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日更达人联盟读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05:05 被阅读0次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是《论语》中的名句,因为至今我们都时常引用,而且使用门槛很低,自古都是如此!

可是如此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又有几个真正明了其中的逻辑内涵呢?谈到这里,很难不生悲观之情,纵观国学界这种现象已经普遍而又习以为常!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不正,那么说出来就不能顺利的被认可,言语不被认可,那么事情就很难被做成功!”看似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是不是也有人不以为然?

但是,我们要把一些人的不以为然的根源找到,那就是不理解这句话的逻辑从哪里来的!

现在咱们必须讨论一下“名”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会说就是名字啊!可是名字的提出意味着什么,谁能讲讲!

就比如我们人的名字一样,如果叫你“畜牲”,那么你不干,因为你觉得那不是你的样子,与你的实际不相符合!

所以名不正就要去正名,如何正名是很关键的。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提一个与之相对的概念那就是“实”!

简单的说,“名”就是对“实”的人为言语,“实”代表了真实不虚,是事物的本来,没有任何的扭曲之处!

而“名”却不同,它是智慧生物对事物的表达,它们之间的分别在于命名者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让这种人为差别缩小,因为他们更能够看透事物的真实样子!

所谓的正名不过就是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否则你说出来的就是不对的,至少是漏洞更多的。那么你说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看出不对,自然就没法让人信服。甚至很多人在讲述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问题了,只是骑虎难下而已!

不能了解事物本质的言论,就不能对事物做出有效的掌控,那么出现事不成功的结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平时在思考一个事物或者古人对事物所命之名时,要思考为什么它会叫做这个,其中必然有道理存在的!

小小的一段话很简单,也只不过是思想的一个“名”而已,所以语言在思想上同样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正好印证了古代圣人不愿写书的原因,因为文字表达根本就不对,无论你的技巧多么的牛逼,也只不过是启发性的存在而已!

试想一下,一个句子对于不同的人有多么大差别就明白了,然而他们却可以翻译出相同的语言文字用于表达,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会在实践上会如此不同呢?

更何况有很多人连字面意思都捋不顺畅!!

相关文章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哈喽~“子非文”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 经典品读】名不正则言不顺

    【经典原文】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 舍小我而顾全大局者——吴勇生

    古之学者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是《论语》中的名句,因为至今我们都时常引用,而且使用门槛很低,自古都...

  • 《群书治要360》务本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名正言顺?

    《论语》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正名先正谥2019-01-06

    正名先正谥 儒家最重名器,其中名又更加重要和根本。故孔子强调正名,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 《论语别裁》:文化杂货铺(缩减版)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言之必可行也”。在《论语别裁》中,南怀瑾老先生先正《论语》的名,正...

  • 古籍名句: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解释:名分不正确,说的话就不合乎道理;说话不合乎道理,事情就办不成。 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axcrtx.html