文规则,我喜欢的一个青年作家和一位资深媒体人在不同的地方都说过。她们说:要冷静地写作,依靠事情本身的内在矛盾来推动文章的发展,而不是依靠激动和煽情的语言。朴实的文字比骈词丽句更具备抵达人心的力量。
动词和形容词都用得不够。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至始至终相信:
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更是“磨”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