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天是哪天,以后是多久?这直戳心灵的诘问,让我们的诸多谎言无处躲藏。
再多地期许,其实也改变不了我们已经没有远方的事实。内心的空虚,让我们的境界早已荒芜。在凄厉中,我们用干瘪的喉咙绝望般吼出最后的血丝,自此,我们便斜斜地倒下,犹如一片枯叶……
那些曾经的诗与远方,或早就残阳如血,凄美地仅能勾勒自娱自乐。支撑我们走到今天的或许不是希望,而是苟延残喘。混日子成为常态,应该比新冠肺炎更甚,想的不是远方,而是当下,看似实际,实则萎靡。
天际想起朋友抱怨的事了。
他是负责公司业务的,相对淡季里的营销是苦逼的。但是更让人煎熬的是“朝不保夕”,这边是拉来客户,家里却是城池失守。不是售后服务跟不上,就是产品质量不靠谱。作为一个老业务员,朋友竟有点“胆怯”了,一看客户来电就头大,100%是质量问题投诉。
朋友说头疼的不是去见客户,而是自己心里没底。自己的产品就像家里的孩子,得成器,能经得住市场和客户的考验,那样跑起业务来才腰杆硬气。眼下是市场疲软,捞个客户就像土里刨金,可发个一单就没了下文,大都一锤子买卖。朋友说送出去的饮水机不是掉玻璃、门碎了就是少水嘴、不通电,简单的低级错误重复出现,这让自己都感觉汗颜。
风情昨天看了一篇短文,大体是说“实干的不如动嘴的,能干的不如捣蛋的”。看似有点偏激,但细细咂摸还是很有味的。
越是闲着的时候,就越是“闲人”忙碌的日子。他们的价值观就是千方百计在企业里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忙的时候,他们或许会被边缘化,因为他们大都靠嘴“吃饭”,都忙得要命,谁还会搭理他们?当然,他们也很知趣。可是,他们是最会利用机会的,投机取巧是他们的绝活!
当一切按下了“暂停键”,闲人们就要跳出来了。干活,不行,但是挑刺可是他们的拿手戏。鼓动如簧之舌,见缝插针地及时进言,把责任和问题分析地淋漓尽致,恰如其分地一股脑泼在那些曾经忙过但现在停下来的人身上。人都这样,处于优势劣势的不同时期,你的担当和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当劣势降临,你的气场顿失,抗压力也下降,比人矮三分嘛。所谓“小人得势”吧,他们闲不起。
老板与员工之间的调和从来就是操蛋,根深蒂固的“对立”是企业文化无法弥合的。所以,不要在价值观上希望企业上下同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价值观决定了每一个人的行动力,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付出行动。
劳心鞭打快牛是一种期望,也是一种绝望。在不公平里寻找平衡,在众人慵懒里打造前程。挑的水多,打的罐子多。但是老板要的是价值利润最大化,员工需要的是物有所值、劳苦功高。这就有点矛盾了。
缺乏一种公开透明的平衡机制,是企业的管理瓶颈。仅靠一己之爱好而评价一个人的存在价值,不失衡都难。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者少,往往都是墙倒众人推。得势时,身边趋之若鹜;失意时,树倒猕猴散。
回归本真是一种趋势,但要阅尽沧桑识本性,察人阅己。不能两个标准,恕己怨人。企业越真实,内部应该更风清气正。这有利于夯实企业的原始爆发力,凝聚企业发展的终极力量。
本真人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无序糅合是企业管理的悲哀,人管人本来就是粗放管理,人的随意性决定了管理的不确定性,把个人爱好和情感的摇摆不定融入管理当中,其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就是利用这点,在工作上没下多少功夫,但是在为人之道上却使尽了浑身解数。企业也是江湖,里面的波诡云谲很让人玩味。怪不得有人说“活好干,人难为”。
没有一个好的评价系统,往往会好人变坏随了大流,坏人更甚张牙舞爪。价值趋向引领企业内部环境,把人向哪里引,非常重要。企业的内耗事关资源整合和持续发展,窝里斗是一种隐性损失,内耗的无限放射是企业自残。
所以上至老板,下到一线,都要明白平台的重要性。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能杀鸡取卵,更不能饮鸩止渴。日积月累一定要凝聚起正能量,不要让滥竽充数和“搓麻绳”的占据引领位置,否则企业管理就要开倒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